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真人、聖人、賢人誰最會養生?大部分人都答錯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先秦諸子百家齊鳴,其中道家、儒家影響最為深遠,內尊黃老、外示儒術,道為裡儒在表,倒也相得益彰。

時至今日,雖無古時之昌盛繁榮,卻也早已融入民族血液當中,潤物細無聲,也是一種極高明的境界了。

在儒學的王道信仰之中,生命的境界被分為聖人、賢人、君子、士人、庸人。聖賢即是聖人與賢人的合稱,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通常是指被認為實踐了儒學生命價值觀的貢獻歷史和社會的人物,而其地位其實是由歷代學者通過史書和官方祭祀制度確認的,而非個人的認同。

真人、聖人、賢人誰最會養生?大部分人都答錯了




而道家的《黃帝內經》,從養生的角度對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四種境界做了詳細的描述,見微知著,可以略窺其境界一二: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上古:意指伏羲女媧時代。

真人:至真之人。謂養生修養最高的一種人。《內經》依養生成就之高低分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四種。

提挈天地:把握住自然的變化規律。"提挈"與下文的"把握"從字面上看是難以理解的。個體的人怎能提挈無限的天地空間和無限的陰陽時間呢?其實這是古人對氣功導引實踐中有限個體與無限天地陰陽合一的功夫體驗境界的描述。《莊子•天道》:"靜而陰同德,動而陽同波",意與此同。所以這就像螞蟻永遠無法理解人類一樣,存在境界上的根本差異。

呼吸精氣:吐故納新,汲取天地精氣的導引行氣方法。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黃帝說了:我聽說上古時代有真人,它能與天地陰陽自然消長變化的規律同步,自由地呼吸天地之間的精氣,來保守精神,身體與精神合而為一。所以壽命就與天地相當,沒有終了之時。這就是因得道而長生。


真人、聖人、賢人誰最會養生?大部分人都答錯了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至人:指修養高,次於真人的人。

和於陰陽:符合陰陽變化之道。

調於四時:適應四時氣候的往來。

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古時代有至人,他道德淳樸完美,符合天地陰陽的變化。適應四時氣候的變遷,避開世俗的喧鬧。聚精會神,悠遊於天地之間,所見所聞,能夠廣及八方荒遠之外。這是能夠延長壽命,身體強健的人。這種人也屬於真人。

真人、聖人、賢人誰最會養生?大部分人都答錯了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八風: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方之風。

恚(hui)嗔(chen):生氣。

恬愉:清靜愉悅。

黃帝這句話又說了:其次有聖人,能夠安居平和的天地之間,順從八風的變化規律,調

整自己的愛好以適合世俗習慣,從來不生氣。行為不脫離世俗,但舉動又不仿效世俗而保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外不使身體為事務所勞,在內不使思想有過重負擔。以清靜愉悅為本務,以悠然自得為目的。所以形體毫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年壽也可以達到百歲。

真人、聖人、賢人誰最會養生?大部分人都答錯了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辯:通"辨",分辨。

逆從陰陽:順從陰陽升降的變化。逆從,偏義複詞,意偏於"從"。

這句話的意思是:其次有賢人,能效法天地的變化,取象日月的升降。分辨星辰的運行,順從陰陽的消長。根據四時氣候的變化來調養身體,追隨上古真人,以求合於養生之道,這樣,也可以延長壽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壽。

真人、聖人、賢人誰最會養生?大部分人都答錯了


黃帝內經從生命科學的角度論述了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差別,其實這是四種不同的境界,且真人和至人分別存在於上古和中古時代:

真人壽敝天地無有終時,壽命與天地相當沒有終了之時,等同於天地大道;

至人悠遊於天地間,視聽於八荒方遠之外,相當於神仙一流;

聖人壽命百歲,賢人接近於百歲,也就是世俗中人了

所以,在道家看來真人、至人與聖人、賢人存在巨大的境界差,真要排個順序的話,真人>至人>聖人>賢人;而儒家的聖賢是通過史書和官方祭祀制度認可的,可以說分屬不同的體系,而各自又有重疊的稱謂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