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冠狀病毒的致命傳染源,自然界的“病毒庫”,人類自作自受

1月21日,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論文中推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

1月23日,武漢病毒研究所認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蝙蝠;

1月24日,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指出,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中華菊頭蝙蝠。

蝙蝠究竟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還是自然宿主?科學上還沒有定論,但蝙蝠已被明確是很多已知致病病毒的來源,蝙蝠也堪稱為自然界的“病毒庫”。

蝙蝠:冠狀病毒的致命傳染源,自然界的“病毒庫”,人類自作自受

蝙蝠,自然界的病毒庫

根據2013年的一項研究,蝙蝠身上有超過100種病毒,其中有60多種病毒可以感染人類。2017年《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數量遠超過地球上任何其他哺乳動物。

當蝙蝠所帶病毒打破物種壁壘,流入人類社會,實現人與人之間傳播,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

人類哪些疾病跟蝙蝠有關?

蝙蝠傳播人畜共患病毒早在1995年就被發現過。

1995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出現了20感染馬匹死亡併發生了39起擴散事件,隨後疫病傳播給人類,該病毒被定為HEV,造成受感染人類的57%死亡率。研究發現,該病毒的傳播途徑為:馬採食了被攜帶病毒的狐蝠(蝙蝠的一種)胎兒組織或胎水汙染的牧草,人類接觸馬之後受到感染。

蝙蝠:冠狀病毒的致命傳染源,自然界的“病毒庫”,人類自作自受

除了首次發現蝙蝠源頭的HEV病毒,還有導致安哥拉爆發的馬爾堡病毒,發現252例病例,致死率90%;

孟加拉國幾乎每年都爆發的尼帕病毒(NiV),致死率69.5%;

2003年,在中國南部和香港爆發的SARS-CoV病毒,導致全球8422例病例和916例死亡(10.9%病死率);

2012年爆發的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冠狀病毒,此後幾年間仍持續在15個國家傳播,已被確診 1,728例,其中624例死亡;

起源於亞洲的漢坦病毒(HRSV),重症3-7日可致死亡;

非洲爆發出的埃博拉病毒(EBOV)等等,這些病毒都被檢測到來自同一個宿主——蝙蝠。

為什麼蝙蝠帶有那麼多病毒?

蝙蝠是飛行的哺乳動物,性喜居於陰暗潮溼的地方,溼冷也是利於細菌、病毒滋生的環境。蝙蝠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其基因發生了許多“特有突變”,蝙蝠自身的免疫系統隨著進化越來越強,自身帶毒,同時又百毒不侵。

蝙蝠:冠狀病毒的致命傳染源,自然界的“病毒庫”,人類自作自受

科學家發現,蝙蝠體內的“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可以讓它們免疫病毒侵害,這種蝙蝠特有的蛋白就類似人類的炎症反應,當人體染上病毒後,表現為發燒、發熱症狀。而與人類不同是,蝙蝠可以通過飛行過程,產生大量的熱量,提高新陳代謝率,體內的細胞快速更新,其擁有“自然界”超強的DNA損傷修復超能力,導致蝙蝠不僅擁有超常的壽命,還不會被病毒反噬。

蝙蝠的病毒是如何傳到人類的?

實際上按照蝙蝠的生活習性,蝙蝠跟人類接觸率很低,蝙蝠病毒並不會主動傳染給人類,那麼是哪些原因導致蝙蝠上的病毒禍害人類呢?

在華南及某些東南亞國家,我們驚訝的發現:蝙蝠竟然被用作食材來販售。當蝙蝠走進人類廚房,也就意味著人與蝙蝠會有捕捉、處理、烹飪、進食等一系列活動,既人類開始與蝙蝠之間密切接觸。回顧性調查2003年大規模爆發的SARS病毒,顯示:2002年第一例SARS患者是一位廚師,他所在的廣東省深圳市的那家餐館提供包括蝙蝠、果子狸在內的各種野味。

蝙蝠:冠狀病毒的致命傳染源,自然界的“病毒庫”,人類自作自受

SARS流行期間,華南市場屢見野味出售的現象,記者採訪瞭解到相關野味營銷的攤販,都與蝙蝠以及病毒宿主果子狸等野生動物存在密切接觸。

還有一種容易被忽略的蝙蝠傳播、接觸方式,即通過接觸蝙蝠糞便,而發生的感染。蝙蝠腸道和糞便中檢出α-冠狀病毒和β-冠狀病毒,即蝙蝠可通過糞便排洩將病毒釋放到環境中去。而在我國,蝙蝠的糞便被用作為價格不低的中藥材——夜明砂。

瞭解蝙蝠傳播的病毒病原體的生態,並確定蝙蝠攜帶病毒爆發的誘因,將有助於控制或減少疫情持續爆發。2020年冠狀病毒大面積擴散,食用野味再度被引發熱議。從我做起,拒絕來源不明的野味,對自己、對家人、對他人負責。

[1] 《蝙蝠是能夠感染人類的新興病毒的重要來源》.科研講壇.2020-01-27

[2] 《蝙蝠為何病毒這麼多?為啥病毒搞不死蝙蝠?》.生命科學系.2020-01-31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