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亦莊鎮最大的社區內,十人“管好”萬人

大興區亦莊鎮最大的社區鹿華苑一里,管轄著五個自然小區,居民總數超過10000人,房屋共計3546套,涉及北京14個區,150個街道鄉鎮的居民。這個由“外來”人口組建成的大家庭,人員構成複雜、生活需求不同,“眾口難調”讓這裡的疫情防控壓力極大。記者昨天通過實地探訪發現,僅有10名工作人員的居委會,通過一系列“暖心之舉”,把物業、在職黨員、熱心居民、志願者等力量凝聚在了一起,把工作進行得井井有條。

北京大兴亦庄镇最大的社区内,十人“管好”万人

“蔬菜直通車”每日送新鮮

清晨7點,一輛載滿新鮮蔬菜水果的運輸車開到社區大門口外的空場上,車上裝的白菜、土豆、黃瓜、西紅柿、蘿蔔、香蕉、蘋果等60餘種的蔬菜水果,不僅量足,而且新鮮。排隊買菜的居民們精心挑選自己所需,售貨員耐心解答詢問。

疫情發生後,考慮到居民購買蔬菜水果可能不方便,亦莊鎮設立了4個蔬菜供應點,每天都為附近社區居民提供總計6噸果蔬,並且保證所有菜品都是平價出售,“政府工作可真是做到咱們心坎兒裡了。”一位只買了一小把韭菜和幾斤水果的大媽說,直通車每天都來,咱們吃多少買多少,換著花樣來。

“跑腿小分隊”一天送貨兩千件

上午10點,在小區門口宣傳防疫知識的物業管家吳瓊手機響了,來電的是正處在醫學觀察期的業主季先生,“不好意思還得麻煩您,我訂了一些蔬菜,已經到了社區檢查站,辛苦您幫我送到家門口……”

掛了電話,拎起一兜子蔬菜,吳瓊化身“外賣小哥”,一路小跑3分鐘就到了季先生家門外。他敲了三下門,聽到季先生在屋內答應了,就放下物品下了樓。“這是一種默契,以敲門為‘信號’,雙方不碰面。”吳瓊說,物業管家、在職黨員、熱心居民、志願者組成的“跑腿小分隊”,為居民免費提供物資代買、包裹代送、外賣代送三種代辦服務,一天最多要送2000件貨物。“一想到鄰居能夠安心居家觀察,便覺得自己總有使不完的勁兒。”

“防控日報”引來眾多志願者

每天下午5點,鹿華苑一里社區居委會都會以微信鏈接的形式,向全體居民推送《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信息日報》,內容涉及疫情動態、返程人員動態、物業人員動態、行程自主查詢等內容。物業公司經理曹傑說,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使業主更加了解小區的疫情動態,進一步引導返京的業主自覺主動進行居家觀察。

“防控日報”不僅增強了大家戰勝疫情的決心,更激勵了不少居民自發走上志願者崗位,幫助社工和物業工作人員分擔防控壓力。“前幾天,已經74歲的居民徐老給我打電話,希望和老伴兒每天都來幫忙值守一小時。”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尹新慧告訴記者,考慮到老兩口年事已高,便委婉拒絕了他們,“但這份溫暖卻流淌在每一位值班人員的心中。”說起居民的支持,被居民稱為“鐵女子”的尹書記說。

風雪天

居民送來6道拿手菜

前幾天,北京迎來一場降雪,氣溫驟降。可在社區值守的工作人員仍堅守一線,即便手凍得通紅,也要給每一位進入小區的居民測體溫、做登記。餓了,就吃碗泡麵;泡麵沒了,就只能啃一口凍硬的麵包。

這一幕,被居民何定萍看在眼裡,她二話沒說,拿出家裡所有的食材,半小時內就做了6個拿手好菜,還熬了一鍋熱粥。香腸炒荷蘭豆、番茄炒蛋、攤雞蛋……當何定萍冒著風雪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值班帳篷時,不少工作人員的眼圈紅了,“咱們的辛苦沒有白費,居民都看在眼裡。”

面對記者採訪,靦腆的何定萍只說了一句話,“大家如果愛吃,我就天天做。”也許,在她心裡,有這樣盡職盡責的社區工作者在,任何病毒也別想叩開鹿華苑一里的社區大門。

本報記者 陳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