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式養老悄然形成,你怎麼看?

軍良888


同居式養老方式不宜推廣宣傳,會讓現在的年輕人更不想結婚,離婚率也會增高。同居的群體會因為子女問題 ,生活經歷,性格和飲食習慣不同產生矛盾,而且既然是臨時的組合都不會有責任心會發生更多的情感危機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北上廣深一些大城市試點過這樣的同居養老模式最後不了了之,最重要的一點大家別忘了人性是自私自利的,同居在一起一些經濟矛盾不可避免。也是試點同居養老失敗的主要原因。



風言風語F


分享一下我婆婆的經歷,我公公去世很多年了,老公長年在外面,所以婆婆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隔壁村叔叔,他家有兩個女兒,一個出嫁,一個找了上門女婿。但是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家,平時都是叔叔一個人住。

他們的條件是婆婆先搬過去住兩年試試,給兩萬塊錢,婆婆過去也不用做什麼,帶著就行了。



結果呢,才一年多婆婆就回來了,說當初說好的啥都不用幹,結果家務都是我婆婆做的。他家有幾十畝板栗,豐收的時候差不多要撿一個月。

這兩年請不來人幫忙撿,就兩個老人一早上山,叔叔家的女兒女婿們只有週末了才來幫一下忙,其中一個喜歡吃羊肉,就整天吃羊肉火鍋。我婆婆很討厭羊肉,用過的碗都要洗很多遍那種,她就覺得叔叔不重視她,說了幾句,結果吵了起來,他兩個女兒就說婆婆是圖他爸的財產。



婆婆是氣著回家的,後來再也不願意去了,他們還要我們把錢退回去,這事差點鬧到法庭上。

之後婆婆就歇了心思,不再找了。平時沒事就看看電視,出去串串門,打打麻將。



我覺得同居式養老之所以會形成,主要是社會原因,子女不在身邊,老伴離婚或者早逝。老人感到孤獨,所以才想找個伴。

但是現實卻不是那麼美好,雙方都有子女,都有家庭,都擔心對方會算計自己的財產,而子女一般都不贊同,所以他們很少會領證。


珍珠淚


說一個同事婆婆的例子吧。

同事的公公去世多年了,在同事女兒上幼兒園以後,兩個大姑姐就開始吹風:媽年紀不大,不能老是一個人這麼孤單,媽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就光給你帶孩子混下半生(婆婆當年五十出頭)。同事老公雖然不想老太太再找,可是兩個姐姐都支持,也就同意了。很快,老太太就找到一個合適的老頭,喜滋滋的置辦嫁妝了。同事和老公和老太太提了要求:不許領證。因為同事老公公生前是做建築的,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老太太搬去老頭家之前,把名下的一棟樓登記在同事兩口名下,保險箱也交給了他們,在新老頭家基本是老頭承擔生活費,再需要用錢時和兒子說,兒子給一部分。

在老年人再婚問題上,兒女的態度有直接影響,而很多兒女再考慮問題時出發點幾乎都是利益,最大限度保證自己的利益,父母的感情需求似乎不在考慮範圍。這是再婚老人的最大悲哀吧。


楊老師的語文世界


同居式養老是新時代的一個產物,也並沒有什麼不好,適應了一部分老年人的實際需求。

所謂同居式養老,也就是男女雙方自願生活在一起,但不辦理結婚證,與夫妻兩口子只存在一本結婚證的差異。而對於老年人來說,有沒有結婚證已經沒那麼重要。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相互陪伴、彼此照顧對方的伴兒,並不需要用一紙婚約來約束對方。當然,並不是鼓勵非婚同居,只是因為這種生活模式也比較適合老年人。

我一個同事的老爸就屬於這種情況,今年好像是65歲,妻子五年前因病離去。一個人過了一年多後,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一個比他小三歲的女人,女方老公也是病故的,單身了近三年。兩人挺聊得來,彼此性格脾氣和合得來。

我同事還有個妹妹,兩人都已成家,平時基本是他老爸一個人過,我同事和妹妹有時間便會回去看看老人。那個女的只有一個女兒,也已成家不在她身邊,兩人熟識後慢慢便同居在了一起。最開始,雙方的子女都不是很支持兩人在一起。尤其是我同事,擔心兩人結婚後分女方自己家的家產。女方可能也是考慮到了這些因素,因兩人情投意合,不想因為這些而不能在一起,兩人便約定只同居做伴兒過日子,不領結婚證。

