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人工、設備、原材料漲價十倍,口罩生產難在哪裡?

“口罩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市場,有人覺得兩週後就不需要口罩了,有人還在花10倍的價格買110天后交貨的口罩生產線進入市場。”這是轉為口罩生產的企業創始人進入到這個行業裡的感受。

從搶口罩,變成搶口罩機,再變成搶口罩原材料。疫情之下,口罩市場已經成為變化最快的領域。

加碼口罩生產的企業不在少數,在口罩生產中有難題,有突破,有愛心,有亂象。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口罩難題被解決了不少,我國口罩日產能已經實現了翻倍。

根據官方消息,截止2月25日,我國口罩日產能已經達到7000萬隻,其中醫用口罩日產能突破3000萬隻。在疫情之前,我國口罩日產能不過2000萬隻。

不止生產口罩,還要生產口罩機

車企、紙尿褲企業、衛生巾企業、服飾企業,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幾千家企業加入到了口罩生產大軍中來。

口罩生產並非易事。雖說最快的速度一隻口罩生產僅需要0.5秒,但是從車間到前線,一個口罩生產出來後還要經過解析消毒的流程,這個過程需要7-14天。眼下,各家企業正在加足馬力,衝刺口罩生產。

人工、設備、原材料漲價十倍,口罩生產難在哪裡?

圖片來自新華網

“抱歉最近每天幾千個來電,基本不再接電話了,有事微信聯繫,看到第一時間回覆。”米奇科技創始人趙哲在決定生產口罩後,電話就沒停下來過。

至今為止,他已經啟用了第四個微信號,“去個洗手間,出來之後手機上是一望無際的好友申請” ,這真實地反應了眼下中國人對口罩的渴望。

米奇科技公司創始人趙哲從春節開始就瞄準了口罩,他和公司團隊判斷海外口罩基本一週會採完,所以口罩這個業務在未來兩到三個月口罩的產能是跟不上的。在此之前,該公司主要經營紙尿褲等日化產品。

和核心團隊開會做了分工,如何在7天內招聘2000名員工入職,如何解決2000人的工作餐,如何分解近300項具體工作, “這都是困難,但不遇到困難是不正常的。我買設備把房產做了抵押。” 對口罩需求的認知,讓趙哲迅速開始行動,不惜以房抵押。

距離趙哲投資的35條口罩生產線量產還有一兩天,而趙哲早已經在十天前就停止了接單。3月初,他的公司將交付第一批日常防護型口罩。

據悉,35條生產線量產爬坡順利的話,最高產能可以有1500萬片。三月底擴產到55條生產線,理想產能最高可以達到每日產能3000萬片。3000萬片口罩超過了此前全國的日產能。

“五菱牌口罩”已經進入公眾視野中,“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這是五菱的口號。

人工、設備、原材料漲價十倍,口罩生產難在哪裡?

口罩產線和汽車產線在技術上、管理上、控制機理上都是相通的,只是結構的不同,因此可以通過短時間的學習消化來加以吸收。

在上汽通用五菱廠區內的無塵車間進行生產,目前其日均生產能力已達到50萬隻。五菱不止生產口罩還生產口罩機。五菱自主開發的口罩機投產後,可以每天完成1條全新生產線,五菱預計在2月底建成15條全自動生產線,達到日均200萬隻的產能。

相比於汽車生產線,口罩生產線不復雜。上汽通用五菱緊急調集超過120名專家、精英技師組成核心團隊,24小時不間斷輪班,將原本需要10天的生產週期縮短到76小時內。

廣汽方面同樣投入到了口罩生產一線。據廣汽方面表示,廣汽的工程師們爭分奪秒、廢寢忘食地投入到口罩設備相關技術和生產流程的研究中,原本需要2周的培訓內容,僅用幾個小時就掌握了。車企的工程師提供了相當充足的智力支持。

人工、設備、原材料漲價十倍,口罩生產難在哪裡?

