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最能打的瑞典,“幫助”東斯拉夫人建國,反倒招來沙俄仇恨?

北歐五國裡,曾在歷史上有過輝煌的要數丹麥和瑞典了,挪威和芬蘭經常在這兩強中“間於齊楚”以求自保,而冰島的命運則更不由自身決定。

早在11世紀初,丹麥的克努特大帝就開創了強盛的“北海大帝國”,其版圖包括今天丹麥、德國北部、波蘭東部、挪威、英格蘭、蘇格蘭一部、瑞典南部及冰島地區,廣袤的北海成為丹麥的內海。

北歐最能打的瑞典,“幫助”東斯拉夫人建國,反倒招來沙俄仇恨?

1397年,在丹麥“攝政女王”瑪格麗特一世主持下,瑞典、挪威與丹麥組成“卡爾馬聯盟”,丹麥當仁不讓在聯盟中處於主導地位,彼時的瑞典還和挪威一樣臣服於丹麥國王的統治。

一百多年後的1520年,在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親自率領下,丹麥軍隊進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平息“叛亂”。丹麥的殘酷鎮壓激起瑞典武裝反抗,在漢薩同盟盟主城邦呂貝克援助下,瑞典在三年後推翻丹麥統治獲得獨立,國王古斯塔夫建立起瓦薩王朝。

“波羅的海大帝國”

此後,瑞典通過幾場戰爭打敗丹麥和波蘭-立陶宛軍隊,一躍成為北歐的軍事霸權。17世紀,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夢想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歐洲大陸陷入混戰之際成功介入三十年戰爭。

在北歐地區,應該說打仗最厲害的還是瑞典人。尤其在這場三十年戰爭中,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率軍攻入德意志地區,瑞典曾一度征服了神聖羅馬帝國近一半領土。38歲的國王雖不幸戰死沙場,但瑞典軍隊仍連打勝仗。

北歐最能打的瑞典,“幫助”東斯拉夫人建國,反倒招來沙俄仇恨?

戰爭歷時30年,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作為戰勝方的瑞典享受到大量“戰爭紅利”:瑞典不僅獲得德意志領土西波美拉尼亞、維斯馬城和不來梅-費爾登主教區,還拿到五百萬杜卡登戰爭賠款;同時還得到在帝國議會的席次與投票權,從此,瑞典可名正言順插手德意志內部事務。

1660年,瑞典通過長年戰爭迫使波蘭簽署《奧利瓦條約》,波蘭正式割讓包括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大部分領土的利沃尼亞和里加予瑞典。

至此,瑞典在波羅的海的勢力達到頂峰:除了丹麥部分,波羅的海完全成為瑞典的內海。17世紀下半葉,瑞典帝國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成為當時僅次於俄羅斯、西班牙的歐洲領土面積第三大國家。

北歐最能打的瑞典,“幫助”東斯拉夫人建國,反倒招來沙俄仇恨?

不難看出,相比丹麥創建的“北海大帝國”,瑞典創建的“波羅的海大帝國”更勝一籌。一時間,瑞典帝國儼然成為歐洲大陸新教國家的領袖,憑實力打出來的歐洲強國地位似乎也難以撼動。

盛極而衰

1675年,瑞典應法王路易十四的要求出兵勃蘭登堡,與此同時,作為荷蘭盟友的丹麥-挪威向瑞典發起挑戰。在北德意志,瑞典被勃蘭登堡擊敗;在斯科訥,瑞典海軍被丹麥艦隊消滅。這場戰爭雖沒有完全的勝利者,但瑞典帝國的地位已發生動搖。

利益面前哪有真正的盟友?在1677年開始的和約談判中,處於主導地位的法王路易十四一再犧牲瑞典盟友的利益。瑞典在之後的《奈梅亨條約》中付出慘重代價,卡爾十一世因此對法國懷恨在心。

1700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聯合丹麥、波蘭向瑞典發起大北方戰爭。戰爭初期,瑞典以一敵三表現神勇。先是上來對丹麥一頓痛毆,試圖“收復失地”的丹麥被迫退出戰爭;隨後又迫使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退位;最後在納爾瓦戰役中擊敗俄羅斯。

北歐最能打的瑞典,“幫助”東斯拉夫人建國,反倒招來沙俄仇恨?

隨著瑞典軍隊節節敗退,波蘭和丹麥重新對瑞典開戰。幾番爭奪戰下來,瑞典不僅失去三十年戰爭以來獲得的領土,連原先的本土芬蘭也被俄羅斯攻佔。

1721年瑞典戰敗後,沙俄開始取代瑞典成為北歐及波羅的海地區的新興強國。幾十年前,俄國被瑞典打成一個不折不扣的內陸國,這一次,俄國人終於打通波羅的海出海口報了一箭之仇。

說起來,瑞典和俄羅斯這對曾經的鄰居在歷史上還頗有淵源。作為俄羅斯帝國的前身,莫斯科公國是由基輔羅斯發展而來的,而在建立基輔羅斯這個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家中,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瑞典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歷史淵源

公元9世紀前後,瑞典人來到芬蘭灣北岸和拉多加湖一帶,他們在這裡建立據點並繼續向南推進。進入東歐平原的瑞典人被東斯拉夫人稱為瓦良格人,又稱羅斯人,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北支。一般認為,俄羅斯人民族形成於羅斯人與斯拉夫人的“融合”—父系是瓦良格人,母系是東斯拉夫人。

北歐最能打的瑞典,“幫助”東斯拉夫人建國,反倒招來沙俄仇恨?

歷史往往被一個不經意的決定改寫。公元862年,諾夫哥羅德各部落為爭奪權力陷入無休止的內鬥,不得已,各部落共同商議尋找一位王公裁決糾紛並統一治理各部。於是,住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瓦良格人得到“邀請”。

據基輔修士記載:斯拉夫部族的使者來到瑞典,留裡克、辛由斯和特魯弗三兄弟成為候選人,而他們後來分別成為諾夫哥羅德、白俄羅斯和伊茲伯斯克的統治者。就這樣,在瓦良格人首領留裡克帶領下,這支瑞典“僱傭軍”漂洋過海來到諾夫哥羅德,開始了對羅斯國家發祥地的統治時期。

其實,基輔羅斯是後來俄羅斯史學界的稱謂,意圖凸顯這一時期基輔在公國的中心地位。瓦良格人雖逐漸與東斯拉夫人“融合”,但不可否認的是,到這個時期統治“羅斯之地”的留裡克王朝是來自北歐維京人。

到16世紀伊凡三世在位期間,由基輔羅斯發展而來的莫斯科公國不斷擴張,其西部邊界逐漸向歐洲“靠攏”。1547年,伊凡四世大公加冕沙皇改稱沙皇俄國。

北歐最能打的瑞典,“幫助”東斯拉夫人建國,反倒招來沙俄仇恨?

沙俄取得大北方戰爭勝利的1721年,俄羅斯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全俄羅斯皇帝”稱號,至此,真正意義上的俄羅斯帝國登上世界舞臺,這個兼具維京人和斯拉夫人驍勇善戰,勇猛彪悍的戰鬥民族從此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瑞典與俄羅斯這兩個國家不僅頗有歷史淵源,在當今世界中也都頗具個性。瑞典的工業發達且種類繁多,除了聞名全球的鐵礦砂,還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居世界領先地位的軟件開發、微電子和遠程通訊。

而無論是沙俄時代、蘇聯時期還是如今的俄羅斯,200多年來,俄羅斯這個民族在世界範圍內也無人敢小覷。不得不說,民族的基因有時太強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