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出汗、反覆測體溫?你可能自己把自己“嚇病了”(心理應激)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普通宅在家的大家是否也有如下的體驗?是否也有出現

出汗、自感乏力、氣短胸悶、呼吸急促甚至腹瀉、尿頻尿急或者失眠的症狀?

其實在心理學上,這種情況統稱為應激反應

恐慌出汗、反覆測體溫?你可能自己把自己“嚇病了”(心理應激)

應激反應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個是心理方面。當我們人體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會產生一些負性情緒體驗,例如緊張、焦慮、抑鬱、絕望、無助等。

恐慌出汗、反覆測體溫?你可能自己把自己“嚇病了”(心理應激)


也有人會懊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即內疚反應。甚至也有人會憤怒命運的不公,充滿抱怨。

恐慌出汗、反覆測體溫?你可能自己把自己“嚇病了”(心理應激)

同時,由於情緒影響,個人的認知方面也會發生一些改變。人們的心理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會出現注意收窄,意識通道變窄,高度關注疫情進展與個人受到的威脅,從而引發一些強迫行為,例如反覆測量體溫、不斷搜索疫情信息等行為。

恐慌出汗、反覆測體溫?你可能自己把自己“嚇病了”(心理應激)


恐慌出汗、反覆測體溫?你可能自己把自己“嚇病了”(心理應激)

應激反應的另一個表現就是軀體表現。生理上,在心血管系統上應激反應表現為:心慌、出汗、血壓升高等反應。呼吸系統也出出現:氣短、胸悶、呼吸急促,也有人出現乏力、尿頻尿急等反應。甚至有人會出現胃腸道系統的改變,例如腹瀉等。

恐慌出汗、反覆測體溫?你可能自己把自己“嚇病了”(心理應激)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還很嚴重,應激反應下其實大部分人都會出現如上症狀。只不過這些症狀有程度輕重之分。嚴重的應激反應甚至會造成病理性的反應,即精神病性的反應。表現為:精神運動性的興奮(如話多、大喊大叫、行為衝動等);或者精神運動性抑制(如大腦一片空白、不思飲食、行動遲緩)這些症狀統稱為急性應激障礙,隨著事件的去除即疫情逐漸消退,症狀也會逐漸消失,且預後良好。

如何調試心理,避免或者減輕個人的應激反應呢?

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正確、客觀地評價個人現在面臨的疫情帶來的危害性。

例如是否處於疫區,是否暴露過病毒中,是否接觸過確診病例,從而理性思考自己到底有多大可能性被傳染,萬一傳染又有多大可能性變成重症患者,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又是多少?從而科學評估個人受到的威脅,減輕個人思想負擔。


第二:平日一定要做好科學防護。

例如多關注公共衛生專家提供的防護信息,例如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

第三:要學會接納個人的情緒

例如面對失眠的症狀,要儘量建立科學合理的睡眠規律。不要去害怕失眠,也不要強行控制大腦告訴自己不能失眠要儘快睡著。而是要平復心情,深呼吸,儘量控制個人的呼吸節奏,讓大腦自由聯想,想一些愉悅的畫面比如追星族想想明星,從而輕鬆入睡。

此外,可以通過網絡和朋友保持聯繫,溝通一下自己的這些症狀,發現別人也有一樣的症狀也能減輕個人思想負擔。當然也可以學習放鬆術和冥想。

最後,希望疫情儘快過去,大家身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