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華援助慷慨高雅有文化,中國以後怎樣“禮尚往來”?

慈善是一種基於人道主義精神的奉獻,它超越國界、階層和身份。慈善貴在救人所急予人所需,如果慈善做得讓人更舒適、形式更高雅,則慈善行為會因為人文精神更具溫度和光彩。

最近日本對華援助了大量物資,特別是口罩、防護服一類急需物品。日本的捐贈外包裝上,都打上了富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詩詞名句。日本這種風雅的國際慈善行為,在中國圈粉無數,也讓很多不愛學習的國人感到汗顏。

必須指出:日本的義舉代表國家層面的行為,這些語句當然是精心挑選的書面語。國內同胞對疫區的捐贈,往往都是“武漢加油”一類坦率直白的口語,只要發乎真情出自真意,兩者沒有高下之別,將這兩種語言方式對比是沒有意義的。就像我們平時跟初識的朋友之間交流,彼此都會展現出自己豐富博學的一面,但跟親人發小打交道則會展現出世俗日常的一面。

日本對華援助慷慨高雅有文化,中國以後怎樣“禮尚往來”?

先來看看物資上面這些有文化有溫度的詩句代表了怎樣的意蘊,把那些美麗的句子翻譯成白話是這樣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中國和日本雖是不同的兩個國家,但頭頂是同一片藍天,共享一輪明月。天大的事,日本都願意和中國一起扛;“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我們是同病毒協同作戰的戰友和兄弟,請你們不要擔心沒有寒衣和鎧甲,我們願意和你們穿同一件衣服;“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當此之時,日本的富士山願同中國的萬里河山一樣承擔風雨,同一輪明月之下的任何國度,在關鍵時刻都是彼此的故鄉。

日本對華援助慷慨高雅有文化,中國以後怎樣“禮尚往來”?

中國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很多時候,當別人陷入困境時,即便我們不能給予實實在在的支援,但哪怕只有幾句發自內心的鼓勵和安慰,甚至是一個支持打氣的表情,都能讓人得到力量,也能收穫別人的感激。如果是做了好事,但同時說了不太好聽的話,如民間所謂的“刀子嘴,豆腐心”,則善意往往會打折扣,甚至很多時候是“人情做了,掃帚掃了”。最要不得的是,看到別人落難一邊旁觀一邊發笑,甚至落井下石,這就是違揹人道倫理的。

慈善和公益的智慧是:快速務實的物質饋贈,加上嘉言暖語的安慰。

在這次疫情中日本對中國的援助可謂雪中送炭,同時日本對中國文化的運用也值得讓中國人以後好好學習。對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視和應用,日本有很多方面走在中國前面。比如音樂方面,起源於唐代的“尺八”後來在中國斷代失傳,但在日本卻得到很好的繼承,近年不斷迴流反哺中國。《蘭陵入陣曲》等古曲在中國失傳,也在日本得到保留;比如中國功夫,心意拳和八極拳等很多拳種是傳統武術中優秀的門類,在中國瞭解和學習的人卻不多。而日本的相關組織能專門尋訪中國拳師,錄製相關影像資料保存,甚至開發成遊戲產品普及推廣。

中國傳統文化不能總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局面,疫後要更多地重視起來。

日本對華援助慷慨高雅有文化,中國以後怎樣“禮尚往來”?

我們希望世界永遠和平,任何國度都沒有戰亂和災禍。但將來萬一日本有需要,中國如何“投挑報李”,將捐贈行為做得既務實又有格調呢?

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有很多表達團結友愛、同心同力的句子。在表達普遍性的關切、安慰時,至少有這些可以選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這句詩詞在漢語圈中婦孺皆知,用來表達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一起共克時艱,非常妥帖恰當;“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是朋友、鄰居,中國人民對於日本的困難絕不會袖手旁觀,中國人民會和日本人民一起戰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捐贈的物資是中國人民的一點小心意,困難只是暫時的,美好的時候一定會到來。

還可以引用和自創結合:“同飲長江水,共登富士山”。困難一定會過去,中國人民願意同日本人民一起,飲同一瓢水,登同一座山;“一衣帶水,兩國同源”。中國和日本是鄰居,有很多源出一流的文化根基,對於日本的困難中國感同身受不會旁觀。

如果是對具體的日本城市捐贈,同樣也可以借用豐富的古典詩詞並加上自己的創造:

京都。京城兩國地,都是一洲人。中國的北京和日本的東京雖然是兩個國家的不同地方,但中國和日本都屬亞洲。困難面前,我們都是亞洲人。

大阪 。阪有桑兮隰有楊,大人君子並鼓簧。中國會和日本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像高山流水的君子之交那樣一齊協奏,也會像地上生長的桑樹和楊樹一樣各自獨立又相互映襯。

神戶 。吉神賜福,萬戶安康。願吉神給日本人民賜福,讓日本人民闔家安康。

千葉。千千結在心,枝葉總關情。對於日本暫時遭遇的困難,中國人民念念在心。意外面前,中國和日本就像同一棵樹上的枝葉,我們將風雨同行。

奈良。奈何風雨,良友同舟。日本遭遇意外是無可奈何的天意,中國人民願意做日本人民的好朋友,同舟共濟戰勝困難。

日本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漢學家,幾乎所有日本政要都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認知和研究。文化是可以超越國界的紐帶,能將具有普遍的共通的情感的人們連接在一起。

謝謝日本能和中國“風月同天”,武漢加油!

日本對華援助慷慨高雅有文化,中國以後怎樣“禮尚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