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COVID-19的恢復期血漿治療法


COVID-19的恢復期血漿治療法

王瑩,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藥劑科

2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新方案治療手段中增加"康復者血漿治療"一條,並建議適用於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將對有高炎症反應的危重患者,"有條件可以考慮使用體外血液淨化技術"修改為"有條件的可考慮使用血漿置換、吸附、灌流、血液/血漿濾過等體外血液淨化技術。"用法用量參考《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臨床治療方案(試行第一版)》。

使用康復期患者的血漿輸注進行臨床治療的思路,在抗擊SARS疫情時就已有之,鍾南山院士就曾在當時提出過用康復者血清治療SARS患者的建議。據悉"抗疫"血漿捐獻志願者均為剛剛戰勝新冠病肺炎病魔、治癒出院的康復患者,他們捐獻的血漿經過專業化處置輸入危重患者體內,將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殺滅和清除病毒,這一療法被稱為"恢復期血漿治療法"。

COVID-19的恢復期血漿治療法

根據臨床觀察,患者接受治療12~24小時後,實驗室檢測主要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在科技部呼籲開展"千人獻漿救千人"行動發佈會後,鍾南山院士、金銀灘醫院的張定宇院長等臨床一線專家都對恢復期血漿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進行了解釋。

之所以需要康復期患者的血漿,首先要知道"特異性免疫",又稱"獲得性免疫或適應性免疫",這種免疫只針對特定一種病原體,它是人體經後天感染(病癒或無症狀的感染),而使機體獲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一般是在微生物、病毒等抗原物質刺激後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細胞),即抗體,並能與該抗原起特異性反應。據介紹人體免疫系統清除病毒的一個重要途徑或者手段,就是產生抗病毒的抗體,這些抗體可以中和掉病人攜帶的病毒,康復病人的血漿短期內會含有大量這種抗病毒的抗體。

在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人體免疫系統會產生相應的物質來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當患者康復後,這些物質依然存在與患者的血漿中,這就是抗體。理論上,從COVID-19康復者的血液獲得含有抗體的血漿,再注射給重型、危重型病人,就有可能幫助病人戰勝病魔。目前仍主張將其用於COVID-19重症病例,需要臨床醫生有足夠的經驗對適應症作出判斷,並讓接受輸注的患者或其監護人充分知情同意,方可使用。

COVID-19的恢復期血漿治療法

這樣的獻血安全嗎?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我們平時獻血時通常會以全血和成分血的形式捐獻,後者其實捐獻的是血小板,而前者包含血漿和血細胞。血漿呈淡黃色,其中水佔90%,其餘由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各種無機鹽離子和糖類、脂類組成。血漿在人體內的主要作用是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在免疫防禦中發揮重要作用。血漿在臨床治療中有著廣泛應用,如治療凝血障礙、血友病、溶血性尿毒綜合徵、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大面積燒傷、創傷等。COVID-19康復者捐獻血漿,對身體健康不會有任何影響,也不會影響COVID-19疫病的康復,而可以根據規定和自身狀況,重複做二次捐獻。

康復者捐獻血漿有什麼要求?

(1)捐獻者年齡在18~60歲,已經徹底康復,體內沒有新冠病毒殘留。

(2)康復者體內產生了高滴度(大於128)的Ig抗新冠病毒抗體。

(3)康復者身體條件符合採漿標準(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體、艾滋病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陰性)。

(4)捐獻者經過嚴格評價確保身體情況恢復良好,捐獻血漿不會對其身體造成損傷,並自願捐獻血漿,且需保證血漿的可追蹤性。

(5)捐獻前一天應清淡飲食,不吃高脂肪、高蛋白、高澱粉食物,不得飲酒;注意休息,不得空腹獻血漿,女性經期不可捐獻血漿。

希望更多康復者伸出你的胳膊,獻出你的血漿和愛心,也希望處於快速進展期、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礎上,考慮這個方案。更重要的是,醫療機構、醫生要依據診療方案的要求和技術規範,採用恢復期血漿對更多患者進行救治,給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多一份生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