加足馬力進行口罩生產的企業不在少數,也有對口罩生產另有思路的公司。

福建的衛生用品生產廠家楊景森則經歷了通過找製衣廠用縫紉機縫口罩到最後決定投資生產口罩的過程。他的口罩生產線在近些天也即將投產,800多萬投資5條生產設備。

楊景森認為現下有些企業雖然拿到了臨時的醫療器械生產證件,但並不具備實實在在的生產環境。10萬級的無塵生產車間是需要逐級進行消毒和清理的檢測,“趕鴨子上架”在他看來並不是好事。

他在衡量之後,還是選擇了不急於去生產醫用口罩,他想要穩紮穩打,從生產一次性防護口罩,過渡到醫用級別口罩。經過兩到三個月的檢測之後再真真正正生產合格達標的醫用口罩。

生產口罩難題一個接一個

搶時間、搶設備、搶原料,聯動全國經銷商、供應商夥伴,轉口罩生產的企業爭分奪秒,因為市場上面臨著不穩定性。

最開始是口罩生產線的難題。一週之內價格漲了近十倍,從一臺20萬漲到了120萬,而近百萬的生產設備都排不到單,更不要說拿到現貨。

人工、設備、原材料漲價十倍,口罩生產難在哪裡?

全國採購公益組織採林外傳CEO孟慶倫幫助一百多家轉口罩生產的企業進行採購,在他看來採購口罩機主要有兩個群體,第一個群體是大型集團,像富士康、比亞迪、中石化這些公司。這些在政府主導下的生產,將會給予企業補貼70%到80%。另外一個購買群體則是其他行業的企業,進行投資所以來生產口罩。

米奇科技在二月中旬投資的35條生產線意味著什麼呢?趙哲表示第一批擴建的口罩生產商裡米奇科技拿到了市場上接近40%的生產設備,誰先有設備誰就能先投產。落後的第二批或者第三批生產商可能就會晚15天到30天拿到設備,而現在訂設備的話,交期已經到110天后了。

不止是生產設備漲價,有口罩生產商在網上發信息談到人工漲20倍、淨化車間漲5倍、

所有原材料都漲價3-10倍,在疫情發生之後,圍繞口罩生產的方方面面都在漲價。因此大家買到的口罩也出現了一隻五塊錢甚至更高。

口罩生產的投入在切切實實增加。近期,生產口罩的最大難題已經從生產設備變成了生產原料。孟慶倫在總結中說到,一條口罩生產線,滿負荷生產,24小時不停,可以每天生產15萬隻口罩,現在隨便的一家工廠都要上至少要兩條到四條,一些供應量大的工廠,上十條生產線的話,就可以生產150萬個口罩。

人工、設備、原材料漲價十倍,口罩生產難在哪裡?


“不過,沒有原材料的話,你也不可能實現生產。”孟慶倫分析了口罩生產的要點,整個生產鏈缺一不可,熔噴布、口罩繩甚至包裝盒。

“熔噴布短短一週從6萬一噸漲到了50萬一噸,後面很多玩家買得起設備買不到原材料。”趙哲的原材料已經儲備了數百噸現貨。他說,這是我們的優勢。

熔噴布是口罩生產的核心材料,屬於無紡布的一種。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熔噴布每天的產量是200噸,一噸熔噴布可以生產出大約100萬個口罩。理論上,在原料的基礎上算口罩產能則最多生產2億個口罩。如果一家工廠想要每天生產200萬個口罩,維持三個月生產,那麼他需要備下庫存200噸,這已經和中國每天的熔噴布產量相當了。

孟慶倫表示中國的熔噴布產量佔到了全球的一半。如果把眼光轉向國外,全球的熔噴布已經被源源不斷的運到中國了。但是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發酵,各國已經對原材料實行了一系列管控措施。“15天前,全球支援中國,現在他們只能將產能留給自己了。”

各個國家自己的口罩缺口也是巨大,據報道目前美國N95口罩的戰略儲備為3000萬,但美國醫護人員需求高達3億枚。

人工、設備、原材料漲價十倍,口罩生產難在哪裡?

