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科技範”!市科技局出臺20條措施助力企業防疫復工和科技創新

威海市科學技術局

印發《關於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有效服務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區市科技局,高區、經區科技局,臨港區科技金融辦,綜保區經發局,南海新區科技金融局,各有關單位:

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6用,助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穩增長兩場硬仗,推動企業在特殊時期持續創新、平穩健康發展,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和省科技廳有關工作安排,市科技局研究制定了《關於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有效服務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威海市科學技術局

2020年2月20日


關於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有效服務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助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穩增長兩場硬仗,推動企業持續創新、平穩健康發展,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和省科技廳工作安排,現就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效服務科技創新提出如下措施:

1.調整2020年度市級科技計劃管理工作。對實施期結束並準備驗收的項目,驗收材料提交時間延長至6個月;已提交驗收材料的項目,視企業需要採用視頻會議、函評等方式組織驗收。對2020年12月底前結束實施期的在研項目,實施期自動延長6個月,項目任務完成後,經承擔單位申請可組織驗收,項目研究人員申請新項目時,限項時間按原任務書實施期結束時間為準。如因核心研究團隊身處疫區或直接投入疫情防控診治一線、關鍵任務實施受到疫情嚴重影響,需進一步延長實施期的,項目牽頭單位可據實向主管部門申請延期。其他在研項目如受疫情影響較大,可據實提出延期申請。項目承擔單位提交年度進展報告時限延長3個月,疫情結束前僅需提供電子版材料,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項目可延期提交。

2.積極支持科技企業開展科研活動。加快兌現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影響,緩解復工復產中面臨的流動性資金緊缺問題,第一批市級資金2月底前撥付到位,本年度其他預算資金力爭4月底前撥付到位。鼓勵醫療醫藥類企事業單位針對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卡脖子”重大關鍵技術問題,開展檢驗檢測、臨床研究、新藥創制等研究,加快與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應用,為政府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應急響應提供支持,帶動相關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對實施的科研項目,優先納入全市重點科技創新項目管理並擇優給予支持。

3.加強對重點科技創新項目的精準服務。推動項目加快復工運行,動態跟進項目實施進展,通過電話、視頻會議等形式協調有關部門及時解決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困難。對資金短缺、有融資貸款需求的,向金融機構作重點推介,協調科技支行、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合作銀行優先給予支持。對因受疫情影響不能按期完成一季度計劃任務的項目,不影響對項目的評價。

4.發揮創新平臺的前沿陣地作用。加快補齊全市科技創新體系中重大平臺不足、科研能力不強的短板,將疫情防控作為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平臺建設的重要方向,加快佈局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發和檢驗檢測平臺,完善臨床研究、新藥創制基礎條件設施。優先支持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單位申建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平臺。把疫情防控工作成效作為該類創新平臺評審、評價、評優的重要因素,對成效突出的優先給予支持。

5.強化“1+4+N”高端創新平臺體系引領支撐帶動作用。

通過加盟、共建等方式,加快佈局建立一批研究所、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等研發機構,切實增強我市科技研發能力。對2019年度專項扶持資金支持項目儘快完成資金撥付,有效緩解承擔單位創新資金壓力。

6.鼓勵企業聯合高層次人才開展防疫合作。鼓勵支持我市企業、科研機構與國內外高層次人才聯合開展各類研發項目,重點支持檢測試劑、疫苗、醫療器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的合作項目,加大對涉及疫情防控科技項目攻關的組織協調和資金支持力度,在申報人才項目和人才發展平臺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優先支持。

7.推動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薦重大傳染病診斷治療所需藥品、疫苗、設備等研發項目申報國家、省各類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領域專項,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提升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創新水平;高水平推進山東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創業共同體和山東省高端醫療器械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加快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創新發展。

8.支持培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支持疫情期間在網絡購物、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網絡診療、數字娛樂、數字生活、智能配送等領域出現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加快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人臉識別、5G等技術在相關領域的融合應用,建立新興產業“金種子”儲備庫,培育一批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

