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疗队值班医生:每时每刻保存体力和氧气

13日,记者请来深圳医疗队队长孟新科,请他讲述在方舱医院内的场景和上班经历。他说,12日凌晨两点,他带领17名医生进驻东西湖方舱医院,这意味着他在一个班次里将带领4名医生管理服务医院B区386名病人。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病人,第一次面对临时的医疗场所,穿戴厚厚防护服,和很多医生一样,缺氧、头痛是上班最大烦恼。


深圳医疗队值班医生:每时每刻保存体力和氧气

深圳医疗队队长孟新科与工作人员交流。


12日晚上12点40分,孟新科从酒店出发,经历20分钟车程,抵达东西湖方舱医院,在医院门口临时设置的帐篷内,经过13道穿衣消杀的通道之后,他和4名战友进入病区。病区分病人区域和医护人员区域,有一条通道隔开。


刚进医院,一名护士因为走路太快,立即出现缺氧眩晕的状态,出于安全考虑,孟新科让护士在座椅上自行休息,一名医生同样也因为防护服内缺氧,出现不适,头痛不已。没有按照老办法,将护目镜戴在口罩之外,孟新科没有出现护目镜被雾气弥漫的状态,依然清晰地可以看病历,问询病人状况。


病区内依然划分AB区,区分男女住院,病区门口放有饮水机,病人可以随意去取水,休息区内安放了一排排上下铺铁床,上床存放衣物,下床供病人休息睡觉。病人的一日三餐,由护士送到病人手中。


刚开始,孟新科走路步步生风,不一会儿,就因为缺氧导致头痛、头晕,于是,立即停下来,找了一张椅子,闭目养神休息,休息五六分钟后,感觉头痛、头晕症状减缓,孟新科继续工作,只是动作缓慢了很多。


深圳医疗队值班医生:每时每刻保存体力和氧气


“头一直有点晕晕的感觉,但是不严重。”孟新科说,相比另一位同事,他境遇好很多。那位同事头痛一直延续到下班,凌晨六点,病房病人陆续起床,病区病人开始活动之后,孟新科感觉自己的状态也好了许多。不过最煎熬却是夜深之时,凌晨4点多,病区静悄悄,偶尔有病人不适,还需要赶紧去诊治。


事实上,孟新科第一次值班时候,3名病人出现状况。一名病人血压高居不下,一名病人高烧不退,还有一名病人也出现胸闷气短状态,都需要紧急处理。“这时候,心里感觉还是有些紧张,就盼着时间早点过去,病人尽快好起来,一小时看时间几十次,几分钟看一下。”孟新科说,那种感觉难以言表。


“盼着下班,盼着时间走快一点。”在医护人员中,这是一句很常见的话,因为戴着护目镜、穿着防护服走进医院之后,少则半小时,多则3小时之后,医护人员的眼睛已经被护目镜内的汗水、雾气弥漫,很多时候,看不见东西,要依靠雾气变成水珠,从护目镜上流淌下来之后,留下的水痕看病人、病历。每一个动作不敢太快,不敢太急,需要每时每刻保存体力和氧气。“不要病人没有倒下,我们倒下了。”


孟新科掐着手指头计算,时间表里,他们的工作时间只有6小时,实际上,从酒店出发,到从病区下班出来,他们每天工作时间至少9小时。


采访札记


致敬最可爱的人


从深圳出发,到抵达武汉至今,我的眼里经常莫名地涌现泪水,我的心里经常被一些细微的动作感动,我的思绪经常不经意飞出脑海,飞向那座耸立的建筑——武汉会客厅中国文化博览中心,我的心里知道,那里有一群我关心的人,那里有一群让我敬重的人,他们是热爱生命、顽强不屈的人,是英勇的战士,他们是不屈的英雄。


他们,就是我们的医生、护士和相关的工作人员,还有那些被病毒侵害的人。


当我们走近他们身边,走进他们心里,赫然发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耿直、坦率,认真、善良,奉献、顽强,在他们的身上就像金子一样闪烁着光芒。


有几个小故事讲述给大家。


12日晚上,深圳医疗队的孟新科医生在东西湖方舱医院B区值班时,一名护士因为缺氧一直难受,在办公桌边休息,每过十分钟,他就过去问一遍,你好点没有?一遍、两遍、三遍直到三四个小时后。


东莞医疗队的王浩在医院A舱D区值班,检查病人的时候,一名30余岁的患者询问检查结果,说着说着,突然就哭了,她曾是一名护士,因为感染而住院治疗,希望自己早日康复,还可以加入抗疫队伍一起战斗。


广东医疗队领队队长向镜芬每天走在医院、酒店的路上,医生、护士工作的设施、设备,生活起居的水桶、挂钩,安全防护,事无巨细,无一不是带领着护理组长师清莲、医疗组长王磊,落实到位,每天督促院感组严查每一名队员的防护措施;师清莲冲在一线,督促护理组人人自觉,调整心态,善于聆听病人讲述,疏导病人心情;王磊整装上阵,一再鼓舞医生,不惧艰难,挑战困苦。“严防死守,坚持零感染,零差错,零意外”,每次这样强调的时候,使命与责任,就在向镜芬和每一名队员的肩上。


唐光明 于武汉金银湖畔

2020年2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