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指導防護服穿著方法。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操作吸氧儀器。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進入病區前的消毒。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武漢加油。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操作吸氧設備。佘小斌等供圖

武漢市新洲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裡,5個來自江源的身影默默奮戰在抗疫最前沿,他們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呼吸治療師。

呼吸治療師是新興的醫學職業,其工作是在醫生的指導協作下,對心肺功能不全或異常者給予診斷、治療和護理,具體包括對急性危重病人提供各種通氣治療及氧療,各種醫療氣體的使用與監測,各種霧化及氣溶膠治療與監測,心肺復甦及其器具的使用與維護,肺康復治療,其他技術操作,例如血氣分析、肺功能檢測、高壓氧艙治療等。

目前,我省共有10名呼吸治療師,分佈在我省各大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有5名呼吸治療師響應號召,加入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武漢,他們是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的佘小斌、趙永輝、高啟林、祁珍元和青海省人民醫院的賈貴彬。

2月20日,本報記者視頻連線佘小斌、祁珍元、賈貴彬,帶讀者近距離了解呼吸治療師這個新興醫學職業,傾聽他們在抗疫一線發揮的作用,感受治癒患者的每一個感人瞬間。

“醫生的好助手,護士的好搭檔”,幾乎是他們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角色定位。

視頻前,佘小斌對於自己的角色定位給出瞭解釋,“就目前而言,青海所有的呼吸治療師,之前都是重症監護室的護士,通過培養,才成為專業的呼吸治療師,我們既要根據醫生的診斷對病理生理特點進行呼吸治療干預,制定出合適的氧療方式,又要具備護士的對症護理。”

正確操控呼吸機,是呼吸治療師的主要工作,呼吸機有很多使用模式和幾十項參數,選擇什麼樣的模式、設置什麼樣的參數,需要對呼吸機的物理特性和病人的病情有充分了解,操作中不能有一點差錯,否則都會影響治療效果。

因此,對於佘小斌他們來說,不僅僅是呼吸治療師,更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多面手”。

對於出征武漢,雖然都已成家,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家人最需要的時刻,但他們依然選擇奔赴一線,將自己處在高風險的環境裡,在他們看來,這是職業的呼喚,這是使命的敦促。

“大年三十、初一、初二我都在值班,愛人和孩子春節前就已經回家了,臨上飛機前,我給愛人打電話告知,愛人支持我的決定,讓我照顧好自己,平安歸來。”佘小斌說。

“出發前,只給愛人說了,愛人支持我的工作,到武漢10天后才告知父母,父母讓我安心工作,不要辜負重託。”祁珍元說。

“愛人也是醫院醫護人員,讓我在抗疫一線發揮所學,精心治療每一名患者,保重身體,平安歸來。”賈貴彬說。

……

他們清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呼吸治療師是必不可少的,也正是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將這次出征當成了義不容辭又不容推卸的光榮使命。

到達武漢,佘小斌等5名呼吸治療師全部分到了新洲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建立了每日2人、每人八小時的輪班制度,在重症監護室醫生專家的指導下,他們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響特徵選擇合適的氧療方式,使得重症患者缺氧症狀明顯改善。

“重症監護室總共12個床位,看著患者一步步治癒,直到不用吸氧,能獨立下床走動,我們也很有成就感,也為患者高興。”賈貴彬最想看到的一幕,就是患者擺脫氧氣,而這一幕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有喜就有悲,看著新住院的患者,臉上掛滿了憂鬱,沉默寡言,也會使他們壓力劇增。

“其實,這些病人主要就是心理壓力太大,缺少陪伴,尤其是疫情前期,患病人數每日劇增,醫護人員相對較少,患者與醫護人員沒有有效的溝通,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加大。”佘小斌分析患者心理壓力大的原因。

因此,除了日常工作外,他們還在閒暇時間,主動找患者溝通聊天,有時還充當護士角色,給行動不能自理的患者餵飯。

“9床的患者,剛轉入重症監護室時,高度焦慮與恐懼,沉默寡言,呼吸急促,氧和情況很差,我們通過給患者實施高流量溼化氧療,並進行心理疏導,患者的缺氧狀況明顯改善,現在已經擺脫了吸氧設備,能下床活動了。”看到患者病情好轉,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他們卻哭了。

新洲區人民醫院沒有呼吸治療師,休息時間,他們會主動為當地醫生護士培訓呼吸機安裝過程及操作方法,從最開始的兩臺呼吸機到如今的十臺呼吸機,他們與工程師一起完成了設備的組裝、調試及驗收工作,並全部運用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中。

有付出也有收穫,“通過這次疫情,感受到了溫暖,也感受到了挑戰,感受到了醫院的溫暖,感受到來自家鄉各族人民的溫暖,感受到了專業知識的匱乏……看著一些患者病情加重,自己已經竭盡全力,但結果還是令人悲痛。”賈貴彬說。

疫情就是命令。佘小斌等5名呼吸治療師迎難而上,逆風而行,讓患者健康呼吸,順暢呼吸,讓患者呼吸到大自然的氧氣,讓患者呼吸到春天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