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工作做紮實,醫護感染至少可以減少很多|對話吳安華


如果工作做紮實,醫護感染至少可以減少很多|對話吳安華

衛健委院感防控專家組成員吳安華,是武漢疫情大規模爆發後最早到達現場的專家之一。他也是湖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控中心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主委。1月21日,他被邀請到武漢指導疫情,消息來得突然,他穿著醫院的工作服就出發了——以為疫情並不嚴重,他只帶了一天的換洗衣物,想著很快就能回家過年。但沒想到,一待就快一個月了。

到達武漢的第二天,包括吳安華在內的專家組就參與制定了《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並在之後不斷細化,具體到醫用口罩怎麼戴、怎麼脫,洗手的步驟如何,多位醫護人員就餐時該怎麼坐,房間門把手和按鈕怎麼消毒。除此之外,吳安華還承擔了外地醫療隊的感染控制培訓工作——所謂感染控制,日常工作包括對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檢測、分析;指導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醫療廢物管理;培訓醫務人員,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等等——最忙的一天是大年初一,他給6支隊伍分別上課,奔波在不同的駐地,一天跑了270公里。

2月14日下午,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醫務人員確診新冠肺炎1716例,佔全國確診病例3.8%,其中6人不幸死亡,佔全國死亡病例0.4%。湖北醫務人員確診新冠肺炎1502例,其中武漢1102例。

在吳安華看來,這本是不該發生的事情。「我們工作如果做得很紮實的話,至少可以減少很多(醫護感染)。院感這個學科現在已經到了非建設不可的時候了,不能再靠熱情、奉獻,或者靠出一些事情來推動它。」

以下是《人物》與吳安華的對話。

文|羅婷

《人物》:你是在哪一天到達武漢?

吳安華1月21號。那天我在上班,突然收到通知,沒說得特別清楚,就說讓我到武漢指導一下感控工作。我穿著工作服,連棉襖都沒有,揹著一個小包就上了高鐵,包裡只裝了一天的換洗衣服。當時確診病例還沒到1000例,我沒想到要在武漢待很長的時間,也沒想到疫情會這麼厲害,我心想總歸要回去的,臘月二十九不回去,臘月三十也會回去的。但沒想到,後來就封城了,回不去了。

《人物》:到武漢之後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

吳安華我當天到了防疫指揮部,當時已經有一些專家也來了,第二天我們就到醫院去了,到了中南醫院和肺科醫院,瞭解了一些整體情況,就發現形勢比較嚴峻,比我們想象中的嚴峻。首先是病人比較多,我還記得在中南醫院ICU我們看到有個醫生拄著柺杖上班。你想想,穿著防護服、拄著柺杖上班是什麼樣子?他們ICU主任說,沒有辦法,人力太緊張了。

怎麼形容呢,應該說我來的時候這個疫情正在滾雪球,越滾越大了,而且還不好預見。那時候誰會預見到這麼多病例?這超乎想象。

如果工作做紮實,醫護感染至少可以減少很多|對話吳安華

穿著防護服的吳安華圖源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新聞

《人物》:你們隨後開展了什麼樣的工作?

吳安華首先是開會,小範圍開會、和湖北省疾控中心開會,一起討論對策。我的重點首先是做一些制度,我和北大第一醫院的李六億教授一起做了一個感染防控的方案,國家衛健委已經發布了。也和專家們一起開會,討論怎麼把發熱門診理順,然後就是培訓醫務人員,這個培訓工作一直持續到今天。

《人物》:當時武漢的發熱門診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

吳安華主要的問題是病人太多了,發熱門診無法承載。而且發熱門診的面積就那麼大,排的隊很長。當時醫生非常累,病人一個接一個停不下來。這個主要矛盾在於,很多病人是需要住院的,但是病床不夠,收不進去,都擠在(門診)這裡。後來我們就想多開點門診,已經開了的門診也增加一些診室,就會快一點。不然戴了口罩的病人和沒戴口罩的病人擠在一起,也容易交叉感染。

《人物》:感染控制一直都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特別是當出現這麼重大的傳染病,一般感染控制工作的程序是怎樣的?

吳安華一般來說會有一個應急預案,但今年的情況太急太嚴重了,誰也想不到。我們湘雅的病例比較少,當時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把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都安排出來了,也安排了人力。但是防護物資是不夠的,我們是儲備了一點,但是不多,因為現在老是講提高效率,要「零庫存」,突然有大量的需求,後面也緊張了。

《人物》:在醫護感染方面,我們也看到了最新公佈的數據,全國已有1716名醫護人員確診感染,你覺得這種情況為什麼會出現?

