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解說

近年來類似“同性戀”故事,時有所聞。心理分析認為,雖然其表現形式酷似同性戀,但從其生理或心理的需要來看,只是一種過渡性的假性“同性戀”。這部分人群有著許多共同之處:進入青春期之後,體內的驅動和渴求愛的本能使他們躁動不安,但又因種種原因,如婚姻失敗、或是性意識的覺醒、體內性慾望的強烈衝動及其隨之而來的身體和內心的種種反應,是他們不得不控制這種內在衝動和必須採取掩飾行為。但正如佛洛伊德所分析的那樣:當人們越是要控制這些本我的衝動,他們的自我意識裡這些衝動將會變得更為突出。但是,他們的文化素質和身份使之還必須壓抑它。於是,在壓抑原始衝動而又沒能得到昇華時,便選擇了類似同性戀的生活方式,並跨越了人們較能接受的友情形式,產生了互相擁抱、接吻、觸摸乃至效仿同性戀的體交行為,以滿足愛與被愛的、身體與心理的需求。

“同性戀”這一概念的使用,過去一直是比較模糊的。它可以指一個人的同性行為,也可以指這個人是同性戀者。指稱同性性戀行為的詞在古代的歐洲和中國都有。

給同性戀下定義是非常苦難的。因為同性戀包括異常多樣的二體關係以及個人精神狀態和行為模式。由於這種多樣性,同性戀是一個有許多意義的模糊的術語。

但是同性戀伴侶卻面臨著很多特別的困難。我們社會支持同性戀,但並不支持同性戀伴侶,他們沒有社會、法律、經濟、宗教的支持,甚至常常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即使受社會和法律的維護,異性戀婚姻依然有較高的離婚率,在這樣一個文化背景下,仍然有如此多的同性戀者生活在一起,人們不能不為之所嘆。

下面的事我搜到的一篇文章:

我做第一例同性戀諮詢案例的時候,心裡著實有點不安。我的不安不是因為她是個同性戀,而是因為她為這份戀情處於的高壓狀態。

她是一個高中女生,和一個女同學發生了同性戀。

她是媽媽陪著我來辦公室的,求助原因是焦慮不安,無法正常學習。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一般的學習焦慮。但是往深裡談,卻發現讓她處於極度焦慮狀態的竟然是一份同性戀情。當她含著眼淚跟我說出實情之前,一定要我承諾不可以告訴她的媽媽,而那一刻,她的媽媽正坐在諮詢室的大廳裡。我問她:你們倆有性關係嗎?我是狠了狠心問出這個問題的,因為我需要判斷她有沒有將同性戀和同性之間的喜歡混為一談。她低著頭,咬了咬嘴唇,很久,終於點了點頭。我心裡一緊,為了她這份為難。我知道她需要太大的勇氣來說出這一切,而促使她說出這些的原因,就是她感覺自己再也無法忍受由此帶來的壓力和焦慮。她整天坐立不安,無法聽講,無法學習,無法考試,在父母眼裡,女兒就像著了魔似的失魂落魄。

心理測試結果,抑鬱和焦慮的分數都很高,首先要解決的是情緒的問題。經過和她進一步的交流,得知她的抑鬱和焦慮情緒很大程度上來自對這段感情的不安、自責、擔心和害怕、她怕同學議論、怕老師發現、怕父母知道、怕社會的唾罵。她跟我說:如果我能和她生活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該多好!於是我們的諮詢,從讓他感受到我對她的接納,也讓她平靜的接納自己開始。我們不斷的用短信聯繫,就像一對朋友一樣談天說地,並輕鬆的去談論一些關於未來生活的話題。她由於嚴重封閉帶來的高壓狀態漸漸的得到了舒緩。

雖然在心理諮詢教材中,同性戀到目前為止還是被列為性心理障礙取向偏差一類的。但是後來我再做一些同性戀案例的時候,同樣發現這些求助者的心理障礙,並不在於他們的性取向,而是對社會和周圍人要的恐懼和害怕導致的焦慮等情緒困擾。所以心理諮詢的重點也就不在於調整性取向,而是讓求助者如何增加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並懂得如何應對和化解由於壓力而帶來的情緒困擾。那些既能夠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又能夠坦然面對社會壓力的同性戀者,其實他們的心理可以說是健康的。當然如果社會對於個人取向的問題如果能夠越來越寬容的話,我想因同性戀而造成心理障礙的人群必然也會大大減少。

這篇文章的評論:重要的不是你是否瞭解別人,重要的不是別人是否瞭解你,而是你是否瞭解你自己,重要的是你是否渴望瞭解自己,知道並接受自己,重要的不是我們是否成熟,重要的不是我們有能力與否承擔,而是我們是否願意。


以下是同性戀人口比例表圖:


“同性戀”解說


同性戀是病態嗎?

在歷史上,人類對同性戀的認識似乎經歷了一個從認為優越、正常到認為有罪、不道德、病態、又回到認為正常的曲折過程。

從歷史上看,認為同性戀是疾病以前,認為同性戀是罪惡。在漫長的中世紀,歐洲的教會和一些國家制訂了多種監禁和苦役,甚至將同性戀者用火刑、紋刑等方法處死。在19世紀維多利亞式的性觀念佔統治地位時,同性戀仍受到道學家的譴責和法律的懲罰。但是就在這時,一些性學家宣稱,同性戀不是墮落,不是犯罪,而是疾病。這對社會重新考慮對同性戀的認識和態度,環節社會對同性戀者的壓力,起了積極的作用。如埃賓說,同性戀是一種心理疾病,是性倒錯而不是犯罪。佛羅伊德認為,同性戀是性變態,那麼同性戀者就是病人,對他們不應該責難和懲罰,而是治療和護理。

兩個男生從小玩到大, (投稿人原話:我只希望這個

彼此的感情也發生了變化,不久後 世界可以溫柔一點)

他們在一起了,很快樂,但這種事

很快被發現了,一個被逼婚受家人威脅,

另一個離開家門,一個人生活,不久

他發現自己生了病,去見了他最後一面,

吞藥了,另一個人在他墳前,

沒日沒夜燻酒,身體壞了,投了河,

兩家人把這事當作恥辱,閉口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