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美在哪裡?


數學,美在哪裡?

作者劉瑞祥,本文已參與遇見數學#數學蒲公英#第3次徵文活動。

數學,美在哪裡?

所謂“數學之美”,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我不揣冒昧,也談談我的認識。

數學,美在簡潔

有這樣一個問題:給你平面座標系上的三個定點,求過這三個定點的圓的方程。如果讓普通的中學生來求解,肯定是先作出其中兩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方程,然後再作一垂直平分線方程,繼而求交點、半徑,才能得到圓方程,多麼麻煩。但數學家不是這樣,他們直接寫出圓的方程:

數學,美在哪裡?

這是多麼的簡潔。利用行列式的性質立刻可以看出,(x1,y1)、(x2,y2)、(x3,y3)均滿足這個方程,所以這個方程確實是過已知的三個點,而且 x² 和 y² 的係數相同、沒有 xy 項,完全符合圓的方程特點。 該方程不但適用於一般情況,也適用於退化情況:只要將方程按第一行(或第一列)展開,馬上可以看出當且僅當第一項的餘子式為零時,這個方程的二次項係數為零,即此圖形退化為直線,而這個餘子式恰好就是以已知點為頂點的三角形面積的二倍。換言之,當且僅當這三個點代表的三角形面積為零(此時三點共線),所求的過這三個點的圖形為直線。 可能有人會說,前面的行列式如果展開的話,並不簡潔,那麼請看微積分基本定理:

數學,美在哪裡?

以一個式子溝通了導數和積分之間的關係,何等簡潔? 不但數學式子是簡潔的,數學理論也是簡潔的。《幾何原本》把整個幾何的知識體系都建立在了五條公設和五條公理上,即使到了現代公理體系的經典著作《幾何基礎》,也只有二十條公理,而這些公理能推出的命題則不可勝數。

數學,美在奇妙

這裡的奇妙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結論本身的奇妙,二是求解(求證)過程的奇妙。晚年的愛因斯坦回憶兒時曾經談到“一本關於歐幾里得平面幾何的小書”,並且舉了一個例子——三角形的三個高交於一點。這個定理的神奇之處在於,一方面它很不容易由觀察得出,另一方面也在於它的一個著名的證明過程居然會用到四點共圓,而這個定理本身無論前提還是結論都和圓毫無關係。

數學,美在哪裡?

能體現數學之奇妙的還有尺規作圖。眾所周知的是,正七邊形不能用尺規作出,但正十七邊形居然可以,甚至可以用單獨一隻圓規或者單獨一把尺子(配合一個已知圓)作出,真可謂神乎其技。

類似的驚奇還出現在“有理數和整數一樣多”“實數比有理數多得多”的證明中。乍看起來,無窮多的東西怎麼能比較多少?但是數學家能夠像普通人處理 2+2 一樣處理無窮,真是不可思議。可是另一方面,有時數學家處理的研究對象又是很少的,比如所謂的布爾代數,只涉及兩個對象——0 和 1,很難想象數學家會研究這麼“貧乏”的東西,更難以想象的是,數學家居然從中得出了非常豐富的結論。

在學習泰勒展式和傅里葉分析前,你可曾想過,(幾乎)“任何”函數都可以化成統一的形式,乃至無論函數本身的定義如何,都可以用四則運算來計算?筆者中學時代常困惑於“數學用表是怎樣編制的”這個問題,待學完泰勒展式後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下面兩個命題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矛盾的,以至於很難相信它們竟會同時成立:一是素數是無窮多的,二是存在著任意(給定)長度的連續的合數數列。這兩個命題都能用很簡短的方式加以證明,其可靠性是確定無疑的。這展示了數學奇妙特性的另一方面。

數學,美在哪裡?


數學,美在統一

給出平面直角座標系上的三個點的座標,以這三個點為頂點的三角形面積怎麼計算呢?還是用行列式表示比較容易:


數學,美在哪裡?

這裡內層的豎線表示行列式,外層的豎線表示絕對值。而立體直角座標系上四稜錐的體積公式則是 ,

數學,美在哪裡?

數軸上兩個點的座標,其距離則可以寫作

數學,美在哪裡?

看出來係數的奧妙了嗎?沒錯,正是維度階乘的倒數。 如果你取消上面的絕對值符號,那麼會有更統一的結論:以平面為例,任給四個點 A、B、C、D,則有


數學,美在哪裡?

這裡的 S 是帶號面積,以角標下第一個點的座標為(x1,y1)、第二點的座標為(x2,y2)、第三個點的座標為(x3,y3)。這樣處理,無論點 D 在三角形 ABC 的內部還是外部,結論都是一樣的。 仍以前面說過的過平面上已知三點的圓方程為例,可以方便地擴展為三維空間乃至 n 維空間裡(n+1)個點的球方程。 體現數學統一性的還有求最值的方法。筆者在高中時代為了求最值可沒少受罪,比如什麼直接法、函數增減法、判別式法等等(那時高中還不講導數),但是到了大學發現,原來求最值只要先求得導函數再解方程,然後比較一下就可以了啊。

數學,美在哪裡?

數學,美在嚴謹

培根曾說,數學使人嚴密。有幾個學生在初中沒有受過“有且僅有”“當且僅當”一類字眼的折磨?還有就是證明一個東西是另一個東西的“充要條件”,或者在證明軌跡的時候要先證明一次“符合條件的點在所求線段上”,再證明一次“不符合條件的點不在所求線段上”,當時覺得多此一舉,但是後來才知道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正確性。

另外的例子是在學習微積分時,先要背所謂的 ε-δ 定義,這個已經很繞嘴了,什麼“任給”、“存在”、“當”……然後每學一個定理時,總是要注意前提——函數是在開區間裡連續,還是在閉區間裡連續,或者是開區間裡可導,還是閉區間裡可導。連續還有一致連續,非一致連續,間斷還有第一類間斷點、第二類間斷點,收斂還有條件收斂、絕對收斂……然而這正是數學的特質。她以嚴謹的特性,篩選出了真正的裙下之臣。

在缺乏邏輯傳統和邏輯課程的中國,數學的嚴謹特質,是一種可貴的補充。其中,初等數學領域中的證明題是特別有利於培養“言之有據”等邏輯規則的。這裡容不下花言巧語,容不下轉移話題,不能借助類比等手段。你必須以“事實”(所給條件)為依據,以“法律”(公理、定義、定理)為準繩,腳踏實地進行論證,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說到這裡,有一種應試傾向應該得到糾正,那就是讓學生遇到不會的題目去“蒙”,或者把條件羅列一下直接寫個結論。筆者認為,理想的教學方法是,要求學生會做的題目要做對,不會的地方要老實留空,但這主張實在難以實行。

關於數學之美,當然可以談論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很應該從抽象之美的角度談一談(群論、線性代數可以作為例子),還有數學研究內容之豐富和有力可能也是數學之美的組成部分,但筆者能力所限,只能避而不談了。其實就是以上內容,可能也不免謬誤或者不當,敬請讀者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