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影院變身“電商”

“平時賣不好的東西,疫情期間線上也照樣賣不好;平時賣得好的東西,疫情期間線上也不一定能賣得好。”----------艾維電影小編題記。


疫情當前,影院歇業。除了呼籲各方面的支持,影院行業也開啟了多種多樣的自救措施。變身“電商”線上清賣品庫存就是其中一種。

據瞭解,在2月6日這一天,知名電影博主@院線電影資料庫在微博上幫忙發佈了一則影院清庫存的廣告,影院線上打折出售賣品的消息開始進入業內人士的視野。

或許是本著儘量降低一些損失的心態,越來越多的院線、影院開始走上“電商”道路。

2月18日,萬達電影官微發文稱“賣品部雲開店”正式上線,線上售賣烤腸、咖啡、冰淇淋、零食禮包等東西,並承諾無接觸配送到手.....“


影院變身“電商”| 賣品之路何去何從

萬達官微截圖

博納國際影城無錫茂業店也推出自己的線上售賣清單:“烤腸整袋(冷凍)140元一袋、元氣森林3.5元一瓶、哈根達斯30元一個,酷薯100元/袋(一袋1875克)...”


影院變身“電商”| 賣品之路何去何從

“低價促銷,日本進口三佳麗波子汽水,原價20元一瓶,現價8元一瓶......”某影院從業者在朋友圈吆喝。


和其他院線通過團購、批發等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不同,蘇寧影城線上清庫存明顯是有組織、有計劃的。他們將食品分為99元、129元、159元檔的套餐包,並且會給每一檔位做精緻的海報。


可以說,小到影院個體,大到院線巨頭,都在賣力地宣傳自家的賣品。但即便如此,影院線上清庫存之路並不順利。具體表現在:


價格不被接受。知名電影博主@院線電影資料庫在微博上幫忙發佈了一則影院清庫存的廣告後,有購買意願的人不多,抱怨價格高的卻不在少數。


缺乏專業的渠道和配套物流。絕大多數的影院沒有專業的線上銷售平臺,只能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宣傳,覆蓋人群十分有限。某影院經理就表示:電影院的小賣部並不專業,無法走好電商的路線,沒有物流支持,自己只能開車送貨,算下來都不夠油錢。影院線上出售賣品,對影院減負沒有實在意義。


在小編看來,線上賣貨是影院行業的一次積極的自救行動,由於尚無經驗,在價格、規格、平臺、物流等存在多方面的限制,沒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但即便如此,此次嘗試還是十分有意義的。主要是這些方面:


1.要重視建立線上銷售渠道


長久以來,影院的賣品銷售基本上是在線下進行的。但這次疫情也倒逼影院嘗試了新的銷售的模式,雖然效果並不明顯,但至少說明這是一種值得嘗試的辦法。


其實,據小編了解到的情況,國內某些影院已經在這方面領先了一步。某影院開發了一個小程序。不僅可以賣票,還可以讓觀眾在來影院的路上就可以下單,既可以讓影院有足夠的時間為觀眾準備食物、豐富賣品種類。(甚至是一些需要花費一定時間的食物,比如鮮榨果汁、雞米花、炸排骨等),觀眾又可以減少等待的時間。影院也不必再擔心觀眾踩著開場點進入影廳、沒時間逛賣品部的問題。可以說,這是互聯網思維的具體體現,也是影院賣品銷售線上的嘗試。


影院變身“電商”| 賣品之路何去何從


2.定價策略要靈活,要有針對性


限於進貨成本、管理成本等各個方面的考慮,在影院一般賣品的價格都相對較高。儘管這是一種定價策略,但事實證明,較高的價格確實抑制了不少觀眾購買的意願。另一方面,現代影院大多在佈局在商業綜合體內部或者繁華的商業區,這些地方本身就有很多飲品店、小吃店等,觀眾的選擇很多,我們也能常常見到,現在許多觀眾到達影院的時候,已經人手一杯奶茶了。


基於此,小編認為,除了具有特色的、電影元素豐富及配合影片時效的賣品可以採用高價策略以外,其他賣品應以低價策略為宜。這一方面是價格鉚釘心理的應用,也是有效增加銷量的手段。


