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護士自愈歸來!這屆“90後”,太燃

2020年的到來,讓第一批“90後”邁入了30歲的而立之年。當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我們發現在防控一線的“逆行大軍”裡,“90後”早已擺脫稚嫩,從上一輩手中接過大旗,用年輕的肩膀扛起防疫責任,為這場牽動全國的疫情阻擊戰注入強大的新生力量。

如果有一天生命不在,希望自己沒白活

截至2月17日9時,全國累計治癒出院10853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賈娜便是這1/10853。

除夕那天,賈娜拿到了核酸檢驗結果。2個+號,她中招了。她沒有告訴家人,而是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加油吧,戰士們。”言語間頗有種不能與戰友繼續奮戰的遺憾。

她說:“我的世界在那天全都黑暗了。”

24歲的賈娜,其實才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確診前,她一直堅守在急診科觀察室的崗位上,每天往來於大量疑似患者中間。儘管做了全面的防護,依然沒能抵抗住狡猾的病毒。原計劃一過春節就回老家的她,開始了獨自一人居家隔離的日子。

立春那天,賈娜也迎來了新生的消息——核酸結果顯示轉陰了。等待結果的20分鐘裡,她一直在發抖。她坦言:“彷彿在等待命運的宣判。”

從確診到自愈的十多天裡,恐懼、孤單、絕望的情緒始終包圍著她。她忍不住猜測,這樣一種未知的疾病,會不會突然之間惡化,自己會不會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死了?

支撐賈娜的,除了同事的關懷,也有許多陌生網友的鼓勵。當天,她把這段經歷發表在微博上,希望鼓舞更多的患者。一夜之間,這篇自愈日記吸引了180萬粉絲的關注,得到超過30萬網友的點贊。

網絡“小透明”面對洶湧而來的讚美,賈娜有著自己的認識。在她看來,醫護人員治療護理好自己的病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只是因為特殊時期的出現,讓更多人意識到了醫護人員的重要性。她說:“無論什麼時期,每一個工作都值得被尊重、被重視。”

2月11日,賈娜重新穿上防護服,回到了急診科,每天在搶救室不停歇地為患者打針、補液、抽血、記錄、上呼吸機、拉心電圖……

急诊护士自愈归来!这届“90后”,太燃

賈娜在急診科做記錄單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當然清楚,二次感染必定不會如第一次感染那麼幸運,但她卻說:“如果因為顧忌可能最終不會出現的危險,而去放棄做一些事情,我可能一輩子都會後悔不已。”

經歷了從護士到患者雙重角色的轉變,賈娜多了幾分成熟。“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現在的我們完全有能力、並且一定要照顧好你們。儘管這樣的信心不是我一個人能給的,但我必然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採訪快要結束時,賈娜告訴記者康復患者血液中含有病毒抗體,她準備去獻血,幫助那些還在與病魔鬥爭的病人。

她想:如果有一天生命不在,希望自己沒有白活。

我們太帥了

急诊护士自愈归来!这届“90后”,太燃

受訪者供圖

“我們去嚇跑病毒就回來了。熱乾麵別怕,燴麵和胡辣湯來了!”

2月9日晚7點59分,來自宜陽縣中醫院的四個“90後”姑娘一齊在朋友圈更新了這條動態,讓連日來被疫情陰霾籠罩的朋友圈多了幾分欣慰和信心。

這天,她們跟隨洛陽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次日便被安排到位於洪山區的方艙醫院進行支援。在接受了疫情防護和人員救治的有關培訓後,她們決定剪去長髮。

相比於美麗,她們更重視責任。

“因為疫情緊張,穿脫防護服的過程又複雜,頭髮長容易被感染,低頭時掉下碎髮還可能影響操作,剃了頭既能節省時間、方便消毒,也有利於保證安全。”26歲的王田田告訴記者剪髮的原因。

在方艙醫院,她們兩人一組,共同照顧70多個輕症患者。除了承擔著預檢分診、監測生命體徵、發放藥物、指導服用等常規護理任務,她們還需要對接新進患者、發放生活物資、瞭解和解決病人需求、給予心理指導等等。一個班次下來,好幾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是工作的常態。

