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現代人如何看待“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這句話的?

小喵音雪兒~吶


在我看來,這句話在現代社會應該要妥妥的貼上“迂腐”標籤。

現如今的社會,每個人都壓力很大,男女都承擔著幾乎一樣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那誰是“君子”呢?誰有義務來全職照顧這個“君子”呢?

其次,現代社會不需要“書呆子”,只會讀書而動手能力極弱的人,對於完全不做家務,自理能力很差的人,目前流行名稱叫“媽寶男”。其生存能力,不言而喻了。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去做家務,而且自己也有能力請保姆來承擔家務事宜,這種情況另當別論,不屬於這種情況。

我認為,作為一個現代人,不論男女,都應該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進廚房做家務這些事跟工作一樣重要啊,不應當輕視這些事,自己要會做,但是可以有條件有能力選擇做還是不做、什麼時候做,這應當是個人能力的體現,而不是所謂的“君子”標籤的區別。

相反,我認為,現代社會,真正的“君子”,不論男女,除了品行端正以外,都應該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文能馳騁職場,武能揮灑廚房,這樣的人在現代社才能活得滋潤。


好物成悟


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這句話我覺得有兩層含義:

一、儒家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等級差別的觀念

有尊卑、高下、遠近之分,當親人和旁人同時遇到危害時,要先救親人,後救旁人;

牛就在眼前在眼前,而羊不在眼前,看見牛非常的可憐瑟瑟發抖就先愛牛。牛是具體的牛,而羊這個時候還只是一種文字表面的含義,還沒有說哪一隻羊用於宰殺。

除此之外,古代屠夫的地位也是低下的,甚至這種思想在中國社會其實很普遍,這些殺生者的社會地位不高,話語權也很小。

二、君子遠離庖廚,是在強調時刻的保全其惻隱之心

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殘忍的,只是在後天的接觸中不斷的變得冷漠,在古代屠夫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因為他們一直在殺生,想想小時候在農村,奶奶舉起刀殺一隻雞都會念叨幾句:“殺了你,你不要怨,下輩子好好投胎”,但作為屠夫,殺生的多了,也就就習慣了。君子遠庖廚,我認為就是在提醒君王時刻要保持一顆悲憫之心。就怕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一個生性殘忍的人。

這是不是一種偽善?我認為不是的。

很多人認為君子遠離庖廚,是一種偽善,君子也要吃肉,卻要遠離廚房,這就是赤裸裸的虛偽。可是我認為,「偽善」和「善」,其間並無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更是難以察覺的,其實人一旦違反了自己作為動物的本性就是偽,但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於偽。

想想當下,多少保護動物進入腹中,我們把人的貪婪佔有暴露無疑,然後呢?物種滅絕,冰川溶解,我們最終也是為自己挖掘了墳墓。如果“虛偽”一點,控制口欲,貪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豈不美哉。








林意詩語


《君子遠庖廚 》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孟子主張仁政,在和齊宣王探討國政時,齊宣王問孟子:怎麼評價齊桓公、晉文公?孟子說:我沒聽說過,也不知道。其實他不是不知道,而是認為齊桓公和晉文公實行的是“霸道”而非“王道”,有意避開話題 ,有利於引導齊宣公傾聽自己主張。孟子接著問齊宣王:說有一次,有一個人牽了一頭牛被你看見,你就問那個人,牽這頭牛要做什麼?那人回答說:殺牛取血祭鍾。這頭牛好像知道自己要被殺,哆了哆嗦的很害怕,你起了惻隱之心說:看這頭牛有多可憐,我實在是於心不忍,就不要殺它了,換一個小一點的羊吧!用羊祭鍾吧。是不是有這回事?齊宣王說:是有這事。孟子接著說:大王您這就是仁義啊!您有很大進步,只要再進步一點,又會成為偉大的王!齊宣王說:可老百姓都說我吝嗇,說我用羊替代了牛是小氣鬼。孟子說:百姓的確是這樣說,可我知道您這是仁慈;您只看到了牛的可憐,沒有看到羊的可憐,其實它們都是生命。真正的君子,見到有血有肉的生命,要是活的,便不忍心讓它們死去,所以君子要遠離廚房。

大概是這樣。

理解其要義:君王要仁政第一,慈悲為懷。不能用武力方式掠奪領土,不能用苛捐雜稅搜刮民財。要走“王道”,而非“霸道”。

至於現代人如何看待“是以君子遠離庖廚也”這句話。

其實這句話本身無多大意義。只有延伸到民生層面,瞭解百姓疾苦用大仁大愛,對待黎民百姓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國富民強。

注:祭鍾是當時齊國一種祭祀形式,認為萬物都有靈性,鍾就是計時用的鐘。還真不知道它張啥模樣。至於為什麼祭的會是“鍾”?我猜想,大概是因為敬畏時間吧。


高銘川的銘


我是偷聽制筆的強哥。很榮幸能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現代人如何看待“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這句話的?