當兩個老人把這個意思告訴雙方子女時,女方的女兒稍加考慮後便同意了。我同事與妹妹商量後,覺得都沒多少時間去照顧老父親,便也同意了。於是,雙方便定了一個日子,兩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頓飯,就相當於“定親結婚”了。

因為兩個老人都有房子,經商量後,將女方的房子租了出去,女方住男方家裡。女方沒有退休金,所以將房租收入一半給女方的女兒,一半用在兩個老人過日子上。男方有幾千塊錢的退休金,也是一半用於兩人生活,一半給我同事和他妹妹存起來。

雙方無論老人還是子女,也都算是比較講道理的人,所以,兩個老人在一起也沒有經歷太大的波折。到現在也過了兩三年了,相處的還不錯。開始鄰居還說三道四,漸漸也就不說了,反而覺得兩人比有一紙婚約的老夫妻過得還好。爸媽有了人陪伴和照顧,雙方的子女也省心了很多。過年過節時,兩家近十來口人聚在一起,也是其樂融融,挺不錯的。

其實,對於老年人再婚,關鍵的障礙在於子女對財產分配的擔憂。這種同居不領證的方式,既解決了老年人的婚姻、養老等問題,也排除了子女們的擔憂,是對老年人比較合適的一種結合方式。作為子女的應該多多理解老年人的真實需求,再好的子女也不如有一個老伴兒,那是一種不同的情感需求,是子女無法給到的。

所以,對於這種同居式養老模式,只要兩個老人是真心要在一起過,個人持支持的態度。

大家支持這種模式嗎?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 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看到這個問題,愣了一會,想了想才明白,這種同居式養老,說得好聽,其實不就是,不領結婚證,就在一起湊合著過嘛!

這種現象,在我們這裡已經非常多了。

有一些老年人,晚年喪偶,可是,日子還得過不是,生活還得繼續,兒女又指望不上,自己過又感覺到太孤單,但是,領證呢,又擔心 什麼財產問題房產問題啦,太囉嗦。於是,很多人就想到了這一點,找個老伴過日子,不領證。
也可以說是“非法同居”。
老年人過得更比年輕人舒服,爽快。

像我們小區的李大爺,自己是高工,一個月工資都到一萬多了。住著四室二廳的大房子。老伴去世後,自己就找老伴。

但 是,人家很想得開,不領證,就是找個保姆。來幫他做飯,收拾家務,人家呢,就是一個月給多少錢,自己再出著家用。

而有些老阿姨,也是生活所迫,老伴去世了,自己生活沒有著落。只好委身於一個老頭子,以獲得暫時的生活吧!

這種生活,本來就是不對等的。女方也是沒有生活來源才不得不選擇去“伺候”人,而老頭呢,仗著有點收入和房產,就可以用這種方式來獲得一種安穩幸福的家常生活。

雖然年輕人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更對女人這種方式而叫屈,但是,子非魚,焉知魚之苦惱也?

沒有辦法才不得不這樣吧!

更令人感嘆萬千的是,有的老頭子,老伴才去世,因為自己的收入高,“說媒介紹老伴的”,竟然擠破了門檻子!唉!

一聲嘆息吧!

存在即合理!


Longsuixinyuan


同居就違背道德。上樑不正下樑歪!上下兩代入都被人戳脊梁骨,我們單位有個同事,剛到退休年齡去逝了,老婆年輕時候作風就不好,請了男保姆同居,沒有人不笑話議論,兒子媳婦也無光,她家很有錢,兒子們都富有,可能是怕男的分財產和她的先死,男方要負擔,具說雙方兒女有協議。但社會輿論不接受,市區生活。既然同居,為什麼不拿結婚證?雙方財產可用遺囑固定,公證即可,剩一個也可協議好,名方自己養自己的老人不就行了嗎。


澄清2019


同居式養老,說通俗點就是“搭夥過日子”,老人不領結婚證就住在了一起,互相幫扶著度過餘生,現在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很普遍。我贊成這種養老方式,看法如下,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不符合法律規定

