03.01 一個沒戴口罩,一箇中途脫了口罩,僅16秒,中招

28日,在重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江北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周海龍現場通報了一個案例,一名患者就因為在乘坐公交車時沒有戴口罩,與一名確診患者前後相隔16秒上了同一輛公交車被傳染。

一个没戴口罩,一个中途脱了口罩,仅16秒,中招

65歲男子感染傳播源成謎

江北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周海龍如破案般抽絲剝繭地通報了一個公交車傳播案例,說明乘坐交通工具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周海龍介紹,2020年2月5日晚11點,江北區疾控中心接到轄區一個醫療機構報告,稱該院收治了一個患者,患者通過檢測糞便發現感染了新冠肺炎,隨即,疾控中心展開了調查。

該患者是一名65歲的男性,他於1月23日出現流涕、乏力等症狀,自己在家服藥效果不佳,於1月30日到醫院就診。就診時醫療機構根據該男子的臨床表現、血常規和CT初步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但該男子在醫院採集了三次標本檢測均為陰性。2月4日,醫院邀請了上級醫療機構專家會診,會診後再次採集標本,這次採集標本增加了血液和糞便,2月5日通過糞便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為陽性。

周海龍稱,調查最開始就陷入一片迷霧,因為該男子的活動很簡單,他發病前14天外出很少,除了每天早上8點鐘出門乘公交車去健身,中午12點過就回家外,其餘時間不再出門。如此簡單的活動史,該男子究竟是怎麼感染上的?

後來,經過進一步調查,男子除了健身打球之外,還有過一次朋友聚會。不過對這些人進行檢測,發現這些人檢測結果全是陰性。這讓所有人再次陷入迷茫,這意味著可能有一個隱形的感染者在不斷排出病毒,必須找出這個隱形的“排毒者”。

兩人相隔16秒登上同輛公交車

一個沒戴口罩,一箇中途脫了口罩

隨著調查的深入,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發現,有一天早上該男子出門健身時乘坐公交車,恰巧轄區後來被確診的另一名患者也在這個時間段乘坐公交車去看病,而這兩個人乘坐的公交線路有一段重合。因為兩人都是老年人,通過查詢老年卡刷卡記錄發現,這兩個人是在1月19日早上8點47分,前後相差16秒,上了同一輛公交車。

後來,通過公交部門提供兩人的乘車監控視頻發現,該男子坐在後來被確診患者的斜後方,並沒有戴口罩,後來被確診的那名患者雖然戴了口罩,但中途將口罩取了下來,而且車窗都是關閉的。這樣就完全符合了密切接觸者的定義,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公交傳播的案例。

周海龍提醒復工出行的市民,乘坐公交出行一定要戴好口罩,同時也要提醒周圍的人要戴好口罩,保護好自己。在公交車上儘量少觸摸物表,下車之後儘快做好手消毒。

戴了口罩,與患者接觸的8人都沒被感染!

“戴口罩能有效阻斷呼吸道飛沫傳播,在密集場所一定要戴好口罩。”渝北區疾控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黃中舉例,一名確診病例患者,在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發現她發病前曾到過某超市購物。通過調取超市監控畫面,發現該患者在超市停留了24分鐘,購物期間接觸了8人,這8人和確診病例均佩戴了口罩,這8人作為密切接觸者進行了集中醫學觀察。觀察期間未出現類似新冠肺炎相關症狀,觀察期滿後經實驗室檢測,8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解除了隔離。由此可見,正確戴口罩是普通人減少感染風險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辦法。

在機場、車站、碼頭等人員密集場所該如何做好復工防疫工作?黃中表示,首先按要求設立留驗站,配備必要人員設備,嚴格落實體溫篩檢等防控措施,發現可疑人員應當及時勸阻,進行暫時隔離,並立即通知檢疫部門或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及時處置。

具體來說,首先合理組織運力,控制乘客數量,儘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其次,增加體溫測量設備,對進出港乘客進行體溫檢測,高於37.3℃的乘客應當暫時隔離,再按照其他相關規範要求進行處理;同時增加公用設施和公共區域的消毒頻次,衛生間和洗手池配備消毒液,定期對座椅等公用設施消毒;儘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若使用空調系統,應當增加清洗消毒頻次。

此外,乘客、乘務員和駕駛員要佩戴口罩,減少交流,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要在適當位置設立應急區域,臨時隔離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乘客;要通過廣播、視頻、海報等開展衛生防護知識宣傳。

一个没戴口罩,一个中途脱了口罩,仅16秒,中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