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同樣是致命病毒襲擊人類的商業大作,與1995年上映的典型個人英雄電影《極度恐慌》(同類作品如韓國的《流感》)比起來,2011年上映的《傳染病》要

憋悶、晦澀、魔幻得多,卻離讓人窒息的真實更近了一步。

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兩者講得都是致命病毒的前世與今生,結果都是付出慘痛代價的人類,憑藉科技(物質)與毅力(精神),最終戰勝了無聲無息的惡魔,《極度恐慌》的酣暢大勝與《傳染病》的血戰險勝,完全是兩碼事。

豆瓣評分6.8分的《傳染病》,從觀眾的角度上看,可以視同於一場不自量力的災難。

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拍出過《性、謊言和錄像帶》、《永不妥協》、《毒品網絡》、《第四公民》的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顯然不缺乏敏銳的眼光和十足的勇氣,但云集了瑪麗昂·歌迪亞、馬特·達蒙、勞倫斯·菲什伯恩、裘德·洛、格溫妮斯·帕特洛、凱特·溫絲萊特的《傳染病》,顯然不如《毒品網絡》耀眼。

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內斂、沉穩的調調,讓這部106分鐘的電影顯得特別冗長,感覺好慢;不那麼規整時間線與多條人物線索的糾葛混雜,把《傳染病》的劇情與細節塞得滿滿當當的,感覺好快。

很多觀眾被多線索平行敘事弄得暈頭轉向,浪費這麼多實力派明星卡司,在他們眼中,從《毒品網絡》開始“沉迷”全明星陣容的史蒂文·索德伯格,就是一位暴殘天物的“罪人”。

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如果換一個角度,《傳染病》的邏輯卻異常清晰:時間與慾望,才是這部作品真正的“主線”。

平鋪直敘的時間線,統領了災難降臨之後的每一條線索,散碎卻不凌亂,在幾位主演內斂、生活化的表演中,真相被一層層的撥開,壓抑、彷徨的不可知意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在突如其來的病毒它面前,人人平等,卻又不完全一樣。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在未知的恐懼面前,人性的陰暗與惡毒,責任與良知、愛與善良,在巨大的災難面前變得一文不值。

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古老的病毒被人類“激活”了,源於對滿足口腹之慾的貪婪。在來勢洶洶、無人可擋的病毒面前,德高望重的首席科學家,為了愛與家庭變得自私,挑逗民憤的陰謀論網紅,為了名與利說出了謊言,人前賢妻良母的婦人,為了偷腥成為頭號病毒傳播者。

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有學識的美國疾控中心女博士死於非命,有良心的世衛組織女專家被綁架,哪怕帶了“綠帽子”,意外獲得抗體死裡逃生的丈夫,依然深愛著出軌的她。

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天主教教義中的七宗罪:暴食、色慾、貪婪、暴怒、懶惰、嫉妒及傲慢,赤裸裸的展現在《傳染病》中,顯得那麼刺眼,又無法抗拒。

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傳染病》與其說在講故事,其實是在談人性,充滿詭異與壓抑,卻又如此真實。

在抽絲剝繭尋找真相的過程中,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觀眾們失去了最後的耐性,終於“看不下去”了:無限接近真實的可能性,令人不由得心生反感和憤怒——我不是那樣的人,卻逃不掉那樣的宿命。

傳染病:社會學角度講述的致命病毒,魔幻詭異卻又如此真實

致命的病毒考驗著人性,真相早已不重要了,因為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