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野蠻”入侵“文明”——“文明人驅趕蠻族人”似乎都是歷史的主流。


兩千年前,衛青霍去病如神兵天降般將不可一世的匈奴人徹底擊敗,從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東漢建立後,外戚竇憲大破北匈奴,北單于率數萬部眾遠遁,從此不知去向。


據說,匈奴人被趕到了歐洲,史書裡的“匈人”,很可能就是他們的後代。


這支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帝國戰鬥了數百年的軍隊,即使只剩下殘兵敗將,其強悍也依然讓正陷於四分五裂中的羅馬帝國無力招架。


但西逃的匈人同樣在四分五裂中,他們橫衝直撞、所向披靡,但各自為戰,不成氣候。


於是,梟雄誕生了。


公元418年,一名12歲的匈人少年被作為議和條約的互換人質之一,送到了西羅馬帝國的宮廷。


他叫阿提拉,後世的歐洲人,更習慣稱他為——“上帝之鞭”。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在西羅馬,阿提拉受到了與野蠻部落完全不同的教育,他接觸了羅馬的厚重歷史與文化,更瞭解了他們奢靡的生活方式。


西羅馬的皇帝荷諾里希望藉此傳播文明,讓人質回去後能在匈人部落裡增強羅馬文化的影響力,謂之“和平演變”。


自古以來,文明人都是這樣戰勝蠻族人的。


但阿提拉是帶著任務來的,匈人希望通過人質交換,能獲取更多羅馬內部的情報。


一開始,這個不羈的少年曾嘗試逃跑,屢次失敗後,他開始安心地做起了間諜,如飢似渴地學習羅馬知識,並專注研究羅馬的內政與外交。


可以說,在整個匈人部落裡,沒有人比阿提拉更瞭解他們的敵人。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02


公元432年,匈人部落在傑出領袖魯嘉的帶領下走向統一。


魯嘉死後,兩個侄子阿提拉和布萊達成為繼承人。


第二年,阿提拉和布萊達會見了東羅馬帝國的代表團,並簽訂了通商互市的不平等條約,讓羅馬人每年給匈人的歲貢增加到雙倍。


這份合約穩固了匈人政權的西線,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地調轉馬頭,大舉侵犯波斯帝國。


同時,拜占庭帝國也贏得了5年的時間,能夠沿著多瑙河建立防禦工事,讓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更為堅固。


雙王共治的匈人部落並沒有在強生的波斯帝國面前討得太多好處,在亞美尼亞碰了滿頭血包之後,兄弟倆的矛盾在擴大。


一個部落產生兩個王可不是什麼好事兒,它意味著好不容易凝聚在一起的匈人面臨再一次分裂的局面,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就是這樣分裂成東西羅馬,然後走向衰落的深淵的。


舉凡帝王,沒有幾個不是手染鮮血、踏著自己兄弟的骨骸一步步走上萬人仰視的孤高。


雙王共治僅僅4年後,阿提拉無情地殺死了自己的胞兄布萊達,獨自登上王座。


阿提拉勵精圖治,將原本鬆散的匈人部落治理成鐵板一塊,精兵簡政,爆發出極強的戰鬥力。


公元440年,阿提拉率軍強渡多瑙河,橫掃巴爾幹半島,使希臘東北的色雷斯地區徹底化為焦土。


那一年,阿提拉30歲,他比他的叔父和兄長更野心勃勃,更殘暴也更瘋狂。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他下令他的軍隊滅一城則屠一城,沿著多瑙河岸堆滿了累累白骨,以至於數年之後,羅馬使者經過色雷斯時,仍然聞得到城內的屍臭熏天。


阿提拉的軍隊猶如一根敲入歐洲腹地的鋼鞭,所到之處盡是廢墟與屍骸,他連克70餘城,一直打到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


東羅馬皇帝狄奧多修斯二世只好乞降,用鉅額的貢金來求一日安穩,整個帝國的財政為之崩潰。


匈人最終沒有攻下固若金湯的君士坦丁堡,在獲得大量的黃金與土地後便滿意離去。


然而,當殘暴的異族人離開後,死亡的陰霾卻始終在君士坦丁堡上空揮之不去,一連串的競技場奴隸暴動、肆意蔓延的瘟疫和饑荒,還有差點摧毀那堅固城牆的大地震,都讓東羅馬無力振作,從此龜縮一隅。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03


與東羅馬不同,阿提拉在最開始的幾年裡,始終與西羅馬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甚至共同對付過西邊強大的西哥特王國。


