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想要人生不一樣,就不要停留在負面的思維模式裡

你會那麼想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有太過失望,而是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想見你》:想要人生不一樣,就不要停留在負面的思維模式裡


熱播電視劇《想見你》迎來了大結局,在大家專注於對劇情的腦洞分析時,而我卻對“陳韻如”這個角色產生了思考。

為什麼黃雨萱和陳韻如,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

《想見你》:想要人生不一樣,就不要停留在負面的思維模式裡


01.原生家庭的經歷,造就了負面的“陳韻如”


劇中的陳韻如,學習成績好,但卻沉默寡言,自卑又敏感。常常獨來獨往,也不愛與人交流。

她說:“我討厭這個世界,好想離開這個世界。”

為什麼她會有這樣的想法?

在陳韻如的家庭裡,父母除了她以外,還有一個弟弟。姐弟倆平時一直與媽媽生活,父親因為夫妻關係的問題,已經離開家多年。

劇中有個場景就是,父親多年不見人影,晚上來找母親,話題主題卻是要離婚。當父母問她要跟誰的時候,她問弟弟會跟誰,而父母卻開始爭起了弟弟的撫養權。

陳韻如在旁邊聽著,終於爆發扔出一句:“你們問我才不是為我,你們問我是因為你們誰都不想要我”,摔門而出。

《想見你》:想要人生不一樣,就不要停留在負面的思維模式裡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正是因為離異的父母和重男輕女的觀念,造就了陳韻如負面的思維模式。


02、負面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


有一本書上說:“人心怎樣思量,他的為人就怎樣。”

陳韻如的負面,體現在她害怕失去,害怕傷害。而這種思維模式就導致了她內心對人充滿拒絕,人際交往開始受阻。

這種負面的思維定勢,拒絕了任何希望,也讓陳韻如的人生看上去彷彿支離破碎。逃避希望,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免受傷害的典型負面思維。

《想見你》:想要人生不一樣,就不要停留在負面的思維模式裡

許多人選擇拒絕希望,是因為經歷了太多的失望,是因為害怕再次面對失望的經歷,所以他們拒絕相信生命中會有任何好的遭遇。這種思維模式,建立了消極的生命狀態,導致一切都變得消極。


03.如何打破負面的思維定勢


  • 1.用積極樂觀的想法面對每一個狀況

不以情緒為主導,當負面消極的感覺襲來的時候,將它扼殺在搖籃裡,並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心理學家威廉格拉瑟認為,很多時候不是痛苦選擇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痛苦。所以對於事情態度的選擇權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可以選擇積極,也可以選擇消極。

陳韻如一直陷在自己的思維模式,關閉一切積極的管道。如果她換個角度,看到人生積極的一面,看到那個愛她的媽媽,看到那個為她而故意任性的弟弟,還有那個默默喜歡她的莫俊傑,那麼一切都會不一樣。

《想見你》:想要人生不一樣,就不要停留在負面的思維模式裡


  • 2.控制你的舌頭,不說消極的話。

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心態,與積極造就的言語息息相關。

諾曼·文森特·皮爾說過,熱情是能夠讓一切都變得不同的無價之寶。

《想見你》:想要人生不一樣,就不要停留在負面的思維模式裡

音樂家貝多芬因為家裡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又失聰,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依舊沒有消極,而是積極地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他以這種積極的心態努力,成為了著名的大作曲家,真正成為了那個扼住自己生命的人。


  • 3.利用人際關係,傳遞積極的思維模式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樂觀的人,身上總會佈滿積極因子,靠近這種人,學習他的思維模式,以及生活態度。同時加強人際交往,這樣可以輔助打破固有的負面思維模式。

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你的負面思維模式,想要有不一樣的人生,就從打破你的思維模式開始吧。

當以積極思維方式來對待人生的時候,生命將會出現很多“可能”。無論需要付出多少時間,當你看到一切發生改變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者簡介:傅熙安,斜杆創作者。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用筆治癒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