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八字鬍的韓國佛像,看起來“壞壞的”,稱中國佛像丟了歷史文化


公元4世紀,佛教在中國得到迅速的發展,到南北朝時期佛教地位顯赫,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黃金時期。這一期間佛教也從中國流入朝鮮半島,韓國的佛教文化便是來自於此。但發展至今,中韓兩國的佛文化又有一些不同之處,最明顯的是供奉在殿宇裡的佛像形象。

在韓國古寺裡,供奉的佛像大都是八字鬍的金身大佛。按照中國人的審美觀念,八字鬍往往是小人惡人的形象標籤,所以這些畫著八字鬍的佛像,總是給人一種好像眯著眼睛一肚子在算計你的感覺,與我們印象中慈祥莊嚴的佛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但韓國人卻對此十分自豪,在人們看來這是佛像自古本有的形象,堅持給佛像畫鬍子,是尊重文化歷史,相反中國去鬍子的佛像,反而不“正宗”,是流失了自己的文化歷史,許多中國遊客也因此感到疑惑:難道韓國人說得是對的?


首先,佛像有鬍子是對的。如果你有留意到雲岡石窟、麥積山等石窟,你會發現有些佛像造像是帶有鬍子。根據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唐代以前的佛像由於從印度傳自中國,還帶有印度的佛陀形象,帶有鬍子的佛陀也因此從中國傳入朝鮮半島。

而自唐代開始,融入中國文化的佛教,也開始了自己的演變。其中最明顯的是佛像的唇髭開始消失,佛的形象越來越符合中國人對“神佛”的想象,人們理想中的佛理應是威嚴正氣又帶有慈祥。

而在佛教教義裡,佛是沒有男女之分,帶有鬍子的佛像男性化太明顯,便不太符合佛教的觀念,所以經過發展,佛像的形象越來越中性化。

當然關於這一點變化,還有許多民間傳說,比如龍門石窟裡的盧舍那大佛是以武則天為原型雕刻,後世的佛像雕刻有很多就以此為原型。所以你會發現,日本的佛像多數是沒有鬍子的,因為日本佛教是從中國唐代開始傳入。

除了因為佛教早傳入朝鮮半島以外,也與韓國人的審美觀和性格離不開關係。我們知道韓國男性普遍偏向柔性,臉部長鬍子不多。所以為了凸顯陽剛的一幕,許多古代男性都有留鬍子,甚至是貼假鬍子的習慣。

在這種審美觀影響下,神佛造像也保留了蓄鬍子的形象,通常是唇髭八字鬍,下巴小鬍鬚。綜上我們分析的可能,不難看出韓國固守的傳統文化思想以及骨子裡的性格。

中國為什麼擁有璀璨的文明?這是因為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善於變通改造,推動思想和社會的進步,使其成為最堅強和最有創造力的民族。而傳統文化,從來不是固守舊文化就是稱為歷史底蘊,歷史文化那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只有流動才能稱為文明。

再說佛像的演變:何為佛,佛是誰封的?誰造的?誰設計的?人說它是佛便是佛。那蹲坐在殿宇裡的佛像,坐了幾百上千年,只不過是人強給的一份工作罷了。【圖片為攝影師Rita Willaert獨家授權去驢行,未經允許禁止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