這或許應該歸功於西羅馬的護國公埃提烏斯。


前文說過,阿提拉在少年時曾作為人質生長的西羅馬王宮,而作為交換,埃提烏斯則作為人質到了匈人部落。


或許是共同的經歷讓兩個人產生了惺惺相惜的友誼,據說,埃提烏斯曾三次向阿提拉借兵,以攻打西哥特人、勃艮底人等日耳曼蠻族。


但隨著阿提拉勢力的擴展,他最終還是將劍指向了西羅馬帝國。


昔日同袍,一朝反目,導火索是一個美麗的女人。


西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的姐姐霍諾莉婭,愛上了一個低級官員,私情敗露後,皇帝將她囚於宮中,出於報復心理,這位公主竟然使出了一個瘋狂的招數,逼得西羅馬帝國幾近滅國——

她給西羅馬的仇敵、西哥特王西奧多里克和阿提拉寫了兩封一模一樣的求愛信!


西奧多里克趁機出兵洗劫,而阿提拉則同意了這樁親事,但前提是要拿走西羅馬一半的管轄權。


瓦倫丁尼安三世自然不可能同意,他在攝政太后普拉西提阿的建議下流放霍諾莉婭,無視了阿提拉的要求。


阿提拉大怒,揮軍直進西羅馬,他渡過萊茵河,一路勢如破竹,來到高盧。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在這場戰役中,阿提拉受到了一生中最為慘痛的失敗。


阻攔他繼續西進的正是從前的好朋友埃提烏斯。


埃提烏斯意識到僅憑西羅馬的軍隊根本無法阻擋阿提拉,於是他使勁渾身解數,說服昔日仇敵西哥特王國、勃艮第人、阿蘭人,甚至還有法拉克國王,幾乎整個西歐的各王國都加入了進來,組成聯軍。


大戰發生在今法國香檳省境內的沙隆,史稱“沙隆之戰”。


這是一場決定歐洲命運的大決戰,也是世界中古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戰爭尤為慘烈,西哥特國王戰死,阿提拉也成了負隅頑抗的困獸。


戰爭的最後關頭,阿提拉用木製馬鞍堆起一座小山,將他所有的金銀珠寶和妃嬪置於其上,他自己端坐在中間,打算一旦羅馬軍隊攻破他的營壘,就引火自焚。


面對垂死掙扎的阿提拉,埃提烏斯卻猶豫起來,遲遲沒有發動最後的總攻,反而勸西哥特王子托里斯蒙先回國坐穩王位再說。


(前文提到,西哥特國王提奧多里克在此役中戰死,於是太子托里斯蒙軍中繼位。)


托里斯蒙受其點撥,立刻撤軍回國奪王位去了,羅馬陣營少了戰鬥力最強的西哥特軍,戰鬥力銳減,拖了幾天後,就撤圍四散。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04


埃提烏斯在關鍵時刻放了阿提拉一馬,使得後世史學家一直困惑不解,公認的說法是埃提烏斯有著超出常人的政治眼光,意識到阿提拉一死,匈人帝國土崩瓦解,西羅馬會立刻受到來自西哥特人的進攻,留著阿提拉,實際是保持了西羅馬兩邊國境線的均勢,使他們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無論如何,阿提拉獲得了一絲喘息之機,率軍回師的路上,還順道打劫了一下東羅馬帝國,讓他們恢復了中斷的納貢。


他不甘失敗,繼續籌劃下一次的進攻,但一切都戛然而止於公元453年的一個夜晚。


那個晚上是他的新婚之夜,他迎娶了一位美麗動人的日耳曼少女伊狄科(Hildico)。


當晚,匈人全軍都處於熱烈的歡潮中,阿提拉滿飲烈酒,與將士們一起載歌載舞,一直喝到醉眼朦朧才進入婚房。


誰也沒想到,這位於戰場上殺伐無數的“上帝之鞭”,就這樣昏睡於美人鄉,再也沒有醒過來。


據說,他是喝多了酒,睡夢中鼻腔血管破裂,窒息而死。

一世梟雄,就以這樣離奇怪誕的方式離開了人間。


死於新婚之夜的“上帝之鞭”,讓歐洲人瑟瑟發抖了1000年


他死之後,他的帝國迅速陷入四分五裂,猶如他們當初繁花簇錦地崛起,又迅速曇花一現地歸於沉寂。


他的軍隊兩度入侵巴爾幹半島,大肆掠奪東羅馬,幾乎打殘西羅馬,把歐洲各個蠻族驅趕的到處遷徙流離,徹底更新了整個歐洲地圖。


或許他的功績比不上後來的蒙古西征、也比不上阿拉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但他是唯一一個將上帝之鞭深入歐洲腹地的亞洲“蠻族”,遠比成吉思汗更令歐洲人瑟瑟發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