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袁世凱是庶出,生母去世嫡出哥哥不許入正穴,發誓再不回老家項城


1859年,袁世凱生於河南項城袁寨。袁家按照“保、世、克、家”來排輩分。袁世凱的父親袁保中有八個子女,長子世昌、次子世敦和兩個女兒為元配夫人所生,其餘四子皆是庶出,袁世凱行四,七歲時過繼給了叔父袁保慶。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袁寨村的袁世凱故居——“袁府”。

1901年4月,袁世凱正在山東巡撫任上,生母劉氏病逝於濟南。當時八國聯軍盤踞京城,慈禧、光緒逃難在西安,全國的局勢僅靠袁世凱在山東支撐著,所以這時他想請假回家葬母,慈禧太后哪裡會同意。慈禧太后下諭旨說:“俟大局定後再行賞假。”袁世凱只好讓胞兄袁世廉先行奉櫬還籍,待卜安葬。等到《辛丑條約》簽過,袁世凱迎聖駕返京,這時李鴻章病逝,袁世凱升官,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加封太子少保,成了大清國實際上的宰相。

第二年,他再請葬母,慈禧太后恩准,下諭旨賞封劉氏正一品誥命夫人。1902年8月,袁世凱捧著慈禧太后的諭旨和封賞,帶著官兵,浩浩蕩蕩回項城葬母,不料,回到老家,卻遇到了麻煩。袁世凱的生母劉氏原是其父的庶妻,項城袁家妻妾尊卑差別很大,妾死後,不得入祖墳正穴同嫡妻一起和其夫夾棺並葬,只允許殯在塋外。因此,袁世凱嫡出的哥哥袁世敦不許劉氏入正穴。圖為項城的“袁府”。


縱然袁世凱在外面再風光,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雖然在外面位極人臣,但回到項城老家,他還是個庶出的袁老四。袁世凱不服,除了他貴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臉面,關於嫡庶之分,他也有話說。當初,父親袁保中先與世敦的生母郭氏定婚,沒有迎娶,郭氏就患病了。袁郭兩家商定,袁保中先納一妾,於是劉氏先過了門。劉氏進袁家後,生下了大兒子袁世昌,這時才娶郭氏過門。郭氏只生一子,即袁世敦,排行第二。

劉氏卻特別能生養,共生了五個兒子,即袁世昌、袁世廉、袁世凱、袁世輔、袁世彤。郭氏體弱多病,老早就死了,於是父親袁保中就順理成章地將劉氏扶了正。所以,袁世凱認為,論過門先後,論對袁家的貢獻,論名義,其母也該享受正妻的待遇。袁世敦寸步不讓,袁家的規矩是“妻妾有別,嫡庶不一”,當初袁家是以先定婚者為長,所以先定而晚娶的郭氏仍然是正妻,後定而先娶的劉氏雖然先生下了兒子,也只能是庶妻。

袁家“長門不長子”,世昌雖是老大,但論起嫡庶,袁世敦才是嫡長子,家裡的事,袁世敦說了算。於是兄弟幾個大吵一個月,鬧得不可開交。朝廷大臣徐世昌和河南巡撫張人駿親臨調解規勸,非但無效,反而惹惱了袁世敦。袁世敦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使出市井草民的潑皮手段,在大喪期間竟穿上大紅袍子大鬧起來。風光一路的袁世凱在兄長那裡臉面喪盡,卻又無可奈何。圖為項城的“袁府”。


總督大人的臉面雖然失了,但是喪事還是要辦的,而且為了挽回臉面,這事還要操辦得更排場。袁世凱在離袁寨十公里遠的洪冢窪選定一塊風水寶地,新塋地佔地120畝,建四合院瓦房十餘間,豎牌坊,立十四塊石碑,神道兩旁站石人、石馬。安葬時,設辦事地點三處:老宅袁張營大帥府大擺靈堂,接待達官貴人前來弔祭;故居袁寨設理事處,具體辦理殮殯之事;洪冢窪為新塋地,專門辦理安葬事宜。圖為項城的“袁府”。

三個辦事處高懸袁府大匾,袁張營大帥府門前官兵守衛,崗哨林立,絲絨騾馬、紙人、傘帳羅列,猶如黃龍白蟒,長達數里;高大巍峨的靈堂裡,高懸皇帝聖旨、禮部祭文,數不清的輓聯鱗次櫛比。自靈堂設祭之日起,弔唁者絡繹不絕,“僚吏畢會,閭里聳觀”。項城縣令為知客,接待來賓,淮陽縣令為賬房,登記賻儀禮金,規格之高不言而喻。安葬那天,靈柩從袁張營出發,孝子袁世凱坐在八人抬的方桌上,身後哭喪隊伍迤邐數里。

喪事辦完,袁世凱發誓,與袁世敦斷絕往來,今生今世不回項城。後來袁世凱定居安陽,死後葬於安陽,就是這個原因。圖為安陽洹上村的袁世凱墓地“袁林”。【《瑞視覺》原創文圖,歡迎收藏、轉發、分享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