我的回答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懷抱仁慈之心、惻隱之心。

以下是我的分析:

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句話的翻譯是:君子總是遠離廚房。好像是勸君子不要去烹飪不要去做飯,其實聯繫這句話的語境,再結合上下文來看,這句話只是孟子讚賞齊宣王有仁慈之心的一個說辭,不需要做過度解讀。

以下放出全文,

宣王問:“像我這樣的人能夠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嗎?”

孟子說:“能夠。”

宣王問:“憑什麼知道我能夠呢?”

孟子說:“我曾經聽胡告訴過我一件事,說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牽著牛從殿下走過,您看到了,便問:‘把牛牽到哪裡去?’牽牛的人回答:‘準備殺了取血祭鍾’。您便說:‘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發抖的樣子,就像毫無罪過卻被判處死刑一樣。’牽牛的人問:‘那就不祭鍾了嗎?’您說:‘怎麼可以不祭鍾呢?用羊來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宣王說:“是有這件事。”

孟子說:“憑大王您有這樣的仁心就可以統一天下了。但老百姓聽說這件事後都認為您是吝嗇,我卻知道您不是吝嗇,而是因為不忍心。”

宣王說:“是,確實有的老百姓這樣認為。不過,我們齊國雖然不大,但我怎麼會吝嗇到捨不得一頭牛的程度呢?我實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發抖的樣子,就像毫無罪過卻被判處死刑一樣,所以用羊來代替它。”

孟子說:“大王也不要責怪老百姓認為您吝嗇。他們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裡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況,大王如果可憐它毫無罪過卻被宰殺,那牛和羊又有什麼區別呢?”

宣王笑著說:“是啊,這一點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了。我的確不是吝嗇錢財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過,老百姓這樣認為,的確也有他們的道理啊。”

孟子說:“沒有關係。大王這種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現,只因為您當時親眼見到了牛而沒有見到羊。君子對於飛禽走獸,見到它們活著,便不忍心見到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叫,便不忍心吃它們的肉。所以,君子總是遠離廚房。


從上下文的語境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孟子稱讚齊宣王有仁慈之心,然後順水推舟進一步說明,所以那些有仁慈之心的君子都不敢靠近廚房。這裡就是巧妙地拍齊宣王馬屁,把他說成是君子,君子都有不忍之心,看不得殘忍的殺戮,所以都不敢靠近廚房。

引申到我們現代人理解,就是要時刻保持惻隱之心、仁慈之心。而不是說不要下廚房,那就貽笑大方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給你幫助。


偷聽制筆


你好!我是眉畫張敞,我想談談我的理解!

“君子遠庖廚”,字面意思是:君子要遠離殺生做飯的地方。

這句話最早出自《禮記》之《玉藻》: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也就是說凡有血氣的東西都不要親手去殺它們。

一、“君子遠庖廚”的原因是不忍。“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是一種惻隱之心。這是一種“知”與“行”的思考:我可以出於生活的需要吃肉,但是讓我坦然親手、親眼地剝奪一個生命,並且把它的身體當成食材,我於心不忍,我只好退而求其次,眼不見為淨,姑且遠離庖廚。

二、“君子遠庖廚”的目的是保護惻隱之心。人不是天生殘忍,第一次殺雞,你可能下不去手,殺的次數多了,你就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了!如果人們經常見到殺雞屠狗之事,就會漸漸麻木,容易變成殘忍之人。

三、“君子遠庖廚”的本質是一種管理。我們不能因為罪犯可憐就放棄對他的懲罰,我們也不能因為牲畜、家禽是生命而禁止人們屠宰。為了有效的管理,我們知道有些事發生,但是我們會容許。

對現代人來說,我覺得這句話有以下幾點啟發:

