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武漢#連線│中國攝協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這一切太值得記錄了

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奮力報道拍攝——

這一切太值得記錄了!

中國藝術報記者 範雪嬌

#武漢#連線│中國攝協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這一切太值得記錄了

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成員:李舸、劉宇、柴選、陳黎明(從左到右)。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微

距離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2月20日從北京出發前往湖北武漢,已經過去5天了,小分隊成員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面對哪些困難?是怎樣推進工作的?在他們緊張忙碌的工作間隙,記者採訪到了他們。


平均每天在拍攝現場工作12小時以上


採訪到中國攝協主席李舸,是2月23日中午11:30,他剛完成了對當天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首批11名重症患者治癒出院的採訪。從到武漢展開工作以來,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的成員平均每天要醫院等拍攝現場工作12小時以上。他們除了對抗擊疫情進行動態報道之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為目前全國各地馳援湖北的數萬名醫療隊隊員拍攝肖像。面對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除自己拍攝,小分隊還必須協調各方拍攝力量,“本次拍攝活動得到了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文聯、湖北省攝協的大力支持,面向湖北省攝協主席團、理事和骨幹徵召了10多位攝影志願者,還動員了30多名目前在湖北採訪的攝影記者,請他們在採訪報道之餘,能夠儘量地多拍一些醫護人員的肖像。我們還多渠道徵集肖像,有一些醫療隊自己有相機可以拍攝,有一些醫護人員在休息時也可以相互用手機拍。”李舸介紹,對於多渠道徵集到的醫護人員肖像,中國攝協的工作人員正在後方加班加點進行整理。


#武漢#連線│中國攝協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這一切太值得記錄了

2月22日,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中國攝協主席李舸(左)在拍攝間隙,協助即將進入隔離區的中日友好醫


為了協調好各方攝影力量參與拍攝,小分隊成員在2月21日下午專門來到中日友好醫院醫療隊工作的病區進行試驗拍攝,設計拍攝流程,並將拍攝流程和注意事項發給參與拍攝的媒體記者和湖北省攝協。


這些天,小分隊成員採用兩人一組的工作方式。李舸與《中國攝影報》副總編輯柴選主要拍攝中日友好醫院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療隊,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原主任劉宇和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網絡信息處編輯陳黎明主要拍攝北京醫院和中南大學附屬湘雅二院醫療隊。李舸介紹:“我們這組拍攝的兩支醫療隊,一個的交接班時間是每天的凌晨1點、上午5點、上午9點、下午1點、下午5點、晚上9點,另一個的交接班時間凌晨12點、凌晨3點、上午6點、中午12點、下午3點、下午6點,我們只能利用他們交接班的時間拍攝,22日我們共拍攝了7個交接班,每一個交接班大概需要1個小時”。然而,不同的醫療隊所在的病區不同,為了能更多地拍攝,小分隊成員就只能不停地往返於各個病區。


“我們的原則是在不打擾醫護人員正常工作、診療和休息的前提下拍攝。在醫院工作時,我們不佔用醫護人員的工位,儘量選擇樓道或角落。”李舸介紹,小分隊成員利用醫護人員交接班的時間,拍攝他們穿上防護服和脫下防護服時的照片,“我們不敢佔用他們太長的時間,平均一個人就一分多鐘,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記錄,我們專門準備了A4紙,請每一位被拍攝的醫護人員寫上單位、姓名、在武漢的時間和地點,並簽名,雖然是高強度的工作,經常顧不上吃飯,每天回到駐地已經時晚上九、十點以後了,但在拍攝過程中,我們非常感動。拍攝中,很多醫護人員一說到家人就都流淚了。我們一定要拍攝好,這一切都太值得記錄了。”


#武漢#連線│中國攝協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這一切太值得記錄了

2月21日,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右二)和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原主任劉宇(


“這次拍攝的主要難度在於拍攝數量太大。在醫院拍攝時,要考慮醫護人員的排班情況,每天能拍的醫護人員數量有限。另外,拍攝空間也特別侷促,有時鏡頭離得太近了,對焦都成問題。”劉宇介紹,面對現實的拍攝難度,小分隊成員開始調整拍攝計劃,2月24日前往醫療隊駐地拍攝,當天就拍攝了近200位醫護人員。


“在駐地拍攝時,我們找了一塊投影儀的幕布做背景,用一個易拉寶的背面做反光板,還拍了一些視頻,請醫護人員回答幾個問題——你是誰?來自哪裡?疫情結束後最想做什麼事情?想對家人說些什麼?也許是離開病房相對放鬆的緣故,他們每一個人都說得特別感人,他們的願望是那麼的普通,好多醫生、護士在講述的時候,都流下了眼淚。”剛開始拍視頻時,劉宇負責為陳黎明打反光板,但他發現醫護人員的情緒、表情也隨著拍攝不斷變化,捨不得放棄抓拍下這些生動瞬間的他決定拿起相機記錄起來,“在完成好拍攝肖像任務的同時,我們也想在攝影創作上有所突破。”


“盡力把每一位醫護人員拍到、拍好”


“河南省文聯、河南省攝協24日組織了10位攝影志願者到湖北參與拍攝,於是我們又進一步細化了拍攝任務。一些新聞機構在武漢的攝影記者也非常支持我們,比如澎湃新聞已經有兩名攝影記者主動申請參與到拍攝中來,後續他們還將再派兩位攝影記者參與進來。所有參與其中的攝影人都必須具備足夠的防護意識、專業精神以及豐富的報道經驗”。多年來,柴選的身份都是報道一線攝影人的新聞人,現在他也成為了進入攝影現場的一員。除了參與拍攝,他還要輔助小分隊其他成員做好協調拍攝時間、分配任務、對外聯絡等工作。


“雖然我們的工作十分緊張,但這些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些白衣天使都是有血有肉、情感豐富、非常堅強的一群人。他們面對鏡頭所說的每一句話、他們的每一個神情動作,都給我們傳遞著一種精神力量。”柴選坦言,小分隊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協調好各種資源,如何儘量不漏一個人地把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都拍到、都拍好。


採訪到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網絡信息處編輯陳黎明時,已經是午夜00:30了,他終於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吃完晚飯。在武漢的工作給陳黎明最大的感受便是“消殺”和“樂觀”四個字,“為了能持續拍攝,我們必須反覆做好消毒工作,回到駐地,也要自行規劃出隔離區,所有的相機等物品都要消毒,還要迅速進行自我清潔消毒。我們採訪了醫護人員,他們的樂觀讓我們很感動,比如我們瞭解到,中南大學附屬湘雅二院醫療隊,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自願報名來湖北支援,他們說只要科學操作,嚴格執行防護條例,就不用恐懼。”


參與此次工作,陳黎明的心情發生了許多變化,從一開始感到很榮幸、熱情高漲,到在路途中感到忐忑,再到現在忙碌起來、專注於自己的工作。陳黎明說:“我深切地體會到了醫護工作者的不易,也確實覺得他們當得起白衣戰士、白衣天使、抗疫英雄的稱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