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劉邦、項羽、韓信三分鼎立,歷史會不會改變?

楚漢之爭,以項羽自刎烏江結束,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嘆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就有寫項羽的詩詞: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詞中充滿了對楚霸王項羽的敬佩和遺憾之情。

楚漢之爭的硝煙早已散去,我們只能遙想歷史過程中的瞬間,假如劉邦、項羽、韓信三分鼎立,歷史會不會改變?

項羽、劉邦在鴻溝相持不下,實際上雙方都快堅持不住了。劉邦就想西歸,在張良的勸說下咬牙堅持住了。尤其是項羽,糧食供應經常被彭越在後方劫持,前有劉邦的阻擋,後有彭越不斷的騷擾。項羽無可奈何,一籌莫展。這個時候,賬下的說客武涉請求去遊說韓信,項羽一時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能讓武涉去試試。

假如劉邦、項羽、韓信三分鼎立,歷史會不會改變?


到了韓信的軍營,武涉對韓信說“投漢王,漢王勝。投項王,項勝。最好的辦法是保持中立,三分天下,鼎足稱王,楚漢兩國都不敢與足下為難,這是萬全之策。”

韓信的門客蒯徹也對韓信說過同樣的話“相君面不過封侯,相君背貴不可言。僕聞天與不取,反致受咎,時至不行,反致受殃,願足下深思熟慮,毋忽鄙言!”可惜的是韓信自認為自己功勞很大,劉邦不可能殺他,對武涉說“劉邦對我很好,給我他的衣服,和他一個桌子上吃飯,我不忍心揹他。”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韓信的境界不高。也沒有聽從說客的話,最後被呂后以謀反罪毫不猶豫的斬殺在未央宮。

劉邦聽到呂后殺了韓信的消息是又驚又喜,驚的是呂后殺了韓信,喜的是呂后幹了自己想幹沒有乾的事。也就是說,韓信最終都是死,劉邦實在不放心韓信,還是韓信臨死時總結的到位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假如劉邦、項羽、韓信三分鼎立,歷史會不會改變?


我們來假設一下,看看武涉的設想能不能成立。

韓信


如果韓信聽從了武涉和蒯徹的話三分天下 ,項羽、劉邦、韓信三方會相互牽扯,局勢短時間內會保持一定的平衡,但這樣的平衡估計不會保持很久。

可惜的是,韓信只是一個將才,並不是帥才,韓信雖然具備戰場上敏銳的大局觀,所向披靡,但缺乏項羽那種“彼可取而代之”的霸氣,所以,即便是韓信獨立一方,三分鼎足,韓信因沒有放眼天下的雄心壯志,境界不高,貧窮的出生限制了韓信的思維,知道小恩小惠,但缺乏目標和理想,最終也不會長久。

假如劉邦、項羽、韓信三分鼎立,歷史會不會改變?


劉邦


雖然失去了韓信的劉邦集團實力肯定會下降,但劉邦就是一個老江湖,打仗不按遊戲規則出牌,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擇手段,有點無賴黑社會的性質手段。項羽好幾次都饒了劉邦,可劉邦每一次都反過來捲土重來。鴻溝協定剛簽完,劉邦就單方面撕毀合約,追殺項羽。劉邦東征項羽,甚至都懷疑在家留守的丞相蕭何有不軌行為。蕭何只能讓自己的親戚參軍隨劉邦征戰,劉邦才放心。

以上可以充分的看出來劉邦本身具備厚黑學和馭人之術。

如果三分天下,劉邦依然會被項羽或是韓信吊打,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最後得天下的仍然是不要臉的劉邦。

假如劉邦、項羽、韓信三分鼎立,歷史會不會改變?


項羽


項羽貴族出生,知兵法懂戰術,曾經三萬人馬大破劉邦五十六萬聯軍,如果沒有一定的軍事素養很難做到這點。許多人都認為項羽是一個莽漢,實則不然,項羽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事家。

劉邦滅了項羽以後,項羽原來的部下九江王英布謀反,劉邦帶兵討伐。看見英布佈下的軍陣心中非常恐懼,因為,英布的軍陣正是項羽經常排兵佈陣的方法,可見,項羽打的劉邦心裡有了陰影。

項羽自尊心極強,那些下三濫的手段還真沒有。滅了暴秦以後的項羽並沒有統一天下的大局意識,僅僅當一個霸王就心滿意足了,項羽的境界比劉邦差比韓信高,缺點是剛愎自用。如果三分天下,項羽有了喘氣機會,和任何人爭奪天下都不會吃虧。楚漢相爭,項羽吊打劉邦,從來沒有失敗過,但垓下之敗固然也有許多的因素。

如果三分天下成立,劉邦滅項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鹿死誰手還不好說。

假如劉邦、項羽、韓信三分鼎立,歷史會不會改變?


總結


歷史當然不容假設,項羽遇上這樣的對手也是他的不幸,韓信遇上這樣的主子也是他的悲哀,還是明·楊慎的《臨江月》概括的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魚礁江渚上,貫看春花秋月。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