2月10日,25歲的苗慧怡第一次上夜班,她從晚上8點一直奮戰到凌晨2點。“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我們包得嚴嚴實實,加上來回不停地走動,汗水順著護目鏡邊緣流下來,時常感覺喘不上來氣。”苗慧怡這樣描述進艙第一天的體驗。

因為聽不懂當地方言,苗慧怡心裡暗暗著急。原本以為,由於身體不適、行動受限,病人的情緒難免會焦躁不安,但實際情況卻出乎她的預料。

“很多病人擔心我聽不懂,一字一頓、不厭其煩地給我解釋,還關切地詢問我累不累——本來應該我照顧他們,他們卻反過來照顧了我。”儘管疲憊,但苗慧怡還是明顯感覺到,方艙醫院裡少了些許焦慮,多了幾分暖心。

對於網上“最美逆行者”的盛讚,王田田並沒有放在心上。她說:“作為醫護人員,這本來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在關鍵時刻,我相信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一樣的。”

理光了頭髮,四個女孩以同樣的姿勢拍了一組對比照,青春的臉龐上寫滿了對抗疫情的堅決。雖然沒有“Tony老師”的技藝,但在此刻,光頭的她們已經引領了這個春天最時尚的髮型。

“我們太帥了!”這是她們對新發型共同的評價。

該我們眾多的“90後”去守護大家了

急诊护士自愈归来!这届“90后”,太燃

圖為劉閱、餘諾在採集咽拭子標本用於核酸檢測 新縣疾控中心管晉供圖

每一次咽拭子的採集,都是醫護人員的一次冒險。

新冠肺炎的確診,必須通過採集咽拭子標本做檢驗。這項工作需要直接面對病人的口腔,用一根長度大概15釐米的無菌棉籤深入到咽喉,停留幾秒,左右擦拭。

從1月23日開始,河南新縣疾控中心的兩位“90後”女孩劉閱、餘諾已經在這一高危崗位上連續奮戰了20多天。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她們一直吃住在單位,甚至春節都沒能與家人團聚。

作為時刻與病毒近距離接觸的採樣人,她們需要身著厚重的防護服,每天穿梭於各個樓層為疑似患者採樣。由於行動不便、視線受阻,採樣這個精細活兒變得更加困難。為了準確獲得標本,她們必須與病人近一點、再近一點。

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卻隱藏著極大的危險。在採樣過程中,病人可能會因為咽部不適忍不住咳嗽、打噴嚏,甚至嘔吐,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即便是全副武裝,採樣人依然隨時可能被感染。

但在劉閱心裡,她更關心的是樣本的質量。在她看來,只有精準取樣才能保證結果無誤。她說:“咽拭子對確診非常重要,我的責任就是確保經我手所採集的每份樣品都是可靠且有效的,在操作中就要儘可能地找到更深入的位置,避免因為採樣不當而影響結果、貽誤病情。”

為了能當天拿到檢驗結果,採樣完畢後,劉閱和餘諾便馬不停蹄地把標本送到縣醫院進行離心分裝,再驅車100多公里送往信陽市疾控中心進行核酸檢測。疫情發生以來,她們每天奔波往返於鄉里、縣裡、市裡的路上,時常錯過飯點。但兩人的工作勁頭始終不受影響。

讓餘諾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最近病癒的兩位患者,初檢和複檢的樣本都是由她採集的。“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就要努力做到最好,做到問心無愧,我們‘90後’和‘70後’、‘80後’有著一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餘諾信心滿滿。

回憶起小學時候經歷的那場非典,劉閱不無感慨說:“2003年,是醫護人員守護了幼小的我們,17年後的今天,該我們眾多的‘90後’去守護大家了。”

結語

在這場全民參與的抗疫阻擊戰中,“90後”的表現可圈可點。在出生入死的病房,在爭分奪秒的工地,在嚴防死守的社區,到處都有“90後”的身影。伴隨著互聯網崛起而成長起來的他們,不止會在網絡上抖機靈、刷段子,更會用網絡普及科學精神,傳遞樂觀力量。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社會大考面前,“90後”正在書寫出一份優秀的答卷。

♦ 女報增援組 踏雪出征

♦ 女報記者武漢紀事〡方艙:與疫情賽跑

♦ 有用!周邊疫情信息查詢工具來了,還有密切接觸者測量儀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ID:jjrbw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