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這就是伶官傳序的真相

提到《伶官傳序》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篇文言文出自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歐陽修所著的《新五代史·伶官傳》,是一篇總結興亡教訓的歷史評論。

《伶官傳序》描寫的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莊宗李存勖即位之初勵精圖治,一度使得後唐強盛一時,其後短短三年之內便因寵幸伶人而導致部下離心離德,最終慘死於伶人郭從謙之手的歷史典故。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這就是伶官傳序的真相

閱讀過《伶官傳序》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嘲笑後唐莊宗李存勖是個政治低能兒,竟然將國家大權交託於伶人之手,最終不僅身敗名裂,而且還慘死於伶人之手。也有一些深遠之人看到了李存勖前期為統一天下所做的努力,感嘆其無法善始善終。

但是事實上,在我看來,所謂的《伶官傳序》其實只是為了掩蓋一場殘酷的政治鬥爭所織就的遮羞布而已!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時代背景。

五代十國,一個天下大亂的時代,一個梟雄並起的時代,一個武夫當國的時代。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開始,一直到公元979年趙匡胤建立北宋。這七十餘年的時間裡,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中原大地,先是有朱溫所建立的後梁王朝和自稱晉王的沙陀族軍閥李克用逐鹿中原,連年大戰。等到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消滅後梁,建立後唐政權,中原大地才稍微平靜了一段時間。可惜後唐末年,隨著後唐內部的各個軍閥為爭奪皇位歸屬而爆發大戰,中原再次陷入戰火之中。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這就是伶官傳序的真相

此後,後晉太祖石敬瑭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借得契丹兵馬相助,成功定鼎中原。然而如此得國怎能服眾,很快後晉二世而亡,契丹佔據中原。幸好河東軍閥劉知遠審時度勢,乘著契丹立國未穩,悍然進擊,最終重新奪得了中原的統治權。

可惜的是劉知遠建立後漢不久就因病逝世,其子劉承佑並非明主,不但未能再續其父輝煌,反而猜忌臣下,擅殺臣下家屬,最終逼反了大將郭威。郭威一怒之下領兵討伐,不久便覆滅了後漢,建立了後周政權。

後周雖然於後晉、後漢一般也是二世而亡,但無論是其太祖郭威還是世宗柴榮都是一時豪傑,不僅使得後周政權穩居中原,且幾度北伐契丹,打出了中原意氣,可惜天不假年,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後周政權也被趙匡胤篡奪,從此五代結束。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這就是伶官傳序的真相

至於十國則是指與五個中原政權並立的地方割據政權,由於其存在時間長,影響比較深遠故而與五個中原政權並稱。

由此可見,在五代十國這種“天子自當兵馬強壯者為之”的世道里,軍權和兵馬才是真正的硬實力。但也正是因此,導致整個五代十國年間,武人當國,戰亂不斷,而後唐莊宗李存勖之所以寵信伶人正於此有關。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這就是伶官傳序的真相

在很多人眼裡宋朝因為重文輕武而導致其空有天下之富而無北伐之力,但卻很少有人深究宋朝為什麼要制定“重文輕武”的政策。

要知道,制定這個政策的可不是眼高於頂的趙二,而是宋朝的開國太祖趙匡胤。只有親身經歷過那個吃人的時代,才會理解趙匡胤為什麼要制定這個畸形的政策。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趙匡胤的重文輕武與李存勖的寵信伶人都是一個原因導致的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這就是伶官傳序的真相

那就是在武人當國的五代十國時期,每一個將領都有一個“皇帝夢”!

這話說的毫不過分,從朱溫到李克用到石敬瑭,五個中原政權,十個地方政權,有多少人是底層武夫出身,又有多少人成功登上了那個看似遙不可及的皇位。雖然沒有多少人能長久地坐穩這個位置,但恰恰是因為這樣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向皇位發起衝鋒。

如今的我們再看後唐莊宗李存勖時只能看到他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的偉業,卻看不到他發現自己無法制約武將勢力而只能選擇大量委命伶人為官的無奈。

按照正常順序,當李存勖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西服岐秦之後,後唐政權已經威視無兩,註定是要統一天下的。但是當李存勖看到他手下那一批如狼似虎的將領時,他沉默了!

隨著他的戰無不勝,這群人也積攢了足夠的原始資本,之所以沒有反他不是因為他是皇帝,而是因為他能帶來這批人繼續打勝仗,繼續掠奪更多的財富,土地和兵員。

所以,不想要成為提線傀儡的李存勖悍然發起了反擊,先後強勢收回了大量戰將的兵權,並大量提拔依賴於皇權的新型官吏來鞏固自己的權力。但是這番舉動放在大多數武將眼中就是皇帝被伶人矇蔽、擅殺功臣的表現。

於是一月之間,天下板蕩,四方皆有武將起兵。為了鎮壓叛亂,李存勖不得不大量放權給他認為不可能叛亂的伶人們,但最終,這些他認為可信的伶人背叛了他,因為當伶人掌握過多的權力時,他們也就成了武將。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這就是伶官傳序的真相

所以,後唐莊宗李存勖寵信伶人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想結束這個武人當國的混亂世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