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拼多多、蛋殼....那些被詬病的“問題公司”怎麼都上市了?

“瑞幸憑什麼就上市了?”“拼多多到底怎麼掙錢的?”“拼多多都上市,開什麼玩笑?”“蛋殼?吃‘人血饅頭’、發國難財的公司竟然也能上市?”“B站為什麼時候上市了?”

這些企業都是近兩年赴美上市的新生代企業,他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誕生於新經濟的風潮下,成長在被非議和被質疑的風波中,即使也就成立三五年,卻依然執著上市。上市之前,無論創始人的實力背景有多強、團隊技術有多硬、亦或是企業發展中獲得無數明星機構的加持,他們都被認作為“資本助推下野蠻生長的產物”;而上市之後,流血破發、被沽空,一系列遭遇背後,反射的正是這些企業運營和商業模式的種種問題。

而今,中國企業已置身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謀求生存發展,必須善於吸取經濟變革的新因素,構建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誠然,出色的技術可以是核心能力,雄厚的資金也可以是核心能力,但如果沒有好的管理方式和盈利模式,再出色的技術也會失敗。

敲鐘上市,從本質來講,是企業運營的重要目標。上市後,企業不僅能提高企業知名度、實現資本境值,亦能對公司技術開發,留住人才及財務、管理等起到幫助和推進作用。

我們通過對大眾眼中的這些“問題公司”研究,試圖還原這些新經濟上市公司背後的真實,同時解構如今新的創投模式下,究竟哪些商業創新路徑才是“存在,即合理的”。


瑞幸、拼多多、蛋殼....那些被詬病的“問題公司”怎麼都上市了?


瑞幸、拼多多、蛋殼....那些被詬病的“問題公司”怎麼都上市了?


一級市場資金緊張,企業缺錢才要上市

眾所周知,近幾年中國境內大批新經濟企業扎堆前往美國與香港上市,如蔚來汽車、美團點評、愛奇藝、小米、拼多多、趣頭條等。如果再往前拉長時間線,騰訊、阿里、京東、新浪、百度、攜程等眾多在國內擁有響亮品牌的新經濟企業,也早就借力美國與香港資本市場,發展成各自領域的巨獸型企業。

為什麼如此多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優質新經濟企業離開中國本土,選擇海外上市呢?當然這其中有A股對待創新企業IPO政策方面的歷史遺留缺陷,我們這裡暫且不表。事實上,這些互聯網新經濟企業在香港和海外上市集中,一個隱藏原因就是一級市場資金緊張。

2017年以來,國內資本寒冬的聲音此起彼伏,至2019年,三角獸創始人馬宇馳更是對融中財經記者直呼“這兩年的資本市場是真的冷,可以說我一直在資本的冰水裡泡著,從沒出來。”從數據來看,中國VC/PE市場募集基金數量及規模態勢持續走低。2018年,共計941支基金進入募資階段,環比下降11.89%。

經濟週期下行,企業必須補充充足的資金準備過冬。由此,二級市場成為不二之選。

比如,2019年11月登陸納斯達克的36kr,11月首發募資總額2001萬美元,但發售募資淨額1340美元,僅為首發募資的66.9%。而經過同一年中概股募資不完全統計,大部分企業發售募資額為首發募資額度88%以上。英諾天使基金彭程曾用一句話概括36kr的上市“一級市場實在融不下去了,才選擇納斯達克上市。”

根據融中財經此前報道,2017年前,36kr共計完成7輪融資,2017年後,36kr拿到了國宏嘉信資本、隔壁創投、分眾傳媒、杭州金投等3億人民幣A輪融資,直到2019年10月才再次拿到字節跳動的戰略投資。

“從2017年12月到2019年10月,中間沒有一輪,最後一輪還是上市前一個月。如果是一個高爆發的項目,大家看看軌跡,基本是一年2-3輪,這麼久沒有融一輪!可見,日子不好過!”

