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疫情刺激“一飛沖天”,生鮮電商真的迎來了“翻身仗”?

疫情突然來襲,讓人們的一日三餐都受到了影響。為了能正常吃上飯,林雁喬定了三個鬧鐘:每天0點預約盒馬鮮生配送、7點預約美團買菜、8點預約7fresh。然而,即便如此守時的預約,依然不能保證每次都能成功買到。“有一次我熬到0點準備預約,但因為挑選的慢了一點,到0:20再看時已經預約滿了”,林雁喬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說。

借疫情刺激“一飛沖天”,生鮮電商真的迎來了“翻身仗”?

林雁喬“搶菜記”並非孤例。新冠肺炎突襲下,人員流動降至冰點,但蔬菜食品卻是剛需中的剛需。巨大的需求推動下,線上生鮮平臺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暴漲局面。據微信小程序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除夕到初七的時間段裡,生鮮果蔬業小程序的交易筆數增長149%,社區電商的交易筆數增長了322%。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年前,圍繞生鮮電商的話題依然是虧損、“燒錢”、商業模式尚待驗證等問題,其中眾多玩家還未等到這一次的行情便已倒在路上。此輪暴漲意外的令行業多數企業一舉扭虧為盈。狂歡背後,需要思考的是,此輪暴漲能夠維持多久?是否能夠徹底扭轉行業此前的負面局勢?

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在燃財經線上分享中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疫情會對行業產生重構作用,現在看來,疫情加速了整個生鮮行業約兩年以上的滲透速度,同時,這次行情加速了“全國型玩家”的崛起,市場份額更向頭部集中。隨著整體滲透率的提升,用戶習慣養成,利基市場機會將開始出現。

互聯網分析師唐欣也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生鮮電商行業因為盈利狀況不佳,行業格局的變化會比較頻繁。此次疫情,可能會延緩這種變化,讓原本面臨虧損下線的企業獲得喘息之機。

不過,也有多位業內人士向《財經》新媒體指出,若產業鏈和商業模式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疫情結束之後,生鮮電商恐怕會有所回落。目前來看,判斷生鮮電商能否真正擺脫虧損困境還為時過早。“短期刺激改變不了企業長期的生死,如果模式是錯的,企業該死還是會死。”

意外的“美好開局”
不少生鮮電商企業扭虧為盈,有的甚至想去IPO

2020年疫情“陰霾”意外讓生鮮電商脫穎而出。在人們飲食的剛性需求下,多數生鮮公司迎來銷售的暴漲,紛紛扭虧為盈。王珺感嘆,疫情確實對需求側產生了非常強的刺激作用。

不惑創投創始合夥人李祝捷在燃財經線上分享中談到,一級市場的生鮮電商創業公司基本公司暴漲的,許多不賣菜的企業看到機會也紛紛也進入了這一市場,比如中石化就在加油站推出了生鮮套餐。同時,一些原本ToB的企業也開始轉做ToC的生意。“需求暴漲的同時,很多消費者對價格不再敏感了,許多生鮮電商已經開始盈利,甚至有傳言說,已經有公司想趁這波行情去美股IPO了。”他說。

借疫情刺激“一飛沖天”,生鮮電商真的迎來了“翻身仗”?

據瞭解,在疫情期間,多家生鮮電商企業都實行的“春節不打烊”的政策。盒馬鮮生工作人員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這一階段,盒馬鮮生在武漢18家門店不打烊、不漲價,同時在全國23個城市的200餘家門店基本都能夠保持正常的貨品供應。對於銷售數據,盒馬生鮮表示暫不提供。

同時王珺也談到,在春節期間,每日優鮮每天能夠供應約500噸的蔬菜生鮮,後來提升到了1000多噸/天,現在每天能夠維持1500-2000噸/天的供應量。據瞭解,疫情期間,每日優鮮日交易額約為平時的四倍;同時客單價基本達到了120元,在返工前後幾天,客單價一度達到150元。“疫情期間,用戶每單購買的貨件數進一步增加,而且還出現了更高客單價的囤貨行為,同時用戶購買的商品組合上增加了更多的預製菜、半成品菜。”

