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棉花:國外疫情增長迅猛,驅動性質發生改變

本週,肺炎疫情在國內逐步好轉,但是在國外卻迅猛增長,市場對疫情失控的擔憂加重,歐美股市、大宗商品等風險資產再次受到賣壓衝擊。全球棉紡終端需求受到疫情擴散威脅,2月24日之後博弈天平開始倒向空頭,那麼後市棉價是形成趨勢空頭大幅下跌,還是動態探底後恢復升勢呢?

1、疫情擴散形成預期偏涉棉驅動發生質變

棉花:国外疫情增长迅猛,驱动性质发生改变

圖1國外新冠肺炎情況

據wind資訊,截至到2月27日,國外共確診新冠肺炎患者3869例,死亡62例。其中,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增長迅猛,因各國的檢驗能力、統計口徑和信息透明度不同,預計確診病例近期還會大幅增加。韓國中央應急處置本部副部長金剛立2月27日介紹,在“新天地”大邱教會的9000餘名信徒中,已有近1300例出現疑似症狀的信徒接受了檢測,對剩餘信徒的檢測則將在未來兩至三天內完成。日本政府則在2月25日正式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基本方針對策》,決定“不再擴大檢測範圍、不再追查密切接觸者、輕症者居家靜養、重症再來醫院治療”,醫生認為你有必要進行檢測時,再對你用試劑盒進行檢測,所以實際確診要大於公佈數量。伊朗的死亡人數、確診人數和4%以內的致死率也對不上,外界懷疑真實情況遠大於官方公佈。

2月24日,在第4期“疫中糧策”會議中,筆者在預期偏差部分提到“國外疫情有快速增長苗頭,驅動有從階段性利空轉為長期利空可能,謹防上漲前的二次探底”。當時,國外疫情的擴散烈度尚不足以改變驅動性質,筆者仍然將疫情驅動劃為階段性脈衝型利空。但是,經過一週觀察後發現,國外疫情增長迅猛有失控趨勢,威脅全球終端需求的邏輯成立,筆者將疫情涉棉驅動由階段性利空正式劃為長期利空。如果國外疫情失控、管控升級,那麼後期外貿訂單增加的推論將不再成立,疫情導致的2月消費降50萬噸、3月降10萬噸,總計60萬噸的減量很難再挽回,本年度消費調整為773萬噸附近。棉價的見底的拐點需要關注國外疫情何時被控制,這次的探底是動態博弈過程,不好推斷具體點位。

2、國內疫情控制復工增加 中美貿易緩和、低估去庫存邏輯仍在

據TTEB,截至2月21日,中國紗線開機負荷36.3%,環比上週+12.7%,比去年同期-24%;中國坯布開機負荷30.8%,環比上週+10.3%,比去年同期-26.3%。下游復工在逐步恢復,但仍未達到正常水平,因統計口徑的原因,筆者預計國內實際復工應該在50%-60%區間。疫情打斷了下游“原料補庫,成品去庫”進程,並有小幅反向運行特徵。據全國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截至2月21日,全國棉花銷售進度49.1%,同比增加5.7%,銷售斜率走平放緩驗證了疫情不利影響。國內疫情驅動已經由預期交易轉入實證交易,隨著下游復工逐步增加,刺激經濟的政策分批落地,預計再有1-2周將見到實質性原料補庫。

中美貿易在11月之前,預計都處於第一階段協議執行階段,同時兼有第二階段談判,目前中美雙方對已加徵關稅商品進行排除工作,預期後市美國外貿訂單迴流的邏輯仍在,在此不再贅述。國內棉花種植成本折14200元/噸附近,鄭棉對大宗商品估值在8.95,仍然是處於上市以來同期最低,而最新的M2已經到了202萬億了,比鄭棉上市的2004年增加7.5倍,筆者估計在16000元/噸以下,鄭棉的低估不易改變。雖然由中國的目標價格和印度的收儲政策干擾,過低的棉價還是引發了全球種植面積下降。棉花和玉米等農產品比較處於歷史低位,新年度種植面積下降,單產雖然增長,產量仍然下降,消費小幅增加,全球和中國均是去庫存週期,長期看利於價格上行,詳情可關注熱點報告《USDA棉花展望論壇解讀》。不過單產處於蝗災的威脅之下,是否增加還是未知數。巴基斯坦種植期市5-7月,印度種植期是4-8月,要關注6月再爆發的節點。數據方面,非洲棉花產量144萬噸,佔比5.5%;印度642萬噸,佔比24.3%;巴基斯坦144萬噸,佔5.5%;印巴合計約佔全球產量三成,影響較大。

綜上所述,當下棉花市場的博弈力量開始變得複雜,既有中美貿易緩和、棉價低估去庫存的利多力量,也有疫情帶來的長期消費下降利空,研判後市的難度加大。預計,棉價真正的上漲要在國外疫情動態尋底之後,策略上把握動態探底結束後的做多機會為宜。

來源:中糧期貨;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