此外,成立僅4年的蔚來汽車急切尋求上市,也被分析人士指出,累計虧損高達109.2億元,顯然在一級市場已經很難獲得大量投資。

作為長租公寓第一家搶先上市的蛋殼公寓,雖說熬過了2019年行業低谷期,並在2020年開年1月份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但持續虧損也是它無法忽視的窘境。

此前,很多評論人士認為,蛋殼公寓上市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缺乏資金佔領市場,資金需求量巨大。

而對於拼多多,成立三年便著急上市,首先也是因為外界對其低價商品的風評極差,通過上市,除了給企業誠信做背書之外,拼多多還可以獲得大量資金來做轉型,而其上市後也確實開始加速整頓平臺店鋪,並不斷推出助農服務獲取消費者好感。

另外,在社交電商領域,當時的拼多多堪稱行業C位,越早上市就越可能在後期激烈的市場中獲利!2018年,資本冬天之下,大批互聯網公司沒能等來春天,而拼多多選擇上市,便有了更多資本擴展業務。

最短1年半上市,虧不虧錢不重要

不論是瑞幸咖啡還是拼多多、趣頭條,短時間內壯大的企業都在引發大量爭議,也有叫好的,當然更多還是質疑聲。

瑞幸咖啡,從2017年10月31日成立到上市,僅用了1年6個月,從提交IPO申請到正式上市,僅用了24天。至此,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最快速度排行榜:瑞幸咖啡位列第一,其後是趣頭條27個月,拼多多第三,從成立到上市用時近3年。

瑞幸、拼多多、蛋殼....那些被詬病的“問題公司”怎麼都上市了?

但成立18個月的瑞幸,每天虧損440萬,上市前也還沒有盈利時間表。但虧損是問題嗎?拼多多三年虧了13億,愛奇藝上市前虧了37億,京東虧了12年,亞馬遜虧了20年。如今,國內的A股在註冊制的全面改革下,不是也正在對虧損的科技企業打開IPO大門。所以,

虧損不是問題,虧損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不是有問題才是關鍵。

再比如,蔚來汽車。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說過,上市不過是蔚來汽車進行融資的另一種形式。但在不少人看來,這是蔚來汽車圈錢的一種手段。

從IPO招股書看,2016年和2017年,蔚來淨虧損分別為25.71億元和50.21億元。2018年前六個月,蔚來淨虧損5.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26億元),兩年半累計虧損超109億。相當於平均每天虧1200萬元,並且這種虧損還是會繼續。有媒體推算,上市前夕蔚來僅剩36億元左右,到2019年第一季度末,如果不走向資本市場,錢就會花光。

當然,火速上市的背後,蔚來依然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最直接就是產能問題。分析人士指出,蔚來汽車的很多零件都只有單一供應商,上游供應鏈的彈性和容錯程度太低,一旦零部件短缺或者推遲交付,產能就受到很大影響。

商業模式總是被質疑的“榜首”

上市破發,幾乎也是這些“問題公司”所面對的第一大難堪,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兩方面:市場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問題,前者我們無所作為,但對於後者,像企業估值、商業模式等問題都是被詬病的重災區。

以如涵控股為例,2019年4月,網紅張大奕的如涵控股登入納斯達克,上市當天大跌37.2%,一度被解讀為境外投資者不懂中國網紅。

但就在如涵敲響上市鐘聲前3天,王思聰的熊貓直播宣佈關閉網站。3年前如日中天的直播行業,創投機構紛紛加入競賽,3年後,除了虎牙和鬥魚兩大巨頭外其他參與者紛紛洗牌出局。相關人士分析認為,對於網紅這個賽道,如何將流量變成現金,做到長久盈利始終是一大難題。而如涵上市後表現慘淡,除了營銷費用過高,也是其經營模式尚未得到驗證。

