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日本電商能抄好中國的抗疫“作業”嗎?

面對疫情這場大考,中國的電商公司展示出了驚人的行動力,在物資、運輸、研發等多個方面提供支持,給公眾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然而,國內的疫情才剛有好轉,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疫情卻嚴重了起來。

截至當地時間2月26日上午11時,日本新冠肺炎確診者達862人,高居世界第二。即使不算“鑽石公主”號郵輪的感染者,國內的確診病例也有157人之多。如果人數在未來大幅增長,甚至可能影響到今夏的東京奧運會。

那麼,既然中國電商在處理種種問題時已經做出了“標準答案”,日本的電商們能順利抄好“作業”嗎?

概述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日本電商的大致情況。 與中國相比,日本的電商市場要小得多。根據近年日本官方的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日本人一年當中沒有一次網購記錄,網購參與比只有27%。

日本民眾對電商的需求不大,一方面是因為日本的網購與線下購物價格基本沒差別,另一方面則是日本百貨精細化、人性化的購物環境,誘導了更多消費者走進商場。

不過話雖如此,由於日本有相對發達的經濟和較大的人口密度,日本電商依然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三大電商市場,在“戰疫”過程中仍有一定的發揮空間。

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中國疫情期間,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又出錢又出力,展示出了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但是,企業能夠付出的前提是它本身實力過硬。當下日本電商的“一哥”是樂天市場。

根據其財報顯示,2019財年淨利潤為727.45億日元(約合28億人民幣),同比去年減少了57.3%。作為參考,中國電商“一哥”阿里2019財年的淨利潤為876億元,同比增長30%。

日本電商能抄好中國的抗疫“作業”嗎?

既然連他們的“一哥”都混的這麼慘,更不用說其他的電商企業了。指望他們像中國的電商大佬們一樣提供數以億計的捐款恐怕不行,能保證旗下員工安全健康已是不易。

物資

此次大考中,中國電商得分最高的部分,便是對重要物資的調控。

早在疫情還沒那麼嚴重的1月21日,淘寶就當機立斷,向平臺上所有商家發出公告,要求淘寶上的口罩一律不得漲價,同時啟動官方專項補貼,保證消費者能買到價格實惠的正品口罩。

反觀海對岸的日本,由於缺乏大平臺的調控,網上的口罩一度被炒到了每包(10個)9999日元(約合630人民幣)的天價,甚至還出現了倒賣口罩的投機者。並且,因為日本電商市場的高自由度,一般民眾對這種行為也是無可奈何。

日本電商能抄好中國的抗疫“作業”嗎?

日本口罩價格暴漲的背後,反映了其供貨能力的嚴重不足。當然,早先的中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就算有錢也買不到口罩。但隨著工廠陸續復工,口罩的產量激增,如今口罩已不是困擾國人的最大問題。

相比之下,日本的情況就沒那麼樂觀了。根據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調查顯示,日本國內生產的口罩佔總量的兩成,進口口罩佔八成。也就是說,在產力較弱的現狀下,日本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口罩缺貨的難題。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物資的問題,日本電商恐怕是抄不了了。

生鮮

疫情期間,人們主動減少出門的頻次,實體超市顧客驟減,讓新興的生鮮電商成為了零售領域的主角, 比如在城市封鎖、車輛限行的武漢,盒馬鮮生就為武漢居民提供了採購食物的重要渠道。另外,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也為人們維持正常生活作出了貢獻。

那麼,如果日本的小區也像中國一樣限制人員出入,日本人們也能靠生鮮電商買菜嗎? 可能與大多數人的認知不同,日本的生鮮電商起步中國還早,模式也相當成熟。

從2000年開始,日本的網上超市就已興起。西友、伊藤洋華堂、永旺、東急等大中型超市紛紛推出網上超市業務,顧客在網上下單,超市員工送貨上門。那時還沒有新零售的概念,但這毫無疑問就是新零售的雛形。

到了2017年4月,亞馬遜日本推出“Amazon Fresh”,為首都圈部分地區的會員提供生鮮配送服務。同年11月,伊藤洋華堂在生活用品網購平臺“LOHACO”上推出的網上超市“IY Fresh”,自此日本生鮮電商的競爭愈演愈烈,絲毫不輸國內。

而要說日本生鮮電商的劣勢,恐怕就是居高不下的價格了。日本的人工成本頗高,選擇生鮮電商需要付出一筆不菲的配送費。所以即使渠道發達,日本的一般民眾還是更傾向於自行採購。 至於疫情期間日本生鮮電商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還要看官方的管控力度如何。

物流

如果說這場疫情大考中有什麼題是日本人擅長的,那毫無疑問就是物流部分。 為了讓消費者能安心,中國的快遞公司可謂煞費苦心,又是二次消毒又是定時測溫,還配上了電子健康卡,生怕快遞小哥被當成傳染者。

然而,這些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在日本物流界確是常態。眾所周知,日本人以嚴謹著成,他們寧可犧牲效率,也不會在安全工作上有絲毫怠慢。 比如,為了保證安全,日本物流公司的司機在每次送貨前,都要先填寫一份行程表格,然後報告他們的健康狀況,以及進行呼吸分析檢測,最後在檢查人員面前閱讀一遍安全駕駛規則後才能上路。

日本電商能抄好中國的抗疫“作業”嗎?

像這樣繁瑣的工序,雖然在平時會影響送貨的速度,但在疫情期間確是對消費者最好的安全保障。一旦送貨員身體有異樣,通過這套成熟的系統立刻就能篩查出來。

順帶一提,日本的送貨服務也是十分人性化的,幾大主流公司都可以選擇具體送達時間,並且不會像國內某些快遞員一樣不經同意就丟快遞櫃裡,一定要本人面對面簽收後才會確認訂單。 由此看來,在物流方面我們還要向他們多學學。

結語

總而言之,日本電商的特點是“小而精”。雖然在宏觀層面上做不到像我們一樣,短時間內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辦大事,但具體到個人上,用戶體驗並不算差。

的確,由於國情不同,日本在“抄作業”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抄錯”的地方,但他們的企業同樣有優秀的部分值得我們借鑑。 正如在日華人的標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樣,在疫情面前,作為鄰國友邦,更應該互相理解、互相扶持、互相學習,共同走出困境。

疫情無國界,願所有的生命都能被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