有的老人還舉行個簡單的儀式,把雙方孩子叫到一起吃個飯,說明以後就是一家人了,有的是女方只帶著自己的生活用品就到男方家裡住了。實際上,這不符合婚姻法的相關規定,不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萬一發生狀況,吃虧的還是女方。

可以避免因為繼承權產生的矛盾

有的女方到男方家,事先就給雙方的孩子聲明,不領證,就是相互扶持養老,生活中有個伴,不牽扯孩子們的繼承權,如果男方去世了,女方也就離開回自己家去。有的老人們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男方覺得女方還不錯,照顧自己很盡心,會和孩子們商量把自己的遺產分給女方一部分。

來去自由

老人們年齡大了,都有各種脾氣了,“老小孩”就是指的他們,過日子有時候就像“過家家”,一句話不對,說散就散了。不領結婚證,少了很多麻煩,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覺得還能處,就在一起了,覺得男方難伺候,還不如自己一個人過,收拾好東西就走了,沒有那麼多牽掛。

相互照應

老人們最怕孤單,有個關心愛護自己的老伴,屋裡有點人氣,是再好不過了。孩子們都忙著自己的事,偶爾會回來看看,也覺得老人一個人太孤獨了,就會託人給老人找個伴,一般要求也不高,只要沒有不良嗜好,品德好就行了。我的同學老趙,父親一個人天天在家無聊,另一個同學知道後就把自己的女鄰居介紹給老周的父親,兩人都是知識分子,還挺投緣,每人還都有一套大房子,關鍵是兩人還都挺戀自己的家,最後商定各自到對方家裡住半年,試了幾年覺得這辦法挺好。生活中兩人互相提醒吃藥,給對方做自己的拿手菜,相互攙扶著去河邊散步,其樂融融。

總之,同居式養老既然普遍存在,就說明它有一定的合理性,關鍵是事前雙方要把能想到的問題都要拿出解決處理的辦法,避免事後發生各種矛盾。


上官天竹


大家好,我是60後暖男阿木,很高興在此互動!

一、同居式養老的概念

實質是“抱團養老”,也叫“搭伴養老”。是從美國德州幾對夫婦倡導開始的。後來德國也有老人相繼採用這種“同居”方式養老。

二、同居式養老的動機

自動自發,為自己養老做規劃。

第一不靠兒女養老,

第二也不把希望都依託在政府身上養老。

三、同居養老對象範圍

大部分為成對老年夫婦,共同搬到一個地方住在一起,一起喝茶、種樹、養花、散步、旅行等。還有年輕人為了省高額房租和單身老人“同居”互相幫忙,比如,陪老人聊天、打掃花園、外出採購等等,以低房租或零房租“寄居”參與老年人養老。

四、同居式養老的好處

老人之間或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相互幫忙、相互關心、相互照顧。

老年人身體差,即使出現狀況也能及時被發現並第一時間得到救護。

使老人的老年生活變得豐富,平均壽命變得更長。

五、同居式養老未來前景廣

大都選擇依山傍水的地方,環境優美、空氣好、安靜舒適。

目前,發達國家比較盛行。我國也開始有了這種趨勢,南方已經有多處環境優美的地方開始這種模式養老,依山傍水、大草坪、還有農場菜園,環境很好。

結論:

阿木認為這種“同居式”抱團養老模式很好。因為社會在發展,養老已經是人人必須及早面對的問題; 在不給兒女添麻煩、不給政府添負擔的基礎上,自覺自願安排養老,屬於高度文明的行為,是人的智慧的結晶,應該大力提倡,大力推廣。如果政府加以適當配合、管理、扶持,將會錦上添花。

未來,身邊的若干好友把房子買在一起,依山傍水,一同曬太陽、散步、聊天、養花、種菜……

真正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應該是所有老人共同嚮往的樂園!

以上是60後暖男阿木的觀點,同意就點贊、關注、轉發。或在下方留言、交流、互動!


60後暖男阿木


這個確實可行,現有幾個工友就是老伴走了之後就與其他的獨身老人同居了。

因為兒女都不在身邊,這個在一起互相有個照應,應該比一個人好多了。他們是在同居前把事情講好了,各人的財產不變,只是在一起生活,每個人都出點生活費,就這樣在一起了。然後誰家的兒女需要幫忙時,他們都去幫忙。

我看這樣很好,對老人很有利,其馬生活不在寂寞。相互關照,老人們都節儉,也花不了多少錢,有去養老院的就夠了。這個應該支持。



孫九郎


同居式養老悄然形成,你怎麼看?

