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媽媽是超人》中黃聖依和安迪的關係是最冷漠的一對,孩子甚至都不願意喊一聲媽媽。雖然隨著黃聖依的努力,母子間的關係親近了很多。可是爸爸楊子帶著弟弟空降現場,讓安迪的情緒又進入冰點。

其中有一幕是父母去廚房做飯,安迪照顧弟弟,弟弟突然哭了,黃聖依衝上來第一句話就是質問安迪:“你做了什麼?”安迪瞬間沒有了所有的笑容,後來他多次試圖想要向媽媽解釋的時候,黃聖依都沒有任何反應,這讓安迪非常受傷。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這不僅僅是發生在電視銀幕上的事情,也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

朋友茉莉說自從有二寶之後,她才發現兩手端平是件特別難的事情;自己和家人會不自覺地傾向於老二,覺得他小,大寶得讓著她。本來被二寶的屎尿屁折磨地忙不過來時,大寶希望媽媽多關心他就說:“媽媽抱抱”,我就斥責他,他就哇哇大哭。

有次,他邊哭邊說:“媽媽,我討厭你。”我的心裡特別難受。其實,大寶真的變了嗎?不是的,他只是希望父母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確定父母即使有了二寶還是愛著他的。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父母沒有進行積極養育。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積極養育並不是竭盡全力按社會的期望做一個“好”家長,卻忽略內心的聲音和本能的直覺,而是始於溫柔,終於教導。在掌握一定科學知識的情況下,溫和而堅定地指導孩子的積極養育模式。

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博士查爾斯•雷森說:“愛孩子的父母,能改變一整代人的大腦,最終能改變整個世界。”父母會讓孩子體會自己的愛和關愛,從而健康成長。

《奇蹟男孩》這部美國家庭勵志片可以說是積極養育的典範。劇中奧吉是一個出生就臉部畸形的男孩,不到十歲就動了不下27次手術。如果用傳統的教養方式的話,他的人生一定是晦暗的,而他的母親——由茱莉亞羅伯茨飾演的母親伊莎貝爾不僅教他知識,而且用積極養育的方式讓他過得豐富燦爛。

她決定送奧吉去上學是積極養育中一個重要的體現,雖然這看上去很難施行,但最終奧吉跟同學關係友好,跟老師關係和諧,還獲得了學校獎勵的勳章,讓人生充滿了希望。

其中奧吉的求學之路可謂滿是困境,當萬聖節他聽到自己的好朋友說,如果他長了一張如此嚇人的臉一定會去死時,他幾近崩潰。

母親伊莎貝爾在臥室跟他的談話可以說是教程般的典範,她為自己的不禮貌道歉,同時溫柔地告訴奧吉有情緒就發洩出來,而後用自己的皺紋論證其實自己的兒子並不醜。作為媽媽,她說了最算數。白天奧吉的內心雖然受到了傷害,可是母親的積極養育方式讓他感受到被愛和關心包圍著。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這一件事讓我們看到積極教養髮揮的作用,整個溝通的過程簡單高效,卻讓孩子重新找回自信。

麗貝卡•艾恩在《積極養育》中說:每個人都會和周圍人的故事發生反應,並在子孫後代中產生連鎖反應。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養育孩子的方法和行為,也會影響孩子對下一代的養育。在愛中自信成長的孩子,甚至可以鏈接幾代人的未來。

就像電影中,奧吉的姐姐在自己內心傷心,但面對奧吉的憤怒,她開導他,把萬聖節要來的糖果都給弟弟,這也是積極養育的影響。

我們可以從別人的教育中看到,積極教養的模式是好的,也希望給予孩子同樣的溫柔,但是不知道應該從何做起,那麼不妨踐行以下幾點。

首先,跟孩子建立愛的連接。

很多人覺得,父母跟孩子的連接在出生已經建立了,但僅僅靠血緣的連接還是不夠的,我們要不斷強化,讓愛的連接更加深厚,讓孩子潛意識知道不管什麼情況下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

這一點對於不愛表達自己情感的中國人來說,似乎是比較難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時刻提醒自己,也告訴孩子父母的愛。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考特提出,做完美父母根本不可能,成功父母也許孩子並不幸福,但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夠好的父母——能把愛、連接和支持傳給孩子的父母,擁有這樣父母的孩子是幸福的,有能力去應對未來任何的挑戰。

其次,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說過: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學會尊重他人。在家裡,孩子從小受到尊重,走到社會上更容易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並具有“後生可畏”的勁頭。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小,沒有想法,“我說你聽”就好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或許他們身體還小,但跟成年人一樣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是尊重,一方面也是兩代人做朋友的一種方式。

父母跟孩子不是從屬關係,而是共同成長。也許因為見識的侷限性,孩子的想法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我們給予一定的糾正,但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想法,聽聽他們的心聲。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再次,父母要對孩子的行為給予及時的響應。

這種響應不是簡單的孩子喊了父母一句,父母給予的回應。這要求父母站在更高的位置,瞭解孩子正在做的事情,瞭解他的想法,然後給予孩子前瞻性的指導意見。

就像我閨蜜的女兒依諾是個16歲的高中生,因為猛漲階段,所以總是餓,她總喜歡晚自習下課後再吃東西。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孩子長身體時愛吃東西時是非常正常的,不用管;或者直接制止他們不要再吃了,但結果卻不一定好。

我的閨蜜告訴依諾,不久之後她將要考上大學,女同學們大多都是瘦高瘦高的,自己會不會後悔如今這樣的不良習慣帶來的肥胖。

閨蜜這種前瞻性的提醒讓依諾放棄了晚上的加餐,也讓依諾學會了做事情要考慮後果的習慣。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積極養育,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第四、站在孩子角度共情思考。

我們聽到家長說:“寶貝,就是碰了一下,一點也不疼,不要哭了。你看再哭多丟啊,別的小夥伴都在笑你呢!”換位思考一下,碰得真的不疼嗎?父母只是想當然地脫口而出,並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要不然去碰一下試試就不會說一點兒也不疼了。

當孩子聽到這句話時,一方面害怕朋友們笑而沒有朋友,另一方面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於是把自己內心的想法收起來了,也慢慢地將這種不會同理心考慮的方式切入到自己的生活。

久而久之,父母以為自己的孩子是沒有問題的,可是殊不知他們滿肚子的心事,只是父母早就不是他們傾吐的對象而已,這真的是父母真正想要的嗎?

《藝術與生活》中講到: 如果我們瞭解別人也像自己一樣,那麼對最可譴責的行為,我們也會感到應該寬容。當父母站在孩子角度思考的時候,孩子也學會了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

養育孩子,是跟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我們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過每一步,遵循這幾點,讓步伐更加穩健。

積極養育是一種好的養育模式,父母積極養育,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