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判斷:考慮“抓小放大”

一財朋友圈·吳煊 | 今年A股判斷:考慮“抓小放大”

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筆者相信,疫情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的,如果要完成今年全年經濟工作的一個目標,會在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政策上進一步地加碼,從市場來看,主流熱點依然集中在加速國產替代和進行新的消費業態上,今年的投資過程當中,建議還是要考慮“抓小放大”。

就疫情影響方面,從經濟總量角度,首先,對比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此次的新冠疫情對整個經濟面的衝擊。非典時期,GDP從一季度的11.1%滑到了9.1%,而第三、第四季度又回升到了10%,但是,在非典時期,我國經濟整體依然處於上行期,事件對於經濟的影響可以在短時間內消除且不需要太多政策就能夠自我修復。而此次的新冠疫情和非典有著明顯的不同,我們的經濟從2017年開始,增速在持續地放緩,目前基本上維持在6%的增速,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疫情的衝擊對於整個經濟下行壓力無疑比較大,所以單靠市場自我修復,目前來看難度會非常大。

那麼,形成了市場預期,未來國家在貨幣政策和財稅政策上一定會進一步加碼,集中力量拉動經濟,從二季度開始出現一定的回升。但是,有一個不確定性考慮,此次疫情到底會不會對二季度的經濟產生一個遞延影響?

其實此次疫情的苗頭是在2019年的12月份出現的,從目前疫情的各種數據來看,包括確診數量、疑似數量以及波動治癒率來看,拐點似乎是已經出現。隨著全國防控工作的落實,疫情大概率會在在一季度以及二季度初消失,因此對於整個經濟的擾動應該會延續到二季度,也就是大概在4月份左右。

4月份公佈名義GDP的話,筆者判斷大概的增速會回落到5%以內,基本上是在4.8%這樣的一個水平。如果要完成今年全年經濟工作的一個目標,就必然會在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政策上進一步地加碼,不論是通過改善流動性,還是說進一步地更大範圍、更大力度地實施這種稅收減免的一個措施。

其實在春節期間,特別是在臨近開市的時候,市場的悲觀預期基本上是達到了一個巔峰。當時普遍都認為隨著外圍市場在春節期間的這種下跌,以及對於整個疫情的恐慌情緒的蔓延,A股可能會迎來一個持續的殺跌,當時我們判斷,A股可能會一步到位。為什麼這樣說呢?疫情爆發時,恰巧是A股即將開市的時候,整個市場預期出現明顯分化。從研究的角度出發,市場需要一定的情緒宣洩,大盤必然會在開盤之後出現一定的補跌。但是從投資的角度出發,疫情儘管會有一定的做空,但實際上這時候是最好的加倉時點。因此,在2月3號開盤時,北上資金大規模流入,而且很多的機構選擇了逆勢提高自己的倉位。從投資的整個角度出發,當日股指開盤下跌8%,加上春節前一個交易日跌了將近3%,兩個交易日跌了10%,這是對整個系統性風險的集中釋放。

當然,“黑天鵝”事件是對目前投資邏輯的考驗,接下來需要關注市場的自我修復。自我修復靠什麼?根據疫情發展,毫無疑問市場很難會完成這種“深蹲”的一個走勢,繼而完成連續的逼空上漲。自我修復更多的其實是靠預期強化,也就是來自於政策面釋放的一種利好信息。例如,央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證監會對融券業務進行了一定的限制,所以當市場從政策預期轉向對於整個經濟回升的良好預期之後,市場情緒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好轉,這也是在疫情之後,A股市場能夠走強的原因。

因此,在經濟總量上我們預測今年的GDP全年的增速要略低於2019年。2019年全年的增速大概在6%左右,2020年這個增速有可能會進一步地放緩,但是大概率應該會超過5.5%。依據這樣的判斷,在今年的二季度和三季度,都必然會出現經濟的超預期的增長,才有可能把整個一季度丟下來的經濟增速快速地補上。所以筆者認為,在二、三季度,政策面會進一步地寬鬆,對市場產生比較大的一個向上牽引的作用。

再說說對行業的影響,這方面,分歧比較多。為什麼呢?就目前來說,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已經初現端倪。從2015年開始,第三產業在整個GDP佔比已經超過了50%,到了2018年的時候,第三產業的佔比高達53.3%,相較於2003年非典時期42%的數據來說,出現了比較大的增長。正是由於第三產業在整個GDP當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此次的新冠疫情對於第三產業的衝擊,毫無疑問是比較明顯的,主要包括餐飲、酒店、旅遊、傳媒、交通運輸,特別是客運這一塊。