同居式養老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它滋生於法律之外的野生文明,悄然地滋生,野瞞地成長。卻被大部分老人和家庭接受,青睞。

同居式養老是怎麼形成的呢?

01,隨著社會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健康知識的普及,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逐步提高,老齡人口逐漸增多。我國己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統計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己達2.5億。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所以空巢老人的贍養困擾了太多的家庭。同居式養老在法律與道德的夾縫中悄然而生。

02,隨著文明程度逐步提高,老人追求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斷地改變,對精神生活的渴求越來越強烈,老人們不在追求衣食住行的物質生活,而是轉移到精神和心靈的層面,孤獨便成了老人晚年生活的最大障礙。同居式養老便有了生長的土壤。

03,在法律層面下的老人婚姻,因涉及雙方的原生態家庭生活和經濟糾紛,帶來了很多矛盾和後遺症,使許多老人和兒女感到望而止步,雖然很多矛盾和後遺症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下得到公平的解決,但很多為老人贍養和後事對駁公堂的,給人們帶來情感的傷害是一時難以癒合的。同居式養老巧妙地避開了一些法律威嚴,把一些矛盾自我消化掉。

04,老人走婚姻之路養老,必定磕絆太多,加上世俗的垢病,使很多老人望而生畏,所以大部分老人選擇按自我意願無聲無息地結合,這樣她們既不負法律責任,也不會在社會上掀起波動。符合老人的心理。

05,現代社會己經脫離集體所有制的模式,所以大部分子女都就業在外,常年不在老人身邊,對老人的養老也束手無策,變成了老大難。養老院養老目前機制還不夠完善,加之承受的經濟壓力也非同小可,所以對於老人同居式的養老也被兒女們無奈地接受,默許,認可。

目前同居式養老幾種形式。

06,公開式,雙方兒女們基本默認。屬於走到前頭再問路的盲目方式存在。

07,合約式,雙方老人與雙方兒女認可,並簽定合約,約定雙方的經濟來源與病亡處理辦法。這種方式基本上不留後遺症。

08,合租式,老人共同租房另住,搭夥生活,相互照顧,兒女們不聞不問,由老人自己承擔口頭約定。

09,明避暗往,老人不公開同居生活,而是三天兩頭暗地來往。處於半公開狀態。

10,寄居於養老院同居生活。雙方老人都由兒女寄居在養老院,老人自願同居一起,互相扶持照顧生活,養老院也省得派人照料,睜隻眼閉隻眼。

對同居式養老麼看?

11,同居式養老,既然有這麼多的老人和兒女樂於接受,默許,認可,就應該允許這種形式的存在,不可無端地指責與干涉,不利於用法律框架去規範她們。

12,同居式養老,對象只能是雙方都是寡居老人,不能是單方有婚姻存在的老人。那樣就涉及道德與法律層面的事了。

13,同居式生活一定要尊重老人的本人意願,不能搞拉郎配,最好是雙方都是健康無大病,生活能自理的老人。

14,同居式養老最好能在雙方老人,子女都同意的情況下,能簽有一定的合約方式為最佳。把一切後遺症都規定在約定範圍之內。因為同居式養老本來是為了老人生活方便,不應該為老人留下後遺症,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15,同居式養老,下輩們一定得為老人備足夠用有餘的生活費用。他們自己有工資也要給他們安排和計劃好。

16,同居式養老是老人為了晚年生活不孤單,尋求的一種方式,不是戀愛,不是梅開二度,不求感情的高度容合,不能像年輕人談戀愛那樣挑三撿四,只要雙方老人脾氣能磨合,性格能容忍就行了。

老人是家庭一寶,是社會的財富,關注老人生活,是人之美德,是積善行孝,老人的今天就是兒輩們的明天,為老人盡孝,為老人謀福,就是為自己的明天積德行善。

希望全社會都來尊重老人的意願,關注老人的晚年生活。

讓她們有生的餘年活得快樂,活得安逸,活得不孤獨,活得有質量。活得不留遺憾!

同居式的養老方式你贊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