吳安華有的病人並不是因為這個病住院的,住院之前其實已經感染了,在住院過程中他才表現出來。他表現出來了,但是表現又不典型,我們醫護人員很難很早就能識別它,這個疾病本身比較詭異,增加了識別的難度。再加上又缺乏快速診斷的方法。

在病人表現出症狀前,我們醫務人員已經感染了,他們還可以傳給其他人,包括家人。這個後果是很嚴重的。

《人物》:你在瞭解醫護人員感染情況的過程中,有沒有印象特別深的事情?

吳安華我只是在想,單單武漢市就超過一千醫護感染,一千多人意味著什麼?可以單獨再開一家醫院了。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骨幹。到現在為止,離開我們的也有幾位了,都是年輕力壯的。是沒有防護條件嗎?主要發生在疫情早期,防護物質應該不匱乏呀。箇中原因,必須深思。

而且醫務人員感染了,實際上對民眾也是個打擊,連醫生都不能保護自己了,那我們還有救嗎?這很打擊士氣。所以感染控制真的還是個特別重要的問題。

如果工作做紮實,醫護感染至少可以減少很多|對話吳安華

《人物》:很多人都是在這次疫情中才第一次聽說院感科這個科室,院感科在醫院裡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日常的工作都有哪些?

吳安華院感科在國內應該是90年代開始就有了,真正發文明確是在2006年。這是因為SARS之後國家開始反思這個問題,所以發了《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規定病床在100張以上的醫院,就應該設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這個辦法對院感科的職責有明確界定,一共是12條:包括對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檢測、分析;指導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醫療廢物管理;培訓醫務人員,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等等。

但實際上,現在也沒有人去關注這個辦法到底落實得怎麼樣。按要求一般每1000張病床至少配4個感染控制人員,但現在有的醫院2000張床也只有4個人,他們可能還要承擔別的工作。在我看來,院感發展不好,人才不夠是根本原因之一。

《人物》:為什麼會出現人才不夠的狀況?

吳安華這是一個人才儲備問題。我們國家沒有一個專業叫感染控制,所以院感科的工作人員都是從其他專業轉過來的。有的人是覺得做這個事情有意義,有的是沒地方去了,還有的是覺得院感科很輕鬆。也正是因為感染控制不是一個專業,院感科的員工沒有辦法像醫生一樣晉升,可以從主治醫生到副主任醫生,你只聽說有內科醫生、外科醫生,沒有聽說有院感醫生吧?所以院感科是很難留住人才的。人才留不住,隊伍都不穩定,你怎麼做事情。

《人物》:還有人說它平常是個又花錢又挑毛病的部門。

吳安華對,其實它不是挑毛病,主要目的是提高質量。它要花錢,但是醫院花錢也不是院感科一個科,其他的科也花錢。醫院要重視感染控制,不能老是想,平時我能壓縮就壓縮,能夠減少一個人就減少一個人,而是應該按照國家要求,來建設這樣一個科室,來扶植它的人才。其實這個科還是掙錢的,但是掙錢人家看不到——因為它可以幫醫院省錢,預防做得好能省很多錢。

《人物》:據你所知,感控體系建設得比較好的國家有哪些?

吳安華美國和英國都還不錯。有時候跟他們交流,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評價體系,人員怎麼培訓、怎麼晉升,他們的感控部門話語權更大,這是一個逐步建設的過程。像我們國家,去年院感被大家看到了,是因為出了兩個事故——一個是廣東順德的新生兒在醫院感染,一個是江蘇東臺69名血透患者,在醫院感染丙肝。我覺得很悲哀,我們沒有一個基礎,老是靠這樣的方式推動。

《人物》:就像這一次的武漢疫情。

吳安華這一次鬧得這麼大,假如我們這個應急機制比較好、人的意識比較強、措施比較得力,它一定要發展到六萬例嗎?我們本應該能夠讓它在一萬例的時候就剎車,最多再往外跑一點,跑到一萬五。醫護感染也是一樣的,我們原來工作如果做得很紮實的話,至少可以減少很多啊。所以院感這個學科現在已經到了非建設不可的時候了,不能再靠人家的熱情、奉獻,靠出事來推動它。

《人物》:後來你也一直在幫醫護人員做培訓,能否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工作?

