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方艙醫院的12天”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確診病例的與日俱增,江城武漢被病毒籠罩,但這並不會阻擋中國人的腳步、消磨中國人的信心。為緩解武漢病房緊缺的問題,繼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中國速度”建成之後,武漢市又緊急建設了多家方艙醫院,用於收治輕症患者。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醫療團隊從四面八方趕往武漢開展醫療救援。涓涓小溪於此匯成大愛的河流,用溫暖鼓舞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

今天故事的講述者,是第一批進入方艙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讓我們一起跟隨他的腳步,走進方艙醫院,感受抗疫一線那份真實而又偉大的溫暖吧。

抗疫日記

2月18日 武漢 晴 空氣優良

望著車窗外熟悉的街景,我的心情從來沒有這麼好過。經過血常規檢查、CT檢測和三次核酸檢測陰性,我與新冠肺炎病毒的博弈勝利了,今天從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康復出院。

張強老師與醫護人員合影

以為要去,另外一個世界

我叫張強,今年57歲,是華師的一名職員,在學校電視臺工作已有30多年。

我可能是在菜場或者超市、公交車上等處被感染的。1月28日,我開始發燒,體溫在37.3-38之間,吃了兩天的感冒藥,一點都不起作用。尤其是晚上燒得最兇,一直燒到了38.5以上。

從有發燒症狀開始,我沒有到過其他地方,並第一時間報告了社區和校醫院。

我的身體素質很好,平時也有運動,心想應該可以扛過去。沒想到高燒幾天不退,我就有些恐慌了。

我不停地吃藥卻不見好轉。第五天,即2月3日,我開車到榮軍醫院看病檢查,診斷基本確定是新冠肺炎。

當晚,我發燒超過了39度。這讓我幾乎崩潰,一晚上坐在床上不能入睡,感覺就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腦子只想著,我能挺過今晚,看到明天的太陽自己就勝利了。

迷迷糊糊,終於熬到了第二天的早晨,我還活著。社區聯繫我到酒店隔離點隔離。在隔離點,我通過核酸檢測確診新冠肺炎。

進入方艙,從擔憂到安心

2月3日,由於病床數量嚴重不足,武漢開始改造啟用臨時性的方艙醫院。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僅用2天時間建成。我是第一批進入的病人之一。

2月6日晚11點,我被轉診至武展方艙醫院。儘管有醫護人員安排和登記,但和我一起進入醫院的患者都很焦慮。看著這巨大的“病房”,當時就有一些患者開始吵鬧和議論,擔心會加重病情。我也很擔心,想趕快出去,不想住在那裡。

醫護人員開始給我們做心理疏導並耐心解釋。慢慢地,我們開始學會進行自我調節,來適應這個大環境,配合醫生治療。

剛進方艙時,我的體溫是38.9度,醫護人員給我開了藥。睡了一晚後,我感覺好多了。

張強老師與醫護人員

方艙醫院和普通的住院病房其實本質上並無不同。早晨會有醫生查房,對每位患者耐心詢問病情。發現有病情加重的患者,就會安排轉入定點醫院的重症病房,像我這樣的輕症患者會開口服藥,並且隨時監控患者的病情變化。

隨著我的安全感逐漸恢復,心情就好了很多。可能心情好了,病情好轉就快了,入院第二天我就不發燒了。

對於大多數醫護人員、病患和醫院管理者來說,方艙醫院都是新鮮事物,需要一個適應、調整、改進的過程。

方艙醫院剛剛開放的時候,網上也有不少批評和質疑,病患也普遍有焦慮情緒。幾天過來,方艙醫院的氣氛越來越好,有跳廣場舞的,有看書學習的,還有練太極拳的。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洗澡的條件。

醫護人員與病友互動

醫院內的伙食真的很不錯。早餐有黑米粥或白粥、雞蛋、肉包子或糖包子、花捲、饅頭、小菜和牛奶相互搭配。正餐在前期是兩葷一素,後期升級成了兩葷兩素,菜品每天都不一樣。偶爾也會有小麵包等零食發放。

有的人達到了治癒的標準,但是也表示不願意走,這種心情是真實的。良好的伙食,加上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讓病人感到十分舒心。

最要感謝的,是醫護人員

負責我們病區的是來自內蒙古的醫護人員,都是二、三十歲的年紀。其中有不少人還沒有結婚,他們接到號召後都主動報名參加支援武漢的工作。我遇到有兩個1996年的小姑娘準備過年結婚,接到通知後,和家人商量推遲婚期,報名來到武漢“前線”。聽了她們的講述,我很感動。

醫護人員每天要連續工作6個小時。在這6個小時裡,他們不能吃飯、喝水,不能上廁所。雖然當班6個小時,但從穿防護服到下班脫掉防護服,整個過程需要9個小時才能完成。而且在6個小時的工作時段裡,醫護人員的工作任務很重,強度也很大。

“我在方舱医院的12天”

她們在完成工作的間隙,經常和我交流,做我的思想工作,讓我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配合治療,特別是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開導我,鼓勵我。

“我在方舱医院的12天”
“我在方舱医院的12天”

回顧整個病程,我就像得了一次重感冒一樣,遵醫囑按時服藥直到出院。

方艙醫院12天的經歷讓我難忘,醫護人員不怕死的犧牲精神和忘我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著我和每位患者。

寫在最後

春天已來

誰也擋不住春天的腳步

讓我們張開懷抱擁抱春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