影院變身“電商”| 賣品之路何去何從


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組合套餐是變相優惠的營銷手段。比如,從“一對多”到“多對一”:從設置一個套餐應對所有客戶需求,到設置多個套餐應對不同的客戶需求,增加套餐的多樣性(3種為宜),同時鼓勵顧客進行個性化選擇,通過加價或減價的方式將可樂更換為果汁,或替換大中小杯等;

設置個性化的新套餐:一是以觀眾為依據,如孩子多的影院,著重體現兒童主題;情侶多的影院,著重體現情侶主題等。二是以上映影片為依據。如《復聯4》上映前,可嘗試進一些主題的賣品包裝,推出復聯繫列主題套餐等。


其實觀眾並不在意優惠多少,他們更在意比較獲得的優惠,套餐比非套餐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3.種類可以豐富些


一般來說,觀眾在零食上消費需求是多元化的。有些人拒絕油膩,有些人無肉不歡;有些人追求健康養生,有些人要冰可樂加爆米花帶來的“爽”感;有些人熱衷吃一些變態辣的東西,即便是同樣一種小吃,人們也熱衷嘗試各種不同的口味。

因此,就單個賣品本身,可以讓其口味更多樣。比如爆米花,可以有多種口味的、也可以把多種口味的混合在一起售賣。


影院變身“電商”| 賣品之路何去何從


比如,小編就曾吃到過上海永樂聚合公司生產的袋裝爆米花,每一袋裡都混合了抹茶、巧克力、草莓、香草等味道的爆米花,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你拿出來的是什麼口味的爆米花,大大增加了趣味性。


除了爆米花和可樂,還可以增加堅果、麵包等食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當然口味、品種多並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增加了影院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就消費者來說會產生選擇困難,因此影院要做的是增加口味、包裝的獨特,不要增加太多的品種。

4.要努力在影院形成場景消費的氛圍


影院近期在網上銷售的賣品,賣得好的大多為一些有特色的、組合類的,其餘大眾類的、大包裝的其實都賣不好。原因在哪,小編看來,影院賣品本來就適合觀眾在觀影的場景下消費,沒有了這一特定場景,純粹作為食品,人家自然就缺乏購買衝動。這就啟發我們營造消費場景有多重要。


首先,賣品包裝儘量要有特色,適合主流消費人群。現在,年輕人士都偏愛鮮明的撞色搭配風格,諸如綠配藍、紅配橙等,這些顏色本身就具有高飽和度,把它們搭配在一起更是能讓別人一眼認出你,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符合觀眾在觀影時段及觀影時較暗的環境消費,這就要從數量規格、拿取方面綜合考慮。


其次,豐富電影元素。觀眾選擇觀看某部電影,顯然是對影片本身感興趣,面對他們的“人設新消費動機”,影院的賣品可以選擇與大IP影片合作,推出限定款或是限量款,激發年輕觀眾對賣品的關注和種草意願,這一類合作款賣品同時還能滿足現代年輕消費者的社交動機和社交需求。(比如拍照發朋友圈、向朋友同學推薦等)當然,這有賴於電影衍生品開發的時效和上游廠商的配合,影院也應該有這方面的考慮。


影院變身“電商”| 賣品之路何去何從


5.影院和賣品供應商要主動配合


隨著這次新冠疫情的過去,人們對衛生安全的考慮會更重視,影院食品的衛生安全就顯得十分重要。小編建議,一般影院就不要在現場製作食品飲料了。相比銷量,要求、投入太大。


這就告訴我們,還是以保質期較長的包裝食品來得簡單和受歡迎。影院食品供應商也應該調整一下思路,還是在口味、包裝、IP故事等方面多下功夫。同時,影院可以定期做統計,將影院食品銷售信息反饋給供應商,進行開發改進。對於賣品供應商來說,雖然不能和影院觀眾直接進行交流,但是他們可以定期收集各類影院各款賣品銷量的反饋。賣品供應商可以專門成立一個研發部門。一方面時刻關注社會流行風向,一方面注重各類影院的反饋,開發針對性強的健康、衛生、時尚的食品。


總之,疫情危機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刺傷你,也能成就你,關鍵看你的態度和行動。此次疫情,對影院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但如果我們大家都靜下心來,反思之前的不足,補上短板,創新業態和商業模式,就能將損失降到最低,打好影院自救的翻身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