吳安華我們做培訓主要是針對外地到武漢的醫療隊,每一支隊伍都要做培訓。我培訓的人可能差不多有一萬人了。我每天不停地上課。大年初一那天,我上了六場,跑了270公里,去了六個不同的地方,但是我很感動。為什麼感動,因為很多醫療隊都是大年三十出發的,年夜飯都沒有吃就來了,有上海的、江蘇的、廣東的醫療隊,大家都是沒有怨言,說走就走。

《人物》:在準備的所有內容裡,你覺得最重要、一定會跟他們講的話是什麼?

吳安華每一堂課,我第一個強調的是疫情的嚴重性和傳染性。然後會告訴我們的醫療隊員,怎麼預防感染——最關鍵的,戴口罩,做手衛生。我每一堂課就特別強調這兩點。雖然其他措施也重要,但我把這兩個作為關鍵來講。面授的時候我會隨機發揮,可以通過舉例子,讓大家有個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這個口罩,它本來是一個比較好的口罩,像你現在戴的醫用防護口罩,它能夠阻止0.3微米的顆粒。0.3微米很小。它能夠阻止0.3微米的顆粒95%,很好了吧?戴個這麼好的口罩,假如你沒戴好,沒有做密合性實驗,它邊上漏風了,不僅僅0.3微米可以進去,3個微米都可以進去,10個微米也可以進去。你不做密合性檢查,那就等於沒有戴。這個有方法的,你一教大家都會做的。

我還告訴他們,千萬不要想,我來這裡支援一個月,能夠減五斤肉,我說如果有這個計劃的都要停下來,有減肥的,瘦身的都要停下來。假如睡不好又吃不好,你抵抗力會下降,很危險。

如果工作做紮實,醫護感染至少可以減少很多|對話吳安華

吳安華在進行崗前培訓圖源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新聞

《人物》:其實很多醫護之前可能從來沒接觸過這個等級的傳染病,也沒有做過這個級別的防護,他們都會問些什麼樣的問題?

吳安華有人會問下班了之後洗澡要洗多長時間?因為有人告訴她要洗半個小時,但其實沒這麼機械,大致洗乾淨就好了。還有人問在自己房間裡戴不戴口罩?其實我個人認為不需要,但為了引起他們重視,我說看你們自己的習慣,你戴口罩睡覺都可以。

有了氣溶膠傳播的說法之後,有人問,在酒店能不能開窗戶,每天能開幾次、多長時間?這說明大家還是有恐懼的,我就大膽告訴他們,只要你窗外沒人咳嗽、打噴嚏,你愛開多久開多久,不是武漢的天空都飄新冠病毒的氣溶膠,它已經稀釋了。他們會提很多很有趣的問題,所以每天上課,儘管辛苦,也很有意思。

《人物》:據我們所知有很多醫療隊是立下了零感染的軍令狀的。

吳安華是的,但是我也跟他們講了,如果萬一有人發燒了,千萬一定要報告,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為了表現好,還帶病上班。我說這個時候你帶病上班,不但不要表揚,還要批評。我每節課都要講,我很高興看到你們大家都平平安安來了,我最希望的就是你們大家能夠平平安安回去。而且是大家一塊回去,不要留下哪一個人還在這裡治療肺炎。他們就會笑。到目前為止,外地來支援的醫療隊,應該是還沒發現一例感染。

《人物》:今天來之前,我讀到華西醫院來支援武漢的一位醫生的日記,她說也許沒有任何一個社會有應對這種傳染病的準備,它是持續不斷的衝擊,對物資、人員的消耗是持續的,且並不知道會有多久。我們可以全身而退嗎?在這個情況下會感覺人類還是很渺小的。

吳安華其實也不需要這麼說,只要我們有準備,再出現類似的事情,我們一定可以處理得更好。尤其是這些年,比如說登革熱、寨卡病毒感染,比如說MERS,還有布尼亞病毒,我們都應對得比較好。

其實我們國家前兩年做過一次傳染病應急演練的,因為是演練,結果當然是不錯。這一次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搞這麼大的事情。如果早一點控制,儘管當時可能要花很多錢,要花很多人力,但是不管怎麼花,你現在想起來都是值得的,永遠不要忘記傳染病對我們人類的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