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有個“國中國”,被羅馬團團包圍,國土面積僅0.44平方公里


去意大利首都羅馬旅遊,除了感受這座城市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之外,這裡還有一個內陸城邦國家,有著非常神秘色彩的“袖珍小國”——梵蒂岡。梵蒂岡位於羅馬西北角的高地,其四面都與意大利接壤,故號稱“國中國”。

第一次聽說梵蒂岡,便對這個“袖珍”國家充滿遐想。意大利羅馬之行,我終於如願遊覽了梵蒂岡。梵蒂岡作為全球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僅0.44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梵蒂岡整個國家就是一座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教堂,地位顯赫,舉世盛名。它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是全球天主教徒的朝聖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因此,梵蒂岡國家雖小,卻蘊藏著無窮的“能量”。

我從羅馬中心火車站乘坐地鐵A線到梵蒂岡博物館站下車,出站後跟隨人流走,大約5分鐘就來到梵蒂岡聖彼得廣場,半圓形的廣場上游客來來往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置身廣場上,這個傳說中的“世界最小國家”,一眼就能看完。

梵蒂岡意為“先知之城”。追溯這個國家的歷史,早在公元4世紀,教皇在羅馬城市的西北角耶穌門徒聖彼得殉教的地方,修建起康斯坦丁大教堂以表紀念,後到15至16世紀,教堂被改成“聖彼得大教堂”,成為天主教會的最主要場所。

而在1870年意大利統一後,教皇退居梵蒂岡宮。1929年,意大利同教皇簽訂條約,梵蒂岡被承認為政教合一的主權國家,成為中立國。梵蒂岡聖彼得廣場就位於聖彼得大教堂的前面,由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設計,可容納50萬人參加宗教活動,廣場前面還劃有國界線。


作為梵蒂岡國家象徵的聖彼得大教堂,是羅馬教皇進行政治與宗教活動的中心。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年修建,後來在16世紀時,教皇朱利奧二世在原址重建,教堂1626年竣工。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巨匠都參與過教堂的設計、建造、裝飾工作,展現了對稱美學、透視美學、比例美學等。

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規模龐大,裝飾美輪美奐,造型典雅神聖,教堂中央為直徑42米的穹窿,高達138米,總面積2.3萬平方米,最多容納6萬人。整體建築呈現十字架結構,羅馬式圓頂和希臘式石柱巧妙結合,內部裝飾金碧輝煌,雕塑壁畫精美絕倫,是歐洲文藝復興的建築瑰寶。

梵蒂岡的國土呈三角形分佈,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除聖彼得廣場用線劃出來外,其他國界則以梵蒂岡古城牆為標誌。每天來梵蒂岡參觀的遊客很多,廣場上的遊客絡繹不絕,似乎整個國家都被遊客佔據了一樣。


而來到梵蒂岡,遊客可以參觀的有聖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岡博物館,尤其是參觀聖彼得大教堂的人非常多,每天廣場都擠滿排成長龍的遊客,建議要參觀可以早點去。而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北面的梵蒂岡博物館也非常值得一看,這裡收藏的稀世文物和藝術珍品,堪與倫敦大英博物館和巴黎盧浮宮相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