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1920年2月:“新村”——周作人的烏托邦



1920年2月:“新村”——周作人的烏托邦

魯迅(右)和周作人

日本《新村》雜誌1920年2月號,在“支部新設”欄目中公佈了北京支部的聯絡方式:“支那北京西直門內八道灣十一號、周作人方”。“方”就是“收轉”的意思。

周作人的新村主義,來源於日本白樺派文學代表人物武者小路實篤。“新村”強調的不是個人修行,而是集體生活,希望由小集體變成大集體,由大集體變成全社會。

1918年12月,日本新村主義者在九州宮崎縣日向買了40畝地,建了3所房屋,22個人過起了田園般的“共產主義”生活。

1920年2月:“新村”——周作人的烏托邦

周作人家庭合影

第二年7月,周作人訪問了日向“新村”。他在《遊日本新村記》中這樣描述:種下許多甘薯,在草地上同吃了麥飯,回到寓所,雖然很睏倦,但精神卻極愉快,覺得30餘年來未曾經過充實的生活。

但他有所不知,日向“新村”主要靠武者小路實篤的稿費維持。周圍村民看到來了一堆“怪人”,紛紛把物價提起來了,連買個雞蛋都不便宜。即使他們每天辛苦勞作,依然無法做到自食其力。

回國後,周作人更加起勁地鼓吹“新村”運動,一年間就寫出了七八篇關於新村的文章,迅速掀起了一股“新村熱”,一時間影響了不少人。

1920年2月:“新村”——周作人的烏托邦

惲代英(左後)與毛澤東等人在一起

惲代英說:“新村運動是應該的,因為這樣可以製造出共存互助社會的雛形。”北京大學圖書館“書記”毛澤東還登門拜訪周作人,求教“新村主義”,回到湖南後,他起草了建設新村的計劃書《學生之工作》,“我數年來夢想新社會生活,而沒有辦法”“今春回湘,再發生這種現象,乃有在嶽麓山建設新村的計議”。

1920年2月:“新村”——周作人的烏托邦

魯迅

但是,周作人的哥哥魯迅(周樹人)對“新村”卻不以為然。他在給錢玄同的信中說,關於“新村”“不是什麼大文章,不必各處登載的”。

在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式“新村主義”逐漸沉寂了。1920年12月17日,周作人發表宣傳新村的最後一篇文章——《新村的討論》,承認“新村不易普及”“希望它將來的實現”。

毛澤東、惲代英等一批先進分子,很快就放棄了新村主義,轉向了馬克思主義。


作者:劉嶽,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誌辦二級巡視員

文章節選自《前線》雜誌2020年第2期,原標題“1920年2月:二月春風”

網編:宋瑩

圖片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微信公眾號“文史博覽” “新京報書評週刊”

監製:方丹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