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重啟”2020年

閱讀提示

席捲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節假期該有的喜樂氣氛。緊張、焦慮、恐慌,各種負面情緒蜂擁而至。好多網友留言:“一覺醒來,真希望能夠重啟2020。”心理學家告訴你,如果願意,你可以。

点击“重启”2020年

每天一睜開眼就在手機上刷新增病例,瘋狂在各種購物平臺搶購口罩、消毒液,聽到別人咳嗽就驚慌失措……席捲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節假期該有的喜樂氣氛。緊張、焦慮、恐慌,各種負面情緒蜂擁而至。好多網友留言:“一覺醒來,真希望能夠重啟2020。”

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家彭凱平教授認為,我們每一天都會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定和今天不一樣,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時間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時間是無法重啟的,但我們的心理可以重啟。

努力讓自己過好現在的生活,並將自己穩定的狀態,傳遞給身邊的人們,這是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防疫。有一天,這場疫情終將過去;回首望,我們會感謝那個曾經沉著冷靜、努力穩定的自己。

疫情重壓之下,我們的那些心病

点击“重启”2020年

“我們內心的安寧被徹底摧毀了,草木皆兵,覺得每個人都像病毒的攜帶者,懼怕和恐慌,造成了人員交際上的困難和扭曲。”寧波黨建名師董國福認為,當下正在發生的有的地方把路給挖斷,有的家裡把門給釘死等種種做法,就是防備所有的人,無理由地懷疑所有的人,對他人的不信賴導致了排斥和抵制,這其實是一種精神上的病態。

疫情嚴峻,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中招,擔憂是肯定的。但是,過度的擔憂,就會造成疑神疑鬼,導致自己坐臥不安,心緒不寧。

家裡口罩沒剩幾個了,消毒水已經用完……採訪時,北京居家的李女士介紹,一看到這些情況就恐懼得不得了,甚至“冒險”到藥店、超市去碰運氣。她說,“出門買菜戴幾層口罩也不放心,一個口罩戴一次就得扔,在家時只要一站起來就得去洗一次手,我感覺自己都有強迫症了。”

除了對身體和日常生活的擔憂,擔憂經濟不景氣的也大有人在。打工的擔心失業,創業的害怕破產。一個在京創業的大學生就說:“房租得繼續交,項目推進卻遙遙無期,我怎麼這麼生不逢時,怎麼辦啊?”

專家提醒:你如果無法擺脫上述心態,就可能陷入了“災難化思維”中,即把不良後果放大,把本來可以應付的後果想成了災難,以致產生了嚴重的恐慌心理。

這樣的安寧和安靜,可以增加心理力量

点击“重启”2020年

如今,發達的互聯網帶來信息轟炸,相比於發生非典疫情的2003年,信息的傳播數量和速度都成倍增長,這使得普通人對本次疫情的緊張、焦慮和恐慌等情緒更加強烈。

對此,彭凱平教授建議,宅在家中,可以採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完成正念的訓練。清晨醒來的第一件事情,不去摸手機看新增了多少感染人數,而是靜心感受自己的存在,覺察自己的呼吸,發現自己擁有接下來的時間,擁有窗外明媚的陽光和湛藍的天空,用心體會生命的饋贈。

起床後,花一些時間思考今天的期望和心願,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內觀自己。辨識出內心深處的慾望和想法,擁有慈悲心。其他時候,一心一意關注當下發生的事情,不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發愁,也不因過去的無法改變而內疚或抱怨。

彭凱平教授提醒,如果發覺自己正在被負面情緒所纏繞,馬上換個環境來嘗試擺脫。例如:從躺在床上胡思亂想,到馬上起身,去洗把臉、做做家務;在家做仰臥起坐、舉舉啞鈴,活動活動。運動會讓人產生內啡肽,提升愉悅感。

這次疫情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得以與愛人、親人和朋友更多地相處,去跟天天在一起的愛人、親人們進行推心置腹、暢所欲言地交流。

現代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經常在奔跑,經常在走路。有的時候需要我們向內尋求內心的安定和平穩,這樣的安寧和安靜可以增加人類的心理力量,讓我們得到幸福的感受。

聽音樂、唱歌、讀書、看電視、運動帶來的生命的活力,一點都不比喝酒、抽菸、朋友的喧囂產生的活力差。他說,“要相信安寧的力量,我們以前真的是太匆忙,太喧囂、太著急。”

企業要重視員工的心理逆行

点击“重启”2020年

“10多年沒流淚了,昨天一個人的時候偷偷地哭了。”正在門店巡視,戴著口罩、頗顯疲憊的羅凱說道。作為千金大藥房的總經理,辛苦還是其次,被冤枉、被誤解的時候有那麼片刻的難受。

由於各路小道消息充斥網絡,不少人認為藥店在發國難財。然而,特殊時期製造、進價成本增加等,藥店有苦說不出。

短短几分鐘裡,羅凱的手機不停地有電話打來,請求貨源的、詢問口罩酒精的比比皆是。這個忙亂的春節,羅凱所承受的壓力無法用語言描述,往往早中餐下午一起吃,而從清晨到深夜所有委屈、批評和指責打碎了當成宵夜,往肚子裡咽。

“跑了好多店了,什麼都沒有!你們騙人!”“你們自己戴的口罩哪裡來的?”

“為什麼要這麼貴?不是說絕不漲價嗎?”

“絕大部分抗疫藥品均優先保障疫區供應,請您理解。”特殊時期,口罩、酒精等稀缺物資在貨架上難見蹤影。儘管門店及店員耐心解釋,仍有顧客不理解甚至不理智。一些入職不久的店員小姑娘,被顧客如此發難,就忍不住抹眼淚。

“我是支部書記,一名老黨員,我們有擔當和使命,不管能貢獻多少力量,反正拼了命盡全力做每一件事情。”除了疏導自己,羅凱更多地關注店裡年輕員工的心理狀態,及時安慰他們,給她們打氣。“她們不比一線醫務工作者,但也需要被尊重。只要每一個員工的心理穩定了,這場戰役我們就一定能贏。

採訪時,有心理學者提醒,當下企業已經復工,疫情還未散去,工作壓力又襲來,企業應特別關注職工的心理狀態,把疫情帶來的心理陰影降到最低,保證企業安全生產。有不少企業人士表示,已經設置心理諮詢熱線,讓專業的醫生疏導職工的焦慮情緒,在防疫情的同時也爭取打贏職工的心理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