王珺預計,今年每日優鮮在全國的門店基本都能夠實現盈利。

而據全天候科技報道,叮咚買菜大年三十訂單量較上月增長超300%;近期整體訂單量約增長80%,客單價增加約70%。每日新增用戶多達4萬人,其中自然增長的佔比達到70%以上,佔整體下單用戶的10%左右。

不過,“春節不打烊”政策上,疊加新冠肺炎的威脅,企業成本也在進一步上升。據王珺吐露,疫情期間,每日優鮮的人工成本基本上翻兩倍。疫情期間,生鮮企業需為員工做好安全預案,在消毒液、口罩等防護物資充足的情況下,還需安撫員工情緒。更為迫切的是取得政府審批,保證採購、組貨、送貨等流程的暢通。

在生鮮電商火爆行情下,多個企業出現了人手不足的狀況,因此也催熱了另一概念——“共享員工”。2月3日,盒馬鮮生髮布與雲海餚、青年餐廳並肩作戰的信息後,西貝、綠茶、避風塘、57度湘、茶顏悅色、蜀大俠、望湘園、大眾出行、財新租賃、1919、溫莎KTV等企業先後加入,與盒馬鮮生達成臨時用工合作。截止2月14日,超40家餐飲企業的2700餘名“共享員工”,加入盒馬鮮生臨時用工隊伍。

“盒馬鮮生與企業之間聯合戰疫的‘共享員工’計劃,是特殊時期企業之間自發的一種‘自救’方式,也是一種臨時過渡措施,未來‘共享員工’將返回原本的崗位”,盒馬鮮生工作人員表示。為此,企業還需繼續招聘新員工以補充缺口。

對了增強配送的運力,每日優鮮也規模引入了肄業的勞動人員。據瞭解,每日優鮮直接接受了一部分餐飲業工作人員,協助配菜、運輸等,但王珺指出,面對暴增的業務,大量一線作業人員經驗少,而培訓又來不及,這對於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瓶頸。

被疫情阻斷的供應鏈
是命脈,也是機會

需求端的爆發,事實上,考驗的是供給側的能力。疫情期間,封村、封路成為常態,如何把菜送到人們的餐桌上,已然成為企業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為了保證供應鏈的通暢,企業開始“各顯靈通”,對於供應鏈尚不具優勢的企業,只能坐看他人暴漲。

王珺透露,疫情早期,生鮮電商的主要矛盾就在供給端的組貨上。“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大量蔬菜產地封村、封路,農民為了保證安全也不再去採摘蔬菜了,反而出現了大量滯銷。”他說。而後,每日優鮮組織了300位商品買手人員到產地,組織人員採摘,同時也要還拿著北京、上海政府的批條,與供應端地區政府溝通,以保證生鮮產品能夠運出去。

“事實上,我們準備了很多基地,但是疫情期間直採基地的供應還是不夠,所以我們又緊急調配了內蒙古、雲南、山東、北京周邊產地的資源。”王珺說。

同時,盒馬鮮生工作人員也表示,盒馬已建成48個多溫層、多功能倉庫,各地的新鮮蔬果都可以通過這個體系快速、大規模進入全國市場。同時,盒馬在全國23個城市門店在各地都有本地化的供應鏈。比如,上海人口多需求量大,就從山東、雲南、福建等地每天調撥100多噸蔬菜作為補充。

面對封村、封路,盒馬鮮生也有賴於政府的幫助。“我們通過菜鳥以及盒馬的合作伙伴組織車輛,並藉由政府開放綠色通道來解決交通運輸問題。疫情期間,上海市政府給盒馬緊急解決了110張物資保障的綠色通行證。”盒馬鮮生工作人員說。

借疫情刺激“一飛沖天”,生鮮電商真的迎來了“翻身仗”?