9.支持科技服務業發展壯大。積極發動符合條件的科技服務企業線上申報兌現市級創新券,將高企培育類的科技服務機構納入創新券獎補範圍。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合理安排科技服務業相關業務網上辦理,相關兌現申報材料全部通過網絡系統提交,網上審核、網上兌現。

10.強化科技創新服務資源線上共享服務。威海市科技雲平臺與威海市政務服務網實現用戶統一,全市用戶均可以科技雲平臺(http://kjy.weihai.gov.cn)為樞紐,登錄到科技專家、知識產權、科技文獻等科技創新資源平臺上,聯繫科技專家獲得幫助,免費檢索、瀏覽和下載論文、標準、產品樣本、植物新品種等各類科技文獻資料與知識產權數據。

11.全面推進科技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科學拆分政務事項,合理設置辦事環節,簡化企業填報信息,加強網絡技術應用,加強科技創新數據共享,推動市本級依申請科技政務服務事項在線交流、網上辦理、一次辦好、全程留痕、公開透明。

12.全面實施網上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實行用戶登陸“全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系統”或“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按照要求提交技術合同掃描件和相關證明材料,申請技術合同登記。凡涉及疫情防治和物資供應的技術合同,採取特事特辦、“一事一議”,開通快速審核綠色通道,及時審核並向省科技廳報告。

13.優化產學研創新推進方式。運用電話、微信等“不見面”方式對接摸排企業技術需求,支持企業與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遠程對接洽談。建立威海市產學研合作諮詢服務微信群,通過與高校院所建立起來的聯絡渠道,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精準、高效的貼心服務,快速實現技術供需雙方的信息對接,促進合作共贏。

14.為外國專家提供便利化服務。疫情防控期間,允許外國專家在國外通過網絡指導用人單位開展在執行的項目。實行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不見面”審批,通過“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系統”全程網上辦理。對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辦理延期手續的外國專家,可適當放寬辦理時限。簡化辦理程序,辦證時限不超過5個工作日,其中新申請A類工作許可和所有延期、變更、註銷業務實現即收即辦。大力推廣免費郵寄業務,新辦理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證》通過郵遞的方式送達用人單位。定期對外國專家在威健康情況跟蹤瞭解,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

15.積極幫助企業對接國際科技資源。充分發揮互聯網與國際技術轉移機構的作用,積極幫助我市企業對接國際科技創新資源,探索開展國際科技雲合作,引導企業建立國際合作渠道,鼓勵企業與國外機構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進行技術引進、合作研發及推廣應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減輕企業用工緊張造成的影響。

16.推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工作便利化。在線開展企業評價信息快速形式審查,通過市科技局網站進行分批次公示公告、集中抽查等工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高效便捷服務。

17.推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便利化。通過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實行網上受理認定申報材料,各區市科技主管部門網絡審核電子版申報材料,做到業務辦理“不見面”,紙質材料待疫情結束後按省科技廳有關要求提報。利用網課培訓、視頻講解等互聯網手段,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政策解讀服務工作,及時解答企業諮詢的各類問題。

18.幫助企業降低創新創業成本。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等對在孵企業適當減免辦公承租、實驗、科研和生產用房的租金。將疫情期間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孵化載體為承租中小企業減免租金情況,作為本年度孵化載體績效評價的重要加分指標。

19.加快創新券申報資料審核進度。推動資金快速發放,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為應對疫情發生的檢驗檢測服務類、“四技”服務類(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諮詢)創新券,對其服務提供方優先給予獎補。

20.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上級科技創新政策解讀工作。利用科技雲平臺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手段,積極開展技術研發合作、成果轉移轉化、創新稅費優惠、創新平臺建設、人才支持服務等政策宣傳、解讀和推介,及時解答企業諮詢的各類問題,指導和協助企業用足用好、充分享受上級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