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8年後的今天,才知這部影片有多“神”

妳國影院 |《傳染病》:8年後的今天,才知這部影片有多“神”


1


2020年春節,大概是我們經歷過的最特殊的新年。


在這個特別的假期裡,有人仔細數了一遍一顆草莓上到底會有多少籽,有人把春節聯歡晚會看了8遍,有人每十分鐘就刷一遍朋友圈。而我終於有了大把時間刷劇。


2011年上映的美國災難片《傳染病》,初上映的時候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只覺得浪費那麼多大牌明星的演技,一度以為是公益片來著,沒有高潮。


既沒有美國大片常見的大國自豪和英雄主義,也沒有返璞歸真下的以情動人。可以看做是普普通通的病毒從發生到制止的紀錄片。


妳國影院 |《傳染病》:8年後的今天,才知這部影片有多“神”


但是在2020春節這個特殊時期,再來二刷,反而會有不一樣的感覺,身處影片的大環境下,有著許多的敬佩與感動,也有著許多的反思。


2


《新科學家》雜誌(New Scientist)曾如此評價:「很少有好萊塢的商業片能像本片一樣,在科學事實上投入這麼多功夫。」片方請來專門的醫學顧問:哥倫比亞大學感染和免疫中心的 Ian Lipkin 教授。以保證內容的科學與嚴謹。這讓這部影片,更像是一場提前演習,預言各個擊中靶心。


影片講述的是一場在全球迅速蔓延的傳染病,源頭是一種新型病毒MEV-1。


影片的開始講述了一位去香港出差的女高管,回到美國後發熱並咳嗽,這時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以為是在倒時差帶來的身體不適,但是很快的就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迅速死亡。


很快香港和東京也出現類似死亡病例,並且伴隨著便捷的現代交通迅速擴散。疫情開始爆發。


妳國影院 |《傳染病》:8年後的今天,才知這部影片有多“神”


3


讓人心有不安的是影片中的每一處蛛絲馬跡,在當下都能找到映照。


MEV-1和新冠同樣是呼吸道疾病,不僅可以通過飛沫傳播,還可以通過接觸傳播,病毒可以在物體表面存活,公眾環境下的電梯按鈕、公交車扶手、門把手都可能成為傳染源,我們作為活動主體通過各種的接觸活動,沾染到了病毒。而一個人平均每天用手碰觸自己的臉頰多達2000~3000次,於是,病毒就這樣通過嘴巴、鼻子、眼睛等暴露在外面的黏膜部位進入人體,從而感染。這種傳播方式讓人防不勝防,哪怕全副武裝,仍然心有慼慼。


妳國影院 |《傳染病》:8年後的今天,才知這部影片有多“神”


同樣的,影片中的疫情爆發時間正處在西方感恩節,是家人團聚,親朋好友互訪的日子,等同於中國的春節,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點下,購物中心和交通樞紐人頭攢動,大量的聚集性活動在發生,這就意味著大量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接觸,傳染概率激增。


在這種持續無特效藥的情況下,很快地,居民開始恐慌,社會秩序開始混亂,物資也在短缺,甚至裝屍袋都不夠用。


妳國影院 |《傳染病》:8年後的今天,才知這部影片有多“神”


4


醫護人員竭盡全力的進行救治,進行實驗研究尋找特效藥,甚至在疫苗不成熟的時候就冒險的給自己試用。


而在這種情況下,同樣的出現了發國難財的人,一個野心勃勃的記者,以社交工具博客作為平臺,專門追蹤第一手的疫情信息。


妳國影院 |《傳染病》:8年後的今天,才知這部影片有多“神”


因為政府最初實行“維穩”策略,對公眾隱瞞了真實情況,導致民眾對政府喪失信任,轉而相信記者說的每一個字。


記者利用民眾的信任和恐慌,勾結制藥商賺錢,聲明我們的中藥“連翹”可以治癒,引起民眾的瘋狂購買甚至暴力搶藥。


妳國影院 |《傳染病》:8年後的今天,才知這部影片有多“神”


5


不同於大圓滿結局,影片的最後疫苗研製成功,人類彷彿走向了充滿希望的未來,但是鏡頭一轉,瞄準了病毒的起源,是因為人類破壞了蝙蝠的寄居地,導致蝙蝠進入人類的生活圈,最終引發了這次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最後一幕,破壞蝙蝠寄居地的正是美國女高管的公司。


妳國影院 |《傳染病》:8年後的今天,才知這部影片有多“神”


人類,自認為是食物鏈的最頂端,但這是一種傲慢。


無論是影片中的蝙蝠,還是2020春節的蝙蝠,都是對我們的警示,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對大自然謙卑和尊敬。


妳國影院 |《傳染病》:8年後的今天,才知這部影片有多“神”


END


插圖 | 網絡



- 大喵 -

窩家擼貓的刷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