李祝捷談到,這時候對生鮮電商公司提再多供應鏈的建議都是來不及的,因為供應鏈本身是一個需要長期建設的基本功,這樣才能對突發事件應付有餘,臨時去打磨是很難的。

易觀生鮮電商研究員趙悅對《財經》新媒體表示,企業要想在競爭中領先,一要確保供應鏈的穩定,能夠提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蔬菜品類,而從目前來看,企業都在加大上游採購力度;二是要提升運力或利用更加集約化的方式進行配送,比如預約制配送,能保證相同時間內配送效率更高。

想靠疫情一舉扭轉行業困境?
不太可能!

儘管疫情意外讓生鮮電商一飛沖天,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談扭轉行業局勢還為時尚早。

事實上,多年來的生鮮電商的發展並不順利。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4000多家生鮮電商平臺中,4%的平臺投入產出持平,88%虧損,7%鉅額虧損,只有1%實現盈利。大部分仍處於靠促銷吸引用戶的階段,毛利率遠低於實體零售店。

然而,僅僅疫情1月時間,便使整個行業的許多企業轉虧為盈。那麼,當疫情結束,呈井噴之勢的C端需求逐漸回落,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逐漸迴歸,各平臺還能有多少復購率和留存率?行業還如何維持增勢?這一疑惑始終盤旋在企業和投資者的腦海中。

唐欣認為,生鮮電商的問題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用戶習慣需要培養,另一個是產業鏈和商業模式還不成熟,導致成本高於收益。疫情的出現,讓生鮮電商獲得更多用戶,這對於提高用戶接受度是有好處的,但產業鏈和商業模式的問題並沒有因此而解決。疫情結束之後,生鮮電商恐怕會有所回落。

借疫情刺激“一飛沖天”,生鮮電商真的迎來了“翻身仗”?

趙悅也分析,能否改變虧損困境,還要看生鮮電商虧損的原因是否在疫情結束後得到改善。她談到,生鮮電商虧損主要有兩方面,第一,生鮮品類高損耗、低毛利率;第二,隱形附加的運營成本高,包括冷鏈物流、倉儲、最後一公里配送等。因此,生鮮電商可以說是高密度的生意,只有通過提高訂單量和客單價,看到規模效益的時候才有可能盈利。

“疫情期間,生鮮需求的確得到大幅提升,用戶習慣得到進一步培養,但是說改變生鮮電商虧損困境,我認為還為時過早,終究能否盈利還是要看疫情過後生鮮電商的運營效率。”趙悅說。

從目前行業情況來看,生鮮電商的商業模式可劃分為三種:到店模式,即傳統渠道連鎖模式;自提模式,即企業設置前置倉,用戶下單後到自提;在線送貨模式。其中到店模式發展多年,已經能夠實現盈虧平衡,甚至盈利;而此次疫情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便是在線送貨模式的企業。

李祝捷談到,目前生鮮電商平臺之間競爭依然處於跑馬圈地的階段,重點是搶客源和搶新增。但對於行業來說,最終的競爭是流程和復購,如果沒有流程和復購,搶再多的地盤也沒用。

“我個人認為,短期刺激改變不了企業長期的生死,如果模式是錯的,企業該死還是會死。所以,生鮮的線上線下創業不能圖快,在模式真正被驗證之前,可能打造單店的優勢、建設供應鏈對於創業企業來說更為重要。”他說。

趙悅也談到,疫情下,體驗好的企業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但生鮮電商未來的市場格局一定不是一家獨大,而是區域性和全國性生鮮電商共存,各種模式兼併的情況將會長期存在。深耕會員服務,打造高粘性、高互動的零售生態是未來生鮮電商需著力發展的方向。另外,拓展供應鏈廣度和深度,建立數字化供應鏈體系是維持其長遠發展的根本動力。

(林雁喬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