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疾控人:使命召唤我们绝不退缩


成都武侯疾控人:使命召唤我们绝不退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韩清华 通讯员张霁 实习生郭晓宇

疫情发生后,成都武侯疾控中心检验科越来越忙碌。试剂配制、核酸提取……疾控人丁睿和同事们每天反复做着这些事,在一方实验室里,和病毒“近距离”较量。

节约防护物资 护目镜消毒再用

日前,记者在区疾控中心看到,位于该中心的实验室分为三个区域——试剂准备室、核酸提取室、扩增分析区。戴上N95口罩、医用手术帽,穿上防护服、护目镜、手套、鞋套,丁睿与她的同事黄谊踏入全封闭房间,进入核酸提取室的他们,一轮工作下来就是好几个小时。虽然这对于疾控中心检验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一轮下来,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还是让人叫苦不迭,尤其是口罩在脸上压出深深的痕迹,还没等到完全恢复,第二轮又得再次“盛装入室”了。

在防护物资全面吃紧时期,为了给奋战在社区一线的“战友”们节约更多防护资源,检验科科学安排人员进入实验室,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少喝水少上厕所是基本的,同时我们把护目镜用酒精消毒了反复使用。”丁睿说:“护目镜容易起雾,我们大学同学分享说用泳镜的去雾剂有效,我试了下,还真的有效。”相对于大家恐慌的病毒,他们更关心的实际操作中的细节优化。

“确定是核酸阴性” 是最动听的话

“春节放假前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停过了,23号晚上跑了两趟,接触了5个病人,而同事里更有凌晨5点还在外面采集样本的。”丁睿回忆道。

试剂配制、核酸提取、扩增分析、判断结果……在实验室里,疾控人反复做着这几件事。2月1日,对于区疾控中心检验科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检验科人员都会前往各个医院或者集中医学观察点采集疑似病人的咽拭子。晚上10点?凌晨5点?时间不是问题,只要有疑似病人报送,他们就得出发,身着防护服奔波在疫情阴霾笼罩的城市里。

自2月1日起,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始对新型冠状病毒开展核酸初筛检测,较之过去采集样本送到上级单位检测,时间缩短至8个小时。对于武侯疾控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他们虽然近距离地接触病毒,但可以更迅速地得出实验检测结果,让大家觉得很欣慰。

“确定是核酸阴性”是他们说过最动人的话,也就意味着疑似患者可以排除感染,数字背后承载着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从采集样本到感染确诊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丁睿告诉记者:“第一次采集的咽拭子在检测出是阴性后,还需要在间隔24至48小时内再次采样检测,是核酸阴性才能确定未被感染。”

“在检验科,病毒只是一份样本,只要做好了防护措施就没有问题。”回忆起半个多月来的工作,丁睿的记忆里更多的是感动瞬间:“因为采集咽拭子时对方会有反射性的呕吐,有的病人会立即转开脸,担心飞沫喷溅到我们。”

“有的同事自己虽然不害怕,但是为了家里人的安全,这段时间都没有回家住……”

一个个珍贵的瞬间记录了武侯疾控人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