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無奈"的家長團隊,養出"要命"的兒子,42歲母親最終哭訴無門


前段時間疫情緊張,我所在的街道一直封鎖消毒,小區裡也禁止車輛進出,從窗戶看到外面的街道一整天幾乎沒有什麼車輛通過,大家都老老實實宅在家裡。

而正是我宅在家裡悶頭大睡、晝夜顛倒的時候,這位42歲親戚在河南老家給我打了一發長途電話,向我哭訴她那個18歲的兒子將她趕出家門的事,聽得我有些吃驚。

按理說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到大是有一些共性的,從性格來說我們會很容易看出他們有哪些毛病,比如從小就很自私、不愛和人分享、脾氣暴躁一點不爽就大鬧一場、出門不給買東西就直接躺地上哭鬧之類的。

這些孩子小時候就很難管教,如果家長沒有注意給孩子科學的教育方式,幫他糾正這些毛病,那麼孩子長大了很有可能就不孝順,也大概率會成為一個"啃老族"。

然而你可能想不到,世上還有這種家長,用自己的"短見"把一個好好的孩子給養成了"白眼狼"。


42歲母親被兒子打出門,向鄰居哭訴兒子不孝順

這位42歲的親戚,我們就叫她趙阿姨吧。事情發生的那天,是一家三口聽從村委會的建議在家宅著的第6天,家裡的蔬菜寥寥無幾,於是趙阿姨和老伴就讓兒子出門去村裡指定的菜市場多買些菜回來。

而趙阿姨18歲的兒子(化名小劉)卻很不耐煩地叫她離開自己的臥室,因為他在睡懶覺,並不想早早起床出門。

小劉是去年9月份剛上大一,半年下來掛科了2門,寒假在家裡也不出去打工,學校要求做的社會實踐報告他也不想做,就直接讓母親去求某個開辦工廠的親戚,假裝自己在那裡上班,給自己的社會實踐報告書上寫評語並蓋章。

兒子寒假在家裡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然後就是打遊戲,經常通宵,大白天睡到下午3點,這樣的狀態讓趙阿姨原本就很不滿,但是她不太敢指責兒子,因為兒子長得人高馬大,動不動就摔打家裡的東西。

小劉的父親50歲了,身體也不太好,還有心臟病,小劉平時也就是看在父親的份上才沒有太過分,但是他的暴躁脾氣讓父母"不敢惹"。



這次買菜的事情實在是沒有辦法,如果等到兒子下午3點多睡醒了,再慢慢悠悠出門,可能買不到足夠的食物,而且村裡也是指定時間採購食物,並不是每天都有賣菜的,畢竟他們所在的小村子比較窮,還存在缺水的情況。

左思右想趙阿姨還是去多次催促兒子起床去買菜,順便還要去買電買水。

最後兒子被催煩了,翻身下床就給了趙阿姨一巴掌,並且大罵著把她推出家門,還把家門給鎖起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趙阿姨也沒法去找別人,畢竟大家都老老實實在家裡宅著,更不能驚動村裡的幹部,她害怕兒子被抓起來。

這時候鄰居關係好的一個大媽路過,才把趙阿姨帶進了自家的院子坐下來,可憐趙阿姨跟鄰居大媽坐在院子兩頭,捂著臉哭訴兒子不孝順"我一點辦法都沒有",還怕離人家太近。場面真是令人心情複雜。


小時候任性、長大後暴力,這孩子究竟怎麼了?

聽了這個事件,我內心其實是很疑惑的,這個遠方表弟劉某,他小時候其實是一個很內向、很乖的孩子,來我家裡做客的時候是14歲,又文靜又靦腆,還很喜歡學習,臨走的時候給他什麼禮物都不要,就問我要了一本古文的《資治通鑑》。

這樣一個乖孩子,僅僅是4年而已,變化如此天翻地覆,究竟發生了什麼?

