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海外網評:以法律利劍斬斷“野味”產業鏈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野生動物,社會強烈呼籲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決定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為導向,擴大法律調整範圍,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從源頭上防範和控制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風險。這是對法律制度短板和漏洞的修補,是順應時勢和民心之舉。

從艾滋病到“非典”,從埃博拉到新冠病毒,人類與傳染性病毒進行著長期鬥爭。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煥春指出,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濫食野生動物無異於打開了病毒傳染的大門,不僅為人類健康帶來深重隱患,也擾亂了大自然億萬年延續的生態平衡。無數的沉重代價一次次警示人類,以野生動物滿足口腹之慾,人類只會自食其果。以法治之劍斬斷濫捕濫食野生動物的產業鏈,的確是當務之急。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除了法律規定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等原因外,濫殺濫食野生動物的根源是錯誤觀念在作祟。有些人將野生動物和滋補治病聯繫在一起,形成畸形的飲食健康觀念。有些人將食用野生動物作為身份的象徵,形成獵奇、炫耀的心態。這些情況的存在,造成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在一些地方長期存在。而較大的牟利空間,甚至讓人不惜鋌而走險。

沒有需求就沒有買賣,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增強生態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意識,推行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才能將野生動物的“市場需求”連根拔起。當前,全球對動物福利的關注愈發強烈,禁食野生動物、禁用動物皮毛越來越獲得全世界的廣泛認同。聯合國也將動物保護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計劃的重要一部分。

當前,中國正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禁食野生動物,是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題中之義。通過此次全民戰疫,希望這樣一種共識能在全社會真正落地生根:禁食野生動物,受益人不僅是你我,還有人類社會千秋萬代。(海外網評論員 趙壹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