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打仗的的時候,大而全的工業體系重要?還是小而精的工業有利?

光輝十萬


工業根本就是滿足需求。既然是需求,是不分戰爭或者不戰爭,何況戰爭打的就是消耗,在需求和消耗的前提下,自然全面的工業體系更重要,不受制於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有了大和全面這個基礎,發展精而深,還不簡單!


在路上237097321


世界上有一個國家的工業產只有郵票印刷業,但這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了4.3萬美元,超過了日本、韓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這個國家就是列支敦士登。其國家土地面積僅160平方公里,人口數量更是隻有3.7萬人。夾在了瑞士與奧地利中間的一個袖珍國;另外,還有一個地區,就是我國的澳門,人均GDP接近了9萬美元,在世界上數一數二。而這個地區連工業產業也沒有,主要是靠旅遊業和博彩業;還有瑞士主要靠金融產業和手錶機械工業等產業,而這些都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但卻可以發揮其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一個重要作用。

但是,一個大國和強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就是根本。沒有強大的工業體系,在危機來臨和戰爭帶來之時,將會弱不禁風。


列一,在2008年以前,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就是以為靠自己的美元霸權和貨幣輸出就可以吃遍天下。可是,在大量資本創造(金融資本超過700萬億美元,是美國當時GDP的50倍)的前提下,靠衍生品根本無法寄身沒有實體經濟的金融產業,最後在房地產上落腳。而後來的房地產危機就演變成次貸危機、金融危機。這也是這幾年來痛定思痛,一直追求製造業迴歸的原因。

列二,這場疫情就如同一場戰爭,而口罩就是一種“戰疫”必需品。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加大的工業體系,那麼這些必需品就需要從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而快速的需求量增加下,又加上我國人口的龐大基數,以及全球也在蔓延中,如果沒有自身龐大的工業體系,我們又如何得到這些物資?沒有了物資的保障,那麼就會讓戰疫變得更加困難,甚至是功虧一簣。

列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什麼美國一旦參戰,全球局勢就很快發生了變化?其主要原因是美國在於美洲大陸地區,沒有受到戰亂的影響,其工業體系非常完整。一旦全面進入戰備,戰備物資就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在短短的幾年裡,美國生產了武器、彈藥、飛機、戰船就超過了盟國全面的總和。這就是一個完整、強大的工業體系在戰爭中的優勢,更是制勝的法寶。

一個國家在軍事戰略上,不僅需要完整的工業體系,還需要戰略縱深,以及資源和物資的儲備,這樣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鞅論財經


這也要看具體等級的…大而全大到什麼程度?小而精,又精到什麼程度?當代瑞典可以吊錘二戰蘇聯,二戰英國(此時英國才是真正的黑科技之王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單挑二戰美國依然是送菜,甚至一個能造宇宙戰艦的文明,大概幾萬人的一個基地就能吊打全地球,因為只要有一艘星際戰艦,我們就只能捱打不能還手了…

不過總體來說,如果大致處於一個層次,大而全肯定更好(二戰美國就是典型)。大說明產能足夠,能堆數量,數量上來了,只要沒有代差,那戰鬥力肯定也就上去了…比如我巨浪確實比三叉戟水平次一些,但我爆一萬枚,你只有一百,你說誰厲害?而全,說明我啥都有…

小而精則要求高,主要武器必須有代差才能保持優勢。而且小而精就註定門類不全,所以精通的部分不能偏得太厲害,否則一旦動手,那就是個菜雞,比如荷蘭最厲害的光刻機,世界第一,但真要打起來,不夠五大流氓任何一個錘一天的…就算和其他體量差不多的國家相比,荷蘭也並沒有什麼戰力優勢(排除從爸爸那裡買的一些尖端武器之外)…

但小而精也是迫不得已,大而全有時候也是沒有辦法…荷蘭就只有那麼點兒人,那麼大的土地,你讓他怎麼大而全?中國有這麼多人要吃飯,不大不全,剩下的都去種地麼?


不知道叫啥子3


德國二戰就屬於小而精,稀有金屬不能自給,一直依靠從中國和阿根廷進口。蘇德戰爭爆發後,中國的供應中斷。隨著盟軍對大西洋航運線的封鎖,阿根廷的供應也斷了。在蘇德戰場上,德軍的狙擊槍瞄準鏡因此無法防霧,諸如此類。


射箭總教頭


那說那了~我這不懂軍事的人也大言不慚的說:戰爭的軍需源於對手,如果是我偉大祖國抗戰時期的戰爭,需要的是量一個可以滿足基本戰爭需要的軍需,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冷戰結束後,都是局部戰爭需要的是小而精,要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


那說那了G


二戰時期,靠數量優勢可以平推技術優勢……現在高科技戰爭下,技術優勢是決定性的


許炎泉


特長突出技術全面,才行呀!關鍵的東西不行,再全面也就是個湊合用!


辛雨心願


蘇聯美國二戰驗證過了。


神經元87798102


戰爭時期,重工業是是製造武器的基礎,大而全的工業體系才能保障打仗時候的武力優勢


網絡熱搜觀察


看德國人和蘇聯人的戰爭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