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煎熬”中小微 江蘇何以脫困?

隨著新型冠狀感染的肺炎疫情逐步蔓延,遲遲無法開工的中小企業“倍感壓力”,亟待“減負”。

連日來,《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多位江蘇蘇州市、南通市等地的中小企業負責人瞭解到,一方面,企業大多是外地僱工,由於疫情影響即使可以開工也將面臨無人可用的困局;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每月均有較大的廠房租金和貸款壓力,希望政府在稅收、廠租等方面,能給予減免或延繳的政策優惠。

2月2日晚,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政府官網發佈《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以下簡稱“蘇州十條”)。據悉,這是新冠疫情發生後,全國首個地方政府層面出臺為中小企業“減負”的政策文件。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劉志彪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蘇州十條的出臺相當及時、有價值,但蘇州只是地市級城市,行政能級的制約導致政策的自由度相對有限,江蘇應在省級層面也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的相關政策;同時,中小企業應在做好防疫工作後儘快開工,進行“自救”渡過難關。

“最少半年緩不過來”

2010年開始,蔡偉(化名)從臺灣到江蘇蘇州做工業門生意。以往,大年初五便已早早開工;如今,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江蘇省規定普通各類企業不得早於2月9日24時前復工,蔡偉留給過年後開工的訂單無奈也只能先“晾著”。

“現在疫情還不明朗,政府會不會推遲企業復工時間還不得而知。”在和其他在蘇州辦工廠的朋友商量後,蔡偉退了2月8日返程的機票。在他看來,對很多中小企業而言,能否復工不僅取決於政府的硬性規定,還要看很多外地工人何時能夠返蘇,回到蘇州後是否需要接受14天的居家醫學隔離。

“我半數以上的工人都是外地的,主要是河南和蘇北地區,傳統制造業不可能讓工人在家辦公,我們必須到客戶工廠去服務。我估計最早也要等到三四月份才能完全復工,整個行業都是如此。”蔡偉有些悲觀地說。

“現在就算10日能夠開工,也沒工人做,這是我最擔心的。”同在蘇州深耕環保設備製造多年的王鑫(化名)也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由於本地員工成本高,他的工廠20多個工人都是外地人,現在都反饋說‘村子被封’,“停工就是損失,只能祈禱疫情快些過去。”

“說實話,資金鍊其實已經斷了。”蔡偉告訴記者,自己的生意屬於傳統制造業的“附加產業”,之前打算擴大產能的客戶,也因為疫情暫緩了新建廠房的進度,預約訂單也因此“告吹”。此外,很多去年四季度完成的訂單,和客戶約定好過完年付款,“直到現在也沒能收到,他們不開工也沒錢,看來這個月回款是泡湯了”。

“我現在壓力最大的就是租金和貸款,因為疫情春節路上空蕩蕩的,我的心也空蕩蕩的。”吳昕偉(化名)在江蘇南通開了20多年紡織廠,他在當地工業園區租了4000多平方米的廠房,每個月租金就需要十多萬元,還有三四萬元的貸款,年前又剛發了60多名工人一整年的工資,現在資金壓力很大。

吳昕偉做的是外貿生意,主要出口到歐美、日韓等國家,有些訂單已經快到交貨期限,他告訴記者,訂單較往年明顯少了許多,歐美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拒絕中國的產品入關,很多國內中間商也不敢投入進貨了。

“紡織業是南通的主要產業,現在周圍圈子都認為開工是遙遙無期的,我光機器就投資了幾千萬元,也不可能隨意轉行。即使之後開工,因為疫情的緣故,園區肯定會增加很多檢測措施,甚至有可能將工廠進行封閉隔離管理,沒有半年緩不過來。”吳昕偉說。

蘇州出手

毫無疑問,中小企業是蘇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政府統計年鑑顯示,以工業經濟為例,2018年,蘇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33354.01億元,中小微企業共計17953.04億元,佔比53.8%。

據悉,上述蘇州十條執行期暫定為自政策發佈之日起的三個月。中央、省出臺相關支持政策,蘇州也將遵照執行。

記者翻閱上述文件發現,該文件共十條具體舉措,“乾貨”滿滿,涉及降低融資成本、退返失業保險費、緩繳社保、減輕房租稅費負擔等多個方面。

具體而言,加大金融支持方面,確保小微企業信貸餘額不下降;確保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發揮各政策性銀行“國家隊”作用;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務。

穩定職工隊伍方面,實施援企穩崗政策,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緩繳社會保險費,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按規定經批准後,可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最長6個月。

