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醫生打麻醉的時候,病人“啊”的大叫了一聲

醫生的成長過程,就像一個波浪線一樣。有高峰、也有低谷,但整體還是向上走的趨勢。這裡所說的“波峰”和“波谷”,不是指醫生的技術水平,而是指醫生的膽量。

起初階段,在學到了一定的高水平技術後,醫生往往會變得浮躁,甚至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是,這種感覺往往會讓醫生目空一切而摔跟頭。

醫生打麻醉的時候,病人“啊”的大叫了一聲

那些成長比較快的醫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優點:那就是,能夠及時發現自己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及時給自己剎車。但是這樣的要求,對很多醫生來說都太難了。因此總是聽說某某醫生年輕,並不是說他年齡小,更主要的是說他的認識事物的全面性不足。

去年,一個年輕醫生身上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不僅讓他成長了,也對全科的年輕醫生的觸動很大。很多年輕人上班不久後,就認為麻醉沒什麼難的啊!他們卻不知道,能做麻醉和做好麻醉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境界。

一臺看似簡單的骨科手術,讓大家再次上了一課。

醫生打麻醉的時候,病人“啊”的大叫了一聲

病人30多歲,體壯,自訴平時沒有慢性病。本次入院手術,是因為在工地上幹活砸傷了腳。醫生需要給他清創縫合加探查肌腱和神經。

做下肢的手術,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椎管內麻醉是較好的選擇。不僅對病人全身影響小、術後活動早,對經濟不富裕的病人尤其適合。其住院費用,相較全身麻醉一般要低幾千塊。因此,這個病人的麻醉計劃是椎管內麻醉。椎管內麻醉,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半麻”。

醫生打麻醉的時候,病人“啊”的大叫了一聲

半麻的稱呼也相對形象,這個半麻的麻醉效果一般就是下半身產生麻醉效果,而上半身幾乎不受影響。在具體實施上,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及腰硬聯合麻醉等幾種麻醉。

然而,隨著舒適化醫療理念的普及,全身麻醉技術的進步以及病人經濟能力的改善,近些年的椎管內麻醉比例逐漸下降。因此,這類麻醉幾乎都留給科裡年輕人做了。畢竟椎管內麻醉的穿刺技術是基本基礎,年輕醫師需要這樣的歷練來成長。

年輕一輩中,小王醫生給大家的感覺是進步很快的。因此,主任就把這臺麻醉交給他了。

安排給他之後,其實他是有一點失落的。在他認為,自己的穿刺技術已經沒有問題了,完全可以進階到修煉全身麻醉的層面了。但是既然主任安排了,就幹吧。

手術前一天,他查看了一圈病例,又去病房看了看病人。給他的感覺,這個麻醉完全沒有問題。

醫生打麻醉的時候,病人“啊”的大叫了一聲

第二天,病人準時被接入手術室。一番核查信息後,開始了麻醉過程。

在病人哆哆嗦嗦過程中,小王醫生已經完成了消毒、鋪巾等過程。隨著他口中告訴病人“別動啊”,穿刺針緩緩進入椎管內。

還別說,小王醫生的悟性確實比較好。旁邊的護士也經常看到他的操作,認為他的動作行雲流水、帥極了。

在大家羨慕的目光中,硬膜外穿刺針順利達到硬膜外腔。接著,小王醫生自信滿滿地將針內針的腰麻針送了進去。

然而,就在腰麻針剛穿出硬膜外針的一剎那,病人“啊”的一聲大叫,差點把小王醫生手裡的針嚇掉地下。

醫生打麻醉的時候,病人“啊”的大叫了一聲

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的小王,瞬間就懵了。但很快,他就回憶起前輩曾經和大家講過這方面的原因。只怪自己太自負了,太多成功的穿刺經歷,讓他一度認為這個操作太簡單了。

想到這個病人可能是脊髓栓系綜合徵後,他立馬抽出了腰麻針,並在硬膜外腔注射了一點激素。正常情況下,病人沒有理由這樣大叫,多半是穿刺針碰到了神經,甚至刺到了脊髓膜。

醫生打麻醉的時候,病人“啊”的大叫了一聲

事後證實,這個病人確實患有脊髓栓系綜合徵。這個綜合徵是指孩童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脊椎骨也在不斷的生長,而脊髓沒有脊椎骨生長的快。因此,脊椎骨末端是沒有脊髓的。這也是說,為什麼臨床上選擇腰椎節段作為常用穿刺部位的原因。

本次事件,再次給大家敲醒了警鐘:麻醉沒有那麼簡單!

歡迎關注麻醉MedicalGroup,收看更多醫療行業爆料猛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