在孟慶倫幫助一百多家企業採購的過程中,他經歷了最開始2萬一噸的價格,後來變成了10萬、12萬、15萬……直到上週的30萬。目前更出現了以物換物的局面,用口罩換原材料的現象。“1噸熔噴布理論上是能夠出100萬的口罩,會有人提到用1噸布換四分之一的口罩產量,不換的話就不賣布。”

熔噴布,可以說已經成為口罩生產的命脈。眾多企業現在面臨28號設備到,原材料還沒有的難題。

據業內人士透露其實大上生產線的一些國內企業對生產原料的缺口也是有的,並且出現了高價購買的情況,如果不買的話,那麼也是無法做到量產爬坡的。如果每天達到200萬的量產,那麼該品牌的口罩應該能在市面上看到了。眼下,口罩的總量仍然是不夠的。

口罩供需拐點何時到?

如今,各大電商平臺每天都有不同數量的口罩供消費者搶購,只是僧多粥少。搶到的人是少數。每次庫存幾千個幾萬個是遠遠不夠的。

不過目前來看,口罩難題已經解決了不少。一線醫用口罩及復工所需口罩基本滿足,剩下的則需要解決的是口罩庫存問題,疫情之下,不論是醫院、企業還是家庭,都需要儲備口罩,未來通過進口熔噴布以及企業擴產,解決了原材料問題之後,將會逐步迴歸到一個良性市場的情況。

人工、設備、原材料漲價十倍,口罩生產難在哪裡?

投資口罩生產的生意在孟慶倫來看是穩賺不賠的,一條生產線投資60萬,每天生產15萬個口罩,每個賣3塊錢,成本只有5毛錢,每天可以入賬45萬,拋去成本,一條產線每天能賺15萬,幾天就可以回本。

趙哲作為生產者,則表示口罩屬於戰略物資,所以價格是被管控的,毛利是不能超過20%的。此次口罩生產項目,他的預估就是儘量少虧錢或者不虧欠。因為他們生產的醫用口罩將會無償的滿足醫院等地區需求。

原材料的缺失,卻有可能造成無米下炊的困境。楊景森則在尋找替代熔噴布的材料,他表示沒有辦法透露這是什麼材料,但是他以多年進行衛生巾生產的經驗來說,該材料的抑菌效果比熔噴布還要好。

即便熔噴布擴大生產,也要等到30天-60天之後了。業內人士表示熔噴布的擴產難太多。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將會成為生產中的瓶頸。在行業內人士來看,下一步仍需要整合整個產業鏈,除了供需嫉妒不平衡下的以物換物之外,還可以去上游原材料生產廠家方努力,擴大產能,縮短交期。

人工、設備、原材料漲價十倍,口罩生產難在哪裡?

通過時間軸來看,三月初將會是各大轉產口罩企業的投產期,這個時間點將會非常關鍵。孟慶倫認為3月5日口罩的價格會跌下來很多,目前批量兜售的價格已經從三塊降到兩塊了,到那天產能一起上來的話,將會在大家的心理預期上降價很多。

趙哲的判斷則是四月份之前口罩都將會是稀缺的。因為熔噴布產能有限,國內醫用熔噴布的產能天花板決定了醫用口罩產能的天花板,上游擴產交付的週期是2-3個月,到時候疫情可能已經結束了。

口罩生產線上了之後,未來將會怎麼處理這些生產線,也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趙哲本身經營日化零售,受疫情影響很大,在疫情之後他依然要做核心業務包括紙尿褲等用品。對他來說,口罩業務是響應政府的號召,未來將會重新評估。

楊景森未來想要長期投入口罩品類,和自己擁有的做熊貓周邊的文化公司結合,未來他想通過打造熊貓口罩來建立自己的品牌,進行出口等貿易。他說“很多人是奔著快速回收成本的目的來生產的,但是我想要生產好的產品,把IP也打造好。企業家應當有社會責任,不要抱著想要暴利的想法來做事情,把銷售和渠道把關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