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汽貿和4S店我們該如何選擇

現在買車渠道主要有兩個,一個4S店,一個汽貿

汽貿的存在其實就三點,1,價格,2,輻射範圍,3,4S店的庫存壓力

客戶在汽貿買車主要因為:1,價格,2,方便,3,關係


買車,汽貿和4S店我們該如何選擇

4S店的利潤來自於:1,進銷差,2,廠家獎勵,3,保險,金融,4,精品裝潢5,三包服務廠家給的費用,6,維修保養,7,事故維修的原廠正品零件,8,廠家提供的資金槓桿。

汽貿店的利潤來自於:1,進銷差,2,保險金融, 3精品裝潢

瞭解了以上這些,接下來我們再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至於大家如何選擇到哪買車自己就清楚了.

一、汽貿店的車源哪來的?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4S店的,主機廠是不可能直接把一臺車車發給汽貿店的。只是地域不同導致的價格差異,有些4S店為了拿到更高的廠家獎勵,就會通過汽貿把車賣到全國各地,還有就是本地的4S店下設的二級,大品牌500-2000,小品牌可能會更高一點。外地車的進銷差更大一點,本地車進銷差小一點。

買車,汽貿和4S店我們該如何選擇

二、為什麼汽貿店的車比4S店的便宜?

1,地域價格的差異,車源的搬運。這一點無可厚非,自己不想跑路,汽貿店幫忙代購車輛,自己省了錢,汽貿店適當賺一點,這都沒問題,三包這些本地只要有4S店也沒問題,何樂而不為?雙贏!但是小問題可以,真正的碰到大的質量問題或者需要維權的話,你的看下你的購車發票是那裡開的?鬧到法院,你的起訴對象不可能是當地的4S店,也不會受理的。

2,分期和保險,我舉個例子啊,一臺五菱宏光你說要比4S店便宜2000,不做分期,不買保險,你看下有沒有人賣給你。所以都是要賺錢的,看在那裡賺,合不合理。一臺車,進銷差1000,金融保險2000,總共3000元,車的進銷差我不賺了,但前提是你的做分期和在我這買保險,沒有資金壓力,收著客戶的定金交定金,承擔點運輸風險,賺2000元,滿足了。4S店政府監管嚴,雖然有些收費高,但是在明處,有極個別的敗類被媒體放大後壞了整個行業的名聲,大部分4S店還是好了,但是汽貿不一樣大部分是小規模納稅人,自己不具備開汽車發票的能力。

三、需要注意的地方

分期貓膩大,這也是3,4,5線城市汽貿店的一個膿包,只不過很多地方還沒被捅破而已,隨著消費者的信息越來越對稱,近1-2年這個問題肯定會大面積暴露。

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客戶在汽貿買車,車價比4S店低2000,貸款5萬,還了10個月要提前結清,被告知還要還4萬8,最後很不理解,最後通過各個地方維權,最後看了貸款合同才直到自己在合同上籤的字貸了5萬7,自己籤的字。雖然車商最後退了一部分,但耗費了精力,也影響了心情。假如這個客戶沒有提前還款,這個事情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但又有多少人的車貸是提前還清的呢?

買車,汽貿和4S店我們該如何選擇

我們再聊聊奔馳事件,假如這臺車是通過汽貿購買的,媒體會如此重視嗎?她的維權結果會有人關注嗎?曝光一個無良小老闆有什麼價值?還是曝光一個“無良”百年品牌有價值?有很多事情是被放大的,但放大過後,4S店該承擔的責任還是該承擔,該背的鍋還在背,有利潤才會有服務,這幾年利潤也在趨於合理化,4S店和消費者的關係是互相依存的。

買車,汽貿和4S店我們該如何選擇

總的來說,4S店還是不錯的,不應該被妖魔化,畢竟最後給你解決問題的還是4S店,汽貿店的存在也是有道理的,各有所長,不管是選擇4S店還是汽貿,這個店的商業信譽是很重要的,只是違規成本不一樣,隨著市場監管越來越嚴,4S店的違規成本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規範,4S店受庫存影響和信息對稱透明化利潤越來越低,但成本只增不減,以前盈利主要靠銷售,但近幾年已經大面積出現售後養店的情況,單車利潤已不再是4S店追求的數據,已經空間很小甚至沒有了,銷量和服務吸收率已經成為4S店新的數據挑戰。車輛製造已經有百年的歷史,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新車大故障概率越來越低,所以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去汽貿,只是選擇汽貿大家還得挑選服務和口碑不錯的商家,至少除了問題,他能承擔,也能給你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