減輕企業負擔方面,減免中小企業房租,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企業,1個月房租免收、2個月房租減半;對租用其他經營用房的,鼓勵業主(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此外,還減免中小企業稅費;允許延期繳納稅款;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園。

“如果說疫情是場洪水,這些政策就像是政府扔給中小企業的救生圈。”在劉志彪看來,類似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外部突發因素,一般的企業很難應對,這正是政府在宏觀上發揮作用的時候。蘇州新政提供給企業一個“救生平臺”,能夠提高企業在面臨困境時的生存概率。

“政策文件確實很具體,對於中小企業

創業園單獨列了一條,但文件內容如何執行、落實到位才是更重要的,崑山市暫時對上述政策還沒有具體細則或通知。”朱傑(化名)在蘇州崑山經營一家企業“孵化器”,“孵化”的幾十家初創企業儘管沒有大礙,但他每月要承擔60多萬元的租金和貸款,“有些做的大的創業園月租金要一兩千萬元,如果我們的租金能打折或者延繳,也才會給租客優惠。”

蔡偉也表示,像他這樣的中小企業老闆,更多租賃的都是私人廠房。“政策只是鼓勵房東減免租金,房東沒有主動減租的意思,我們也不好意思去問,畢竟他們建廠房也是貸款的。政府是否可以直接按比例對停工時的租金給予補貼或者減稅?”

自救與他救

在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而據江蘇省2019年統計年鑑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分別為128085.59億元、8491.89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分別為75917.16億元、4853.26億元,佔比約為59.27%、57.56%。

“我們還沒有聽說南通對於中小企業有什麼優惠政策。”吳昕偉覺得,如果南通市能夠效仿蘇州或者出臺類似的政策,可以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每個月工廠要繳稅近20萬元,工人們的五險一金也是一大筆支出,如果這些政府能減免一些,哪怕是延期幾個月再繳,對於我們中小企業都是極大的幫助。”

“蘇州這十條意見還是很值得在全省甚至全國推廣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指出,即使疫情馬上得到緩解和控制,普通百姓還會觀望一段時間。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中小微企業,是國家經濟的根基,也是決定民生的重要指標。所以類似的政策不僅要鋪開還需加大力度,比如可以免稅甚至直接補貼,進一步降低融資難度,否則很多中小企業很難“過關”。

劉志彪則表示,蘇州只是地市級城市,甚至還不是副省級城市,雖然地方經濟比較發達,但由於政府層級不夠高,所能調配的資源有限,很多政策也缺少自主權。省級政府在稅收、財政、金融、人力資源等方面有更大的能力,靈活性也更強。“江蘇省出臺的相關政策不一定要與蘇州十條重疊,在綜合考慮各地區間因素後,政策制定的範圍和力度要更大,涉及行業的寬度也應更廣。”

“就江蘇省級層面而言,不僅要考慮發達地區,還要照顧相對落後地區,包袱比較重,但這都不能成為政府不作為的理由。”劉志彪認為,在這種重大危難面前,政府必須站出來和中小企業共患難,企業的各種費用和負擔可以先暫時剪掉,除了減稅外還可以通過退稅達到救助中小企業的目的,“中小企業是經濟的基礎,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記者瞭解到,日前,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特別提出要加強對實體經濟影響的分析和監測,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影響。目前,江蘇省各部門也已積極行動,其中,江蘇省商務廳防疫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增設了政策研究組,分析研究疫情對整個商務領域的影響,包括外資、外貿、外經以及內貿流通企業的影響。

“現在中小企業缺的就是訂單和資金。”王鑫坦言,在影響巨大的疫情面前,讓國家和政府解決訂單和資金問題是不現實的,但還是希望地方

政府能給予一定的引導,“我們也想自救,但大家都是雲裡霧裡、沒有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只能坐在家裡乾耗著。

盤和林表示,中小企業最主要的還是要自救,政府不可能也沒辦法大包大攬,只是在一些政策上給予一些稅費減免和扶持。企業自救當務之急是減少支出和損失,還要取得供應商和供應鏈以及員工的理解和支持,共渡難關從而降低風險。“最根本的要儘快地恢復生產,同時積極地去拓展收入,比如能否通過快遞物流等途徑實現線上銷售。”

劉志彪則認為,目前企業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市場條件,儘早安排好開工方式,即開工後最大限度地保證這個疫情不在企業內傳播。“全社會應該給企業提供更多的防護條件,比如開工的時候要將口罩帶好、防護服穿好。在儘快開工的情況下防止疫情傳播,企業的自救空間就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