被質疑的時候,往往也是證明自己的絕佳機會。

成立於2015年9月的拼多多,在淘寶京東兩大巨頭的夾縫中野蠻成長,短短三年的時間,收穫了3億用戶,堪稱電商行業的一匹名副其實的黑馬。然而,上市前夕,全國掃黃打非辦深入核查拼多多“涉黃、涉暴”違規問題,拼多多不得不下架違規商品,關閉違規店鋪。而後不久,部分拼多多商家和拼多多平臺鬧僵,個別拼多多賣家去上海總部,發生衝突。視頻一經曝光,引發網友熱議。最後,拼多多召開新聞發佈會專門澄清此事。

而令人詭異的是,此後不到12天,按理正在焦頭爛額的拼多多,卻突然宣佈赴美IPO,一場異常“合乎情理(公關)”的處理方式,讓企業進入緘默期,安然度過負面輿情風暴。儘管如此,2018年7月28日,拼多多上市兩天後,深圳創維-RGB電子公司發聲明質疑拼多多售假,由此拉開一場全民參與的打假風波。而也正是此次打假讓拼多多開啟整頓之風。

資本是個圈,有錢一起賺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融中財經解釋,為什麼瑞幸會成了渾水做空的對象呢?實際上,瑞幸規模不斷擴張之際,伴隨的是外界對於公司盈利模式的不斷質疑,這正是渾水最好的做空對象。瑞幸,最大短板是成立時間短,沒有文化厚度,純粹是資本的寵物。“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預防做空需要企業紮實的財務及運營數據做後盾。”

有媒體發現,瑞幸咖啡融資記錄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資本關係鏈:陸正耀是瑞幸最大的天使投資人,而在非上市的18個月公司歷程裡,瑞幸完成4輪主要融資,除了B+輪領投的貝萊德在公開資料裡看不出是陸正耀的老熟人外,投資方几乎都來自陸正耀朋友圈。

陸正耀與神州租車投資方愉悅資本劉二海、大鉦資本創始人原神州優車副董事長黎輝組成“鐵三角”,瑞幸在IPO前招來的CFO Schakel,也是2014年神州租車香港上市承銷商瑞信在香港的老高管,更不要說創始人錢治亞那也是陸正耀的“老部下”。媒體評論“這都是在神州租車上市中一起賺過幾個億的好兄弟。”

值得注意的,瑞幸上市之後,創始人錢治亞給陸正耀的股份比自己還多。招股說明書顯示,陸正耀是瑞幸咖啡第一大股東,佔股30.53%,而錢治亞持股19.68%。現在,所有人都知道,瑞幸咖啡其實一直姓“陸”。

瑞幸、拼多多、蛋殼....那些被詬病的“問題公司”怎麼都上市了?

除了瑞幸,劉二海還投資蛋殼公寓,當初是蛋殼的天使投資人沈博陽把蛋殼項目推薦給他,但他自己也有些糾結。蛋殼創始人高靖和途虎養車CEO陳敏曾是同事,陳敏評價“高靖非常能幹,很多方面都非常優秀”,陳敏的話給了劉二海很大信心。最終,愉悅資本連續多輪投資了蛋殼公寓。

蔚來汽車的李斌也曾公開表示,蔚來汽車擁有56個投資人,當遇到困難時,每個投資人出一點力就能幫蔚來汽車渡過難關。而陸正耀、李斌之於劉二海,都是老朋友。

“看不懂”的內生價值

如果說經濟下行、資本寒冬都是創新企業艱難生存的外部環境,那麼,能夠跨越週期、實現安全上岸(敲鐘上市),必然也要有其內生價值所在。

加推科技聯合創始人劉翌對融中財經表示,很多創業者去融資都是拍腦袋的,他們只是自己覺得公司很有前景,所以就要融1千萬、2千萬,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講這是非常幼稚的。

“一家公司值多少錢是有邏輯可循的,最直接的邏輯就是市場有多大。而市場有多大取決於產品解決了一個多大的社會問題,這個社會問題涉及的群體有多大,群體的可付費能力就有多強。”