後來經過深入地聊天我才明白,原來這個孩子原本確實是一個好孩子,可是卻被他的家長給活活教育成了一個"壞孩子"。

小的時候劉某在父母的眼中就很任性,脾氣非常地複雜,很多時候一個不順心就鬧,還喜歡讓爸媽猜他的心思,如果猜不中他也會鬧,這種任性胡鬧一直延續到上初中。

後來他上了高中後這種胡鬧的方式就轉變成了暴力,不合心意的時候他不會再哼哼唧唧哭鬧了,而是直接摔打東西,還會拿東西砸自己的爸媽。

一開始的時候是玩偶、靠墊這類柔軟的東西,趙阿姨他們很快就屈服了,之後小劉就開始用水杯、筷子、手機之類的砸爸媽。

手機如果砸壞了,立刻就要買新的,如果不給買,又是一輪新的"大戰"。小劉的爸媽這些年沒少被兒子"折磨"。


劉某這類孩子,我給他歸類為"窩裡橫"。

這種所謂的"窩裡橫"式的壞孩子,標準的行為方式就是隻針對自己親近和信任的人"耍橫",他們會將所有任性、暴力、撒潑的行為全都用在自己最親近的人身上。

但是當他們面對不熟悉的人,或者是普通的朋友、老師、鄰居時,他們又像"小天使"一樣溫和友善、平易近人。

這兩種矛盾的情緒在這類孩子的身上形成了完美的結合,讓人很難判斷他們的"真面目"。

這種孩子就好像我們平時在一些文學作品中看到的虛擬人物,簡而言之就像是"腹黑"、"心機"的兩面派,但更可怕的是他們面對其他人的"友善"並不是裝出來的,對待親人的"邪惡"也是發自內心。

我們經常說這類人就是"老天派來的報應",因為他們並不危害其他人的生活,也不毀壞公共利益,僅僅是"迫害"親人。


萬萬沒想到,還有這種把娃養"廢"的方式

深究了劉某的成長經歷,我發現他的父母才是把他教育成這樣的真實原因。

在劉某的家庭中,他的父母和親戚都覺得他長得好看、乖巧靦腆又愛學習,一定是個有出息的孩子,因此從小就抱著一種"哄著捧著"的態度對待他。

我們常說溺愛是養成不孝子的最好方式,但是一般溺愛孩子的家長通常是對孩子有求必應、從不批評,這種順其自然的"慣著"才導致了孩子的任性。

但是劉某的父母和親戚居然比這種溺愛更加離譜,他們會對劉某做出種種"自作多情"的想象,甚至去自發地教會孩子如何變得"嬌氣"和任性。

在劉某年幼的時候,常常對於吃什麼處於"選擇困難症"的狀態下,這個時候作為親屬,他們不僅沒有給孩子合理的建議,比如"吃麵條還是米飯你選一個",或者"今天我們一起吃麵條,好孩子乖乖吃飯"之類,反而是在劉某思考的時候給他準備各種各樣的食物,然後挨個拿來哄他試吃。

原本並不算非常富裕的家庭,拿出了與家庭條件不符合的生活方式來對待劉某,此外家裡的老人還經常戲稱劉某是"皇帝"、"太子",說古代皇帝就要講"排場",因而將他往奇怪的任性脾氣引導。

最終,懵懂無知的劉某,常年在這種生活氛圍之下,成為了一個"學會任性"的孩子。

比如他5歲那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正常吃完晚飯之後,夜裡12點又餓了,但是他不好好說出來自己餓,而是哼哼唧唧把爸媽全都攪和得無法睡覺,而且還會在床上滾來滾去,踢打爸媽。

之後如果媽媽給他準備的食物不合心意,他更是哼唧個沒完,如果捱打了,他就在地上滾來滾去,還用腦袋狠狠地撞地板弄傷自己,看上去很嚇人。


當然,這種在家屬"眾星捧月"的生活模式之下,劉某變得非常任性和暴躁,但是當他接觸正常的社交時,又明白"外面的人"和家裡人不一樣,因此他從不對外人任性,就成為了一個專門"折磨家人"的孩子。

相信這種教育方式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常見,但是溺愛孩子依舊是很多家長都在不斷"跳坑"中招的錯誤行為,希望各位家長在育兒時一定要謹慎言行,不要憑著內心的"好玩"而去害了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