這些產業在疫情之後能否迅速地恢復,目前來看不同產業的彈性還是不一樣的。筆者認為率先反彈的應該是旅遊和整個商業零售,特別是隨著天氣的轉暖,旅遊可能會成為率先反彈的行業。相對來說傳導比較慢的可能是餐飲和酒店,這會對未來A股市場相關板塊的走勢產生很大影響。與此同時,疫情也催生出了一些新的行業。例如,雲辦公、雲計算、雲遊戲,以及在線教育等。

其實從疫情對於A股的影響來看,經濟面的衝擊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在目前的A股中,權重較高的依然集中在硬核科技和先進製造。這兩大投資主線所涉及的上市公司的數量,包括目前群眾基礎來說,都是比較好的。而且從目前市場來看,主流熱點依然集中在加速國產替代和進行新的消費業態上。

央行的貨幣政策預計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適度寬鬆的狀態。17號央行有2000億的中期借貸便利,而且下調了10個基點。20日的LPR貸款基準利率也進一步下調,1年期降10基點,5年期以上降5基點。所以筆者相信貨幣政策的預期對於A股流動性的影響,一定會進一步地體現出來。另外,上週五的證監會發布了再融資的規則。此次規則,第一,時間點縮短,三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定稿;第二,對於再融資進行了全面的放寬,不論是縮短了鎖定期,減持限制的取消,還是說目前放寬了對於投資者參與的數量。這種利好,能夠通過一級市場來讓二級市場得到更多的“活水”。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辯證地看待,在進一步地放寬再融資之後,明年整個再融資的解禁壓力,將會逐漸地顯現。而且從歷史上來看,再融資一般是要比同期IPO對於整個市場資金的衝擊更大。與此同時,會讓更多行業的龍頭企業,獲得更多的再融資機會。前期,間接的或者直接的,會提升上市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但是從中期來說,如果我們不能夠進一步擴大機構投資者佔比,不能夠進一步地拓寬新增資金入市的渠道,對於明年,定增的這種再融資放寬,對於市場的這種解禁壓力如何去對沖,其實投資者是應該謹慎對待的。

至於A股市場今年會怎麼樣走?筆者判斷,今年的市場整體會呈現出一個前低後高的態勢,由於此次疫情砸出的“黃金坑”將會成為市場中很低的水平,後期整個指數的運行重心會不斷地上移。而且,隨著國產替代得到強化和形成閾值預期,整個科技行業,不論是半導體芯片,還是以5G為代表的通信,包括以信息安全為代表的計算機,在近期行情當中表現得都是異常火熱。因此,隨著這樣一個行情遞延,今年的行情基本上會呈現出一個底部抬高的運行態勢。

從整個大環境來看,筆者預計春季的攻勢已經提前發動,夏季有可能是相對的階段性調整位。所以,操作難度相對比較小的應該是一季度和三季度;操作難度比較大的,應該二季度末。

近期公募基金出現了很多爆款基金,許多都是單日發行超過上限進而選擇了退售。這些爆款基金基本上都是以科技、創新作為基金的一個賣點,反映出目前投資者對於整個科技股參與的熱情在持續地高漲。今年科技股能否貫穿始終,還是會在中間有風格的切換,可能會在半年報披露之際,出現一些分歧。

另外,由於機構投資者的佔比提高,A股未來呈現出“美股化”的特點會異常明顯。“美股化”的特點,一方面儘管美股走了所謂的十年牛市,但實際上每年創新高的股票並不很多。這點對於A股有一定借鑑意義,未來行業、熱點的集中度可能會進一步地加劇。第二,A股中,成長類的股票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性更大。2019年,創業板指數上漲了44%,是上證指數22%的兩倍,取得了超額收益。2020年,以創業板指數為代表的一些小市值品種,大概率會繼續領跑整個分類指數。所以在今年的投資過程當中,建議還是要考慮“抓小放大”。

今年上半年,這種投資風格將進一步地延續,年中市場有新的催化劑或者動因的話,投資風格會切換,彼時,再做進一步的考量。

一财朋友圈·吴煊 | 今年A股判断:考虑“抓小放大”
一财朋友圈·吴煊 | 今年A股判断:考虑“抓小放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