一、不要當街殺豬宰牛,為了保護我們孩子的惻隱之心。

二、雞鴨魚肉可以吃,但不要虐殺。像什麼“鐵板甲魚”、“三叫兒”、“醉蝦”還是絕跡吧。

三、善待生命。有些東西可以吃,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吃的,不能人家端上來什麼你就吃設麼,君子有時也要走進廚房,看看那些東西該不該吃,做法是否恰當,來路是否正當。

這是我的一點見解,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眉畫張敞


其實這句話最早並沒有抬高讀書人的意思。

這句話出自《孟子》,孟子勸諫齊宣王時舉的例子:齊宣王看到有人牽著牛去準備祭祀,於心不忍,叫人換了羊。因為他親眼看到了牛將被殺而沒看到羊。君子遠庖廚,就是為了不親眼見到動物被殺死,寬慰仁心。畢竟食素是不現實的,但是也不好因為習慣殺食而失去了應有的同情仁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讀書人的清高和自傲讓他們將這個奉為戒律,只看到表面而沒有深入探究,失去了保持仁心的寓意,一味執著於表面的“遠庖廚”,變成了對庖廚的抗拒。

到了現代,封建時代的不少古板的思想在我們看來可笑,包括“君子遠庖廚”。如今說起這句話,更多的是一種調侃和玩笑。若是有人還像舊時一樣認真看待,那定然引來譏諷的。


大大的俞


君子遠庖廚是德行高尚的人不忍看生靈被屠戮,應遠離。至於是遠離屠殺現場還是連葷腥都一併遠離了就看各人理解了。現代人如何看待也是沒有統一答案的,有人信佛吃素不見血,這是他們的權利。有人不介意每天吃肉還要趕著看殺年豬覺得新鮮,這也不可厚非,又不傷天害理。只要不是食用野生動物,有非冠狀病毒啊!


唐宮李白


君子遠庖廚。

君子,和小人相對。應從修養來區分。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

問題來了,庖廚就下賤,無高尚的人嗎,無君子嗎?

伏羲氏即庖犧,從事畜牧,他若不是君子,何來炎黃、堯舜。

學問,學今問今,習古疑古,方有所得。不加思考地抄襲古人和專家之言,只能是偽修養、偽君子。

盜亦有道,三百六十行,君子坦蕩蕩。你可有聞,君子遠君子嗎?

因此,這句孟子言表述錯誤。

典故為,齊宣王見一武衛押牛而過,牛在發抖。仁善的王問何故。答殺牛畔鍾祭祀。宣王不忍,建議以羊易之。百姓傳言宣王吝嗇,以小易大。王很委屈,我不忍見牛發抖。

以羊易牛,羊發不發抖呢?

孟子說,親眼看到而心存惻隱為仁,是以君子遠庖廚。

眼不見心不憐,於是選擇性失明充斥封建王朝。

君子一邊為發抖的牛羊流淚,一邊食著牛羊的肉靡,一邊憤怒於庖廚的殘忍。

略過道德而言,君子、庖廚兩種職業,社會分工不同。君子遠庖廚是對的。庖廚也要做好自身防護。

動物身上,恐染人畜共患的微生物及病毒,因此庖廚需有健康證,每年體檢,飼養屠宰的動物及場所亦應檢疫、消毒,遇到瘟疫需上報。

從2020—ncoVid來看,庖廚一定要知法守法,只庖國家規定的家禽家畜,遠離野味及來源不明的動物,比如醫院、藥企、研究所出來的實驗動物。

知法守法,皆為君子。

是以君子遠野味,可以旺中國。


六笨99


這句話出自《孟子》,針對齊宣王用羊替代牛來祭祀,孟子對此解釋說:“王之所以捨得羊而不捨得牛,是因為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所以才會捨得羊不捨得牛害怕”最後得出君子遠庖廚這個觀點。這個只是孟子老聖人對君子仁慈表現的一種類比,後來被曲解為男人就要進不得廚房。第一,這裡的君子不是是個男人就是君子了,德大於才才能為君子,才大於德為小人。第二,這個廚房按照上下文意思應該是殺生,而不是特指廚房。我的理解是君子必須具備仁慈的品質而仁慈不一定是君子。很多人覺得我不進廚房就是君子了,不僅把意思理解錯了,也把充分和必要條件理解反了。


霸都螞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