瑞幸咖啡,為什麼成立不到3年就成功上市,市值400多億?其實,它解決的是中國咖啡用戶希望喝物美價廉咖啡的問題。這個群體有多大?大概有幾千萬。而中國目前的人均咖啡量不到4杯,對比歐美人均咖啡量的17杯,這裡就誕生了大量想象空間。

在問到“為什麼趣頭條、拼多多能迅速崛起?”時,投資人們不約而同給出答案:下沉市場。“所謂下沉市場的紅利,或許不會讓企業掙很多錢,但卻能收割大量流量和用戶。”

趣頭條,當時的創業環境並不樂觀,在它誕生前兩年,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網易新聞、UC頭條等長期霸榜,可以說整個移動資訊行業已被巨頭瓜分殆盡。如果模仿巨頭,只有死路一條。於是趣頭條看到10億“下沉用戶”的風口,開始瞄準三四五線城市用戶進行針對性內容分發。如今,趣頭條的下沉用戶佔比有六成。

事實上,拼多多、趣頭條一直被稱為“五環內看不懂的企業”。黃崢曾對媒體說過,“20年前中國互聯網剛起步時,使用者都是知識經濟水平較高的小部分人。20年後,拼多多出現時,不論鄉村還是城市,教授還是農民,移動互聯網已經平等地進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中。這時候出現的新平臺,它的歷史使命就是服務最廣大的普通人。”

正如如此,有評論指出“如果說原有的階級固化給了黃崢機會,倒不如說突破圈層造就瞭如今的拼多多。”突破“圈層”,解決新社會群體新痛點,其實也正是如今創投人們正在適應新創投時代的路徑之一。

2020年1月,在融資中國資本年會上,洪泰基金董事長盛希泰也曾提到,90後00後的慾望是中國經濟最大的未來。14億人口就有14個經濟體,中國社會有很多圈層,跨度很大。即使10歲人群也是一個經濟圈層,(投資人)只活在自己的圈層看世界是沒有意義的。”

而今,在00後和90後消費者群體中,已經誕生了B站、毒APP、nice、泡泡瑪特等眾多新生代霖嶺投資人們看不懂的消費模式創新形態。

微影資本合夥創始人唐肖明此前接受融中財經採訪時說過,“盲盒為什麼會火?毒App為什麼那麼多人玩?毒APP其實是家內容+電商企業,這種現象級企業產品模式做出來,估值都很高。中國是13億人口的消費大國,用移動互聯網的方式把消費人群做細分,哪怕只圈住一兩千萬的垂直粉兒,也能成就一個大生意。這就是互聯網文化。”

除此之外,我們所研究的這些被詬病的“問題公司”,幾乎在上市前都經歷了與同行的激烈廝殺,可謂強敵環伺。拼多多VS京東、淘寶;瑞幸VS星巴克、連咖啡;B站VSA站;蛋殼VS自如等。除了產品之外,高品質化的運營管理和生態化才是企業長久之道。

以B站為例,為什麼會比A站更成功地堅持到了現在?首先,第一批種子用戶死忠粉,通過UGC不停的創造內容,吸引進來更多的粉絲,良性循環;其次,粉絲群體多了,UGC各種遊戲、惡搞、動漫內容和相關業務也多了,生態圈便有了,95後00後都成為了B站用戶,而A站還只是堅持動漫連載的網站。另外,A站最大的問題還在於運營問題頻出,而B站在公司運營方面做得井井有條。

無論如何,上市,永遠不是企業的終局,即使被非議被質疑,但產品內核必須還是要解決社會群體的痛點問題。資本市場,不會只是運氣的試煉場。

如今,新的創新創業時代,市場已經發生變化,消費群體、受眾、理念層出不窮,新模式悄然間再進行演變和延展;對創業者而言,必須與時俱進尋求前瞻性創新型的市場機會;對投資人而言,原有的投資模式漸漸失效,也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投資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