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是什麼原因?

給點信心


  血小板減少的患者數量在增加,所以很多人都想了解血小板減少是什麼,以便更好地預防。許多患者希望儘快瞭解其原因,以便更好地預防。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條:

  1.遺傳因素:據研究,本病可能與遺傳密切相關,即先天性血小板減少症。如果直系親屬或直系親屬中有人有血小板減少症,他們的後代就比較容易得血小板減少症。

  2.血管因素:一些血管炎患者,或曾接受過人工心臟瓣膜、動脈插管、體外循環、血液透析等手術的患者,會導致血管內膜粗糙或異物。造成血小板大量破壞。

  3.脾臟因素:當脾臟功能亢進時,會產生大量抗血小板抗體,破壞血小板,脾臟對血小板的阻斷作用會導致血小板數量減少。

  4.免疫因素:在免疫的影響下,被破壞的血小板數量大幅增加,血小板存活時間顯著縮短,直接導致血小板減少。


血液病醫生李文雨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分為兩大類:

第一大類:血小板生成減少

血小板是由骨髓內的巨核細胞生成的,血小板生成減少的原因包括:1.包括藥物、惡性腫瘤、感染、輻射等,導致骨髓的增殖異常,2.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等血液造血系統本身的疾病。多影響整個造血系統,常伴有不同程度貧血,白細胞減少。

第二大類:血小板破壞過多。

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免疫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常見的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

非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破壞過多包括感染,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輸血後血小板減少等。

第三大類:血小板分佈異常

主要表現為血小板在脾內滯留過多:最常見於因為肝硬化導致的脾大、脾功能亢進。

還有比較少的原因是因為大量輸血漿或輸液導致容量的快速擴充,而是血小板的被稀釋。


協和康復劉淑芬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兒子剛出生1個半月時,臉、四肢全是出血斑塊!展轉幾個醫院,進行了各種疾病的排查,最終確診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當時我借了好多錢,給兒子治療病,幸運的是治癒了。

一,血小板減少的原因?

1,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巨幼細胞性貧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


2,某些藥物過敏,如抗癌藥,氯黴素等。

3,肝功能亢進,放身病,癌的骨髓轉移等。


4,某些傳染病或感染,如敗血症,結核,傷寒等。

二,血小板減少該怎麼辦?


1,10×10^9:血小板計數小於此值,可自發性出血。若已發生出血,或出血時間等於或大於15分鐘,則應立即輸注血小板治療。

50×10^9:在患者有小的出血表現或將進行小手術進,血小板小於此值時,或小於100×10^9:在患者有大量的出血或將行較大手術時,則應給予血小板濃縮物。


2,血小板有粘著、聚集、收縮、吸附和釋放二磷酸腺苷等功能,有促進凝血和加速止血的功能,並維持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正常通透性。故而當血小板減少時外傷出血難止,甚至發生自發性出血;出現皮膚粘膜常有出血點和淤斑,牙齦、鼻出血易發生,婦女月經過多等情況。應及時排除有無血小原減少的情況。


3,血小板的體積比紅、白細胞更小,離開血管後很容易聚集和破碎,故血小板數目檢查比紅、白細胞更加困難,它的“固有誤關”也更大。如果再加上化驗人員的熟練程度和技術條件的差異,可能出現兩次檢查結果相差很大的情況。所以,反覆複查,結合患者病情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4,有的地方,因生活環境的影響,血小板減少的門診患者常見,一般不低於50×10^9,若沒有出血現象, 一般也沒有大的問題。
5,小孩子皮下淤青
如有跌倒,受傷史,出現皮下淤青為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動不動”、沒有明顯的外力就皮下淤青,做家長的要提高警惕,有可能是患了“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症”。如果不治療,大約七成孩子會在3個月內自行恢復正常。只有一成左右的孩子血小板減少持續超過1年,這個時候可能要用抗感染藥物和注射免疫球蛋白甚至切除脾臟才能完全治療愈。作為家長,千萬別掉以輕心。

餘千蘭


臨床上血小板減少最為常見的原因是免疫性的血小板減少。那麼該類疾病的話是由於患者體內的免疫功能發生紊亂,使得患者體內的抗體破壞血小板,從而導致血小板減少。那麼其他的最為常見的還有部分惡性血液病,例如白血病骨髓瘤或者淋巴瘤這一類疾病。

當白血病或者淋巴瘤等惡性細胞在骨髓當中過度增殖,就會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從而導致患者的血小板減少。另外還有少部分的患者是由於一些感染因素導致血小板過度的消耗,從而引起的繼發性的血小板減少。


