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湘江

最美百座名山大川--湘江

名山大川--湘江

名山大川--湘江

湘江,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其源頭有4種說法:一是傳統的正源(俗稱東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白石鄉的石梯,河源為海洋河,北流至興安縣分水塘與靈渠匯合稱湘江;二是南源,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海洋鄉龍門界;三是廣西興安縣南部白石鄉境內海洋山脈的近峰嶺,河源稱上桂河(白石河),往東流至西波江口稱湘江;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紫良瑤族鄉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野狗嶺,河源為瀟水,在永州市的萍島匯合廣西來水稱湘江。學界較流行的說法是白石河源。流經湖南省永州市、衡陽市、株洲市、湘潭市、長沙市,至岳陽市的湘陰縣注入長江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為源,湘江干流全長844公里, 流域面積94660平方公里

名山大川--湘江


長江支流湘江,是湖南省較大的河流。湘江流經越城嶺與都龐嶺之間的湘桂走廊,正源(俗稱東源)海洋河,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白石鄉的石梯。南源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海洋鄉龍門界。海洋河往北流至興安縣分水塘與靈渠匯合稱湘江,流經興安和全州,在全州縣廟頭鎮叉江村流入湖南,於湘陰注入洞庭湖。 湘江干流全長844公里, 流域面積94660平方公里。兩岸支流短小,分別發源于越城嶺和都龐嶺,從兩側向湘桂走廊匯流,河谷狹窄,灘多、水急、落差大。

名山大川--湘江


湘江之源,舊時有二種說法,一說湘江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的海洋山(古稱海陽山)。《水經注疏》 [3] 記載:“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清錢邦芑的《湘水考》記載:“湘水,源出廣西桂林府興安縣海陽山,山居靈川、興安之界上,多奇峰絕壑,泉水之始出也,其流僅可濫觴。”二說湘江發源於唐公背嶺等處大山。唐兆民的《靈渠文獻粹編》記載:“歷史上著名的海陽山,並不是指那位於海洋坪田疇間高不過20丈,周圍不到1裡的龍母巖,而是指……逶迤於興安縣城西偏南的宋代稱柘山或稱鬱金山,現代稱唐公背嶺、香爐界、東山及綿亙於興安縣、靈川縣界上的長崗嶺等處的山。山南有流經富田垌、毫溪田等地至太平堡,此即湘江源流,稱西波江。”

名山大川--湘江


橘子洲又稱橘洲、水陸洲,它位於長沙市區對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眾多衝積沙洲之一。它東臨長沙城,四面環水,綿延數十里,形狀是一個長島,是長沙重要名勝之一。

名山大川--湘江


名山大川--湘江

嶽麓書院是古代漢族書院建築,屬於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嶽麓山風景區嶽麓山東面山下。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晉以前為道士活動地,曾建有萬壽宮、崇真觀等。西晉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創立,至今仍保存完好。東晉陶侃曾建杉庵讀書於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類”的學舍,嶽麓書院就是在智辦學的基礎上“因襲增拓”而誕生的。

名山大川--湘江


名山大川--湘江

愛晚亭,位於湖南省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於1792年,名字來源於杜牧的《山行》。與醉翁亭、西湖湖心亭、陶然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革命活動勝地,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亭形為重簷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簷四石柱為花崗岩,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額,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

名山大川--湘江


太平街坐落於長沙市老城區南部,街區以太平街為主線,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西接衛國街,東到三興街、三泰街;其中重點地段為沿太平街、西牌樓、馬家巷、孚嘉巷、金線街、太傅裡兩側的歷史街區,用地面積5.33公頃。魚骨狀街區200年未變,全長375米,寬不過7米,佔地面積約12.57公頃;交通十分便利。 太平街是長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較完整的一條街。整治後的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不僅保留了賈誼故居、長懷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樓舊址、辛亥革命共進會舊址、四正社舊址等文物古蹟和近代歷史遺蹟,也給乾益升糧棧、利生鹽號、洞庭春茶館、宜春園茶樓等歷史悠久的老字號注入生機。

名山大川--湘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