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經常有父母說:孩子學習任務太多,沒有時間做家務。


我們做父母的總是擔心影響孩子學習,總覺得孩子還太小,寧願自己苦點累點,包下所有家務。


可是這樣大包大攬,卻在悄悄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讓他失去自理能力。


不僅累了自己,也苦了孩子將來。


《下一站是幸福》中賀父突然忘記家在哪裡,走丟一夜未歸,隨即去醫院檢查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得知自己生病後的賀父,因孩子從未做過家務,擔憂孩子的未來而無法入睡。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個人不做家事,他今後怎麼做天下事,他今天連碗都不洗,他怎麼能知道爸媽的辛苦,所以孩子一定要在家裡做家務。"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很多都成了"巨嬰"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Richard Rende說:


"今天的家長都想讓孩子把時間花在能給他們帶來成功的事情上。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卻正在拋棄一件已被證明能夠預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讓孩子從小開始做家務。"


孩子還小的時候,幾乎都會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


<strong>怕摔著

<strong>怕碰著

<strong>怕衣服穿少了

<strong>怕吃飯不可口

<strong>怕在外受人欺……


各種怕、怕、怕疊加在一起,便恨不得把一切都為孩子包辦起來。


這是保護,也是控制。


在父母的強烈控制下成長的孩子,成長的只是身體,而非心智。


他們漸漸失去了自己去處理問題的生物本能,遇見事,只剩一個念頭:找爸媽!


<strong>最後都長成了武志紅《巨嬰》中所說的:"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許許多多的"白眼狼""啃老族",就誕生在父母無限溺愛的果實下:


大學畢業了,要找工作,自己不去投簡歷,而是找父母,給我想個辦法。


找不到工作,每天窩在家裡打遊戲,吃喝拉撒,全指望父母。


要結婚,要買房要買車,找父母要錢。


有了小家,懶得做飯,自己父母家吃幾天,對方父母家吃幾天。


生了孩子,第一件事是向父母求助:來幫我帶孩子。


……


彷彿一切都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更有很多人卻把"啃老"當成理所當然,並且心安理得繼續當個巨嬰,永遠拒絕長大。


重慶一對小夫妻婚後在家啃老三年,找父母伸手要錢,不堪重負的老父母最後不得已報警;


南寧58歲的盧阿婆退休後本可以享享清福,可她卻得撫養5歲大的外孫女,老人出錢又出力;


孩子的親生父母卻當起了"甩手掌櫃",孩子爸爸更是"一毛不拔"……



這類新聞層出不窮,類似的事件也在我們身邊發生。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猶太裔上海媽媽莎拉·伊麥斯,在《特別狠心特別愛》裡說過一句話:


"孩子在社會上紮根難,不能全怪社會競爭環境殘酷,想一想,自己這雙推動搖籃的手,有沒有點燃孩子生命深處的技能與素質?"


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就一定要拿出時間,教孩子做家務。


現在不教,等他長大,因為缺少基本的生活技能,會吃很多很多苦。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不僅優秀而且擁有更多幸福感


兒童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裡有一段話:

"如果父母花時間訓練孩子的生活技能,並允許他們通過實踐這些技能來培養責任感和自信心,孩子就會掌握有價值的人生技能。"


<strong>哈佛大學一項長達75年的著名研究發現,那些愛做家務的孩子,擁有更多的幸福感。他們的失業率、犯罪率,甚至是離婚率,都低於不愛做家務的孩子。


還有教育機構做的專業性調查顯示:愛做家務的孩子比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27倍。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撒切爾夫人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七八歲的時候,她就在爸爸的雜貨店裡幫忙;她跟媽媽學習裁剪,每天還負責打掃家裡的衛生。


她會把溫水和醋調成混合液,擦洗紅木傢俱,還懂得如何熨燙襯衫和刺繡的衣服。


長大之後,這些家務技能,幫助她成了一個好妻子和好媽媽。


她從政之後,做家務學來的管理和規劃能力,又幫助她成功競選首相。


就像她自己所說:"懂得管理家庭的女人更容易學會治理國家。"


其實翻開微博,你會發現越來越的明星家孩子都在做家務:


<strong>田亮就會常常讓女兒森碟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也正是這樣,養成了良好習慣的森碟在節目中會主動去幫爸爸洗襪子,乖巧又懂事;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strong>不看海清的微博,你永遠不會知道別人家的兒子,到底有多蘇!學習上不讓人操心的蛋妞,生活裡更是令一眾老母親羨慕到眼淚流下來;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strong>梁詠琪也曾在微博上曬出了一段女兒Sofia做烘焙的視頻;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strong>黃磊女兒黃多多更是乖巧懂事、多才多藝,同時也是做家務的一把好手;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strong>蔡少芬的女兒也會在家用吸塵器幫忙清掃屋子;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蔡少芬曾說:做飯本身就是最簡單的家務,也會擔心孩子受傷,但柴米油鹽是很好的成長和修行,就值得去支持。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這些名人明星,都喜歡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因為這種能力既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又可以讓孩子從做家務中體驗勞動的快樂,鍛鍊大腦的思維。


<strong>孩子們擁有這些能力之後,今後不管走到哪裡,不管成績是否優秀,在別人眼中也是一個很出色的人。


家務活中,本身就蘊藏著生活的哲學。


孩子"長不大",通常是從不會做家務活開始的。


你教會孩子生活技能,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才會過得更體面,走向獨立。你教會了孩子做家務,也就教會了孩子生活。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如何按年齡段來引導孩子做家務


《少年說》節目中有一個男孩走上臺,控訴媽媽將學校佈置的社會實踐作業變成了家務實踐作業:


每天寫完作業,他要刷碗、擦地、摘菜...還在媽媽的逼迫下,學會了做飯。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然而面對兒子的"不做家務申請",媽媽卻微笑著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可以"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問及原因,媽媽講出了這樣的一番話:


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長大了,你必須承擔。


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勞動的能力,會鍛鍊你的動手能力,會培養你的感恩之心,會讓你有耐心有愛心。


將來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千嬌萬寵的孩子,她也是她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為什麼她要跟你受委屈呢?


為什麼她要承擔全部的家務呢?


她也要工作,也要學習,還要帶孩子,你現在做家務,就會有責任感,將來會對你的家人承擔責任,這就是媽媽現在讓你做家務的初衷和目的。



話音剛落,臺上臺下就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strong>做家務過程中積累的點滴會內化成孩子成長的動力,為他不斷的提供養分。家務活往往是最容易被孩子吸收和利用的,潛移默化中就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美國育兒專家伊麗莎白·潘特麗曾經設計過一份《兒童學做家務事年齡表》:


<strong>1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髒的尿布扔進垃圾箱裡等;


<strong>2—3歲:在父母指導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幫忙拿取東西,會使用馬桶、牙刷,會澆花,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strong>3—4歲:除了以上技能外,還要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飯後自己把碗盤放進廚房水池;幫助媽媽把疊好的乾淨衣服放回衣櫃;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strong> 

<strong>4—5歲:學會準備餐桌,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準備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strong>5—6歲: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並且學會收拾房間;


<strong>7—12歲:學會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擦地,清理洗手間,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


<strong>13歲以上:換燈泡,換吸塵器裡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臺,修剪草坪等。


父母愛孩子,就是在生活的劇本里,給孩子找到一個做家務的角色,放手讓他詮釋。一次打掃,一次整理,收穫的是一場與生活面對面的洗禮。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托爾斯泰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的一家被稱為“美國史上最牛華人家族”,兄弟三人都是美國名校畢業的博士。


而這牛逼的背後就離不開朱媽媽的教育方式,她的秘訣之一就是每個孩子都必須從小學習下廚、做家務。


<strong>他說:“很難想象那些只會唸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李玫瑾:孩子一定要做家務|《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父母收藏)


教會孩子做飯,他不會餓著自己,還能在燒菜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會孩子收拾房間,他能住上乾淨舒服的屋子,還會培養起對家庭的責任心。


做家務還是孩子瞭解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懂得自理,才能撐得起人生的高峰。


-end-


我是 期待你能關注我,每天分享和善而堅定的育兒理念,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