血液科邢志欽醫生


第一類引起的非免疫性破壞增多 包括1.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TTP/HUS) 有微血管病性溶血 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即可高度擬診。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微血管損傷和血小板聚集似 乎是關鍵。對內皮細胞的高切張力和損傷也認為是發病因素。2.DIC 各種原因引起的 DIC,都導致血小板被消耗而減少。當慢性 DIC 的病因不 明顯時,偶然可能被誤診為 ITP。3.肝素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症 發生率平均約 2%。肝素可直接引起可逆性血小板聚 集,聚集的血小板滯留於血管內,引起一過性血小板減少。肝素可加速血小板的 TXA2合成。另外也可能有免疫機制的參與,病人體內可能產生肝素依賴性抗體,它在肝素存 在時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栓塞及血小板減少。多在應用肝素後 2~15d 內發生。常伴有 多發性血栓栓塞及出血。

第二類叫免疫性破壞增多 1.SLE 循環血液內可有抗血小板抗體存在,破壞血小板。約 1/3 的 SLE 患者有血 小板減少。狼瘡抗凝物為一種免疫球蛋白,能作用於血小板的磷脂。2.新生兒的異體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又稱“新生兒紫癜”。因產婦與胎兒的血小板 血型不合,胎兒的 4 個血小板抗原進人母體,使母 體產生相應抗體,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使胎兒血小板減少。

3.藥物及化學物所致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如奎寧、奎尼丁、許多抗生素(如青黴 素、先鋒黴素、林可黴素、鏈黴素、萬古黴素、利福平等)、磺胺類、甲基多巴、肝素、 金鹽、許多鎮痛劑(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等)、殺蟲劑、昆蟲咬傷、干擾素、 異煙肼、利多卡因、嗎啡、雷尼替丁、硝酸甘油等引起患者體內產生“藥物依賴性血小板 抗體”,此種抗體在有相應藥物存在時破壞血小板。

4.輸血後的血小板減少症 又稱“輸血後紫癜”,由於輸入血液中含有同種異體抗血 小板抗體,破壞受血者的血小板,可在輸血後立即出現血小板減少。或由於輸入血中的 血小板抗原刺激受血者產生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大量破壞,常在輸血後 5~8 天內出 現血小板減少及嚴重出血。


中華醫學科普


血液由液性的血漿和有形的血細胞組成、後者又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其實,嚴格的說,血小板不是細胞,它是骨髓中巨核細胞的一小塊胞質,是一種不含細胞核的細胞碎片。雖然血小板個頭小,但是它的作用很大,作為血液管道的“搶修工”,它在我們血管出血時身先士卒,迅速大量聚集,把一些漏口補住。此外,它還參與了炎症反應,血栓形成等過程。那麼,正常情況下,血小板正常值為:(100~300)×10^9個/L(血常規報告單上也附有),如果血小板低於下限就認為是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的生成、消耗和破壞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也就是使血小板的數值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一旦某個環節出問題,平衡就會打破。另外需要了解的是,血小板減少既有生理性的減少,也有病理性減少。生理性減少見於:女性分娩後。病理減少可由許多因素和疾病導致,常見於以下情況:

1、血小板生成障礙:骨髓造血不足,源頭生成減少。可以是先天遺傳(少見),後天獲得性的主要是惡性腫瘤、化療藥物、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2、血小板丟失過多:最常見的就是出血。

3、血小板破壞或消耗過多:雖然血小板生成的量足夠,但是由於各種因素導致了血小板被破壞而減少,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上呼吸道感染、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

小糖的介紹就到這裡,血小板減少的病因較多,因此,大家要找專業的醫學人士做細緻的諮詢和診斷。

顧小花

Suin

Apple·蘋


知麻糖


肝臟有疾:生成血小板不足。


中聽655


血小板通過黏附、聚積、釋放、促凝和血塊收縮等功能參與止血過程。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的9次方。


化驗結果低於100×10的9次方視為血小板減少,可見於以下情況:

1.血小板生成障礙: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放射性損傷、急性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纖維化晚期。

2.血小板破壞或消耗增多: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惡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風疹、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症、輸血後血小板減少症、先天性血小板減少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3.血小板分佈異常:脾腫大(肝硬化)、血液被稀釋(輸入大量庫存血或血漿)等。



小克大夫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1,生成減少,也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我在孕期血小板減少,是巨幼細胞性貧血,屬於獲得性

2、血小板減少可能和免疫因素有關

3,如果做其他特殊治療也會導致血小板不足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有原發性和繼發性,繼發的原因大部分跟免疫系統、藥物或毒物損害有關。大部分病人都是原發性血小板減少,原因不明,與免疫、過敏、病毒都有一定關係。大部分病人到醫院都要做骨穿,骨穿是診斷的基本,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


三生淺微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