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供銷社”要回來了?你怎麼看?

又見雲遮月


農村供銷社回到農村是好事,放便農民農資供應,產品銷售,解決農民實際問題,真正為農民服務,我支持。


孫衍永


說起供銷社,我是很懷念滴。1981年的十一月,我參加了工作,在淄博市淄川區東平鄉供銷社。那時候只知道自己要當一名營業員了,去了以後才知道,供銷社不只是買買商品,還是前店後廠。前面是門市部店面,後面是加工廠。我就被分在了加工廠工作,加工廠有一位姓劉的老師傅任廠長,手藝很巧,自己做醬油,做醋,做甜醬,醃製鹹菜。做出來的商品特別受歡迎,可他的手藝從不外傳,據說是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後來才知道劉師傅是外聘的臨時工。我分到了做醋的一組,每天兩大缸醋出缸,第一波出缸的醋叫頭檁醋,也就是最好的一級醋。醇香,酸酸的帶點甜,濃濃的味道。出廠一角錢一斤,門市部賣一角二分前。缸裡的醋流完了再加上水浸泡一小時後,再重複前邊的工作,流出來的第二波醋叫二級醋,賣到八分錢一斤,後邊還有一波五分錢一斤的三級醋,味道就差的遠了,也怪,後邊的醋比前邊兩波的都要酸一點,但一點粗的香味都沒有了。我每次都要喝上半瓢頭檁醋,時間久了至今一聞到醋味,就有糟糠味道的反射。直到一年半以後,我有一名學雜工到了會統股當了一名出納員,以後又幹統計員,物價員,人秘股文書,就是沒幹過營業員,用現在的話說叫不務正業吧。到了1987年的六月,調到了現在的單位,兩年後,供銷社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至今想起來挺懷念的,懷念那個時代人的淳樸,厚道和掙錢不多也快快樂樂的日子。


騎賤下天山


我,標準的供銷學校畢業,而且畢業就分到我們縣城的城關供銷社,下鄉趕集,扛化肥,賣電視,銷煤炭,售衣服...什麼都幹了,可最終還是在萬人皆商的大潮中,供銷社走到了盡頭。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想回去感受一下,那青春歲月中度過的供銷社。2017年,我回老家陪兒子高考的那段時間,組織了一次供銷社老同事聚會,建了我們的同事群。看到單位的吳會計,快八十了過去參加,當時最年輕的小姑娘抱著兒子參加,也40多了。很多十多年未見的大姐見了面相擁而泣。大家舉杯共飲,一起懷念過去,看著如此祥和熱烈的氣氛,看著老同事們對我的認可,我比什麼都高興,離開家鄉17年,漂泊在外的我能回家完成大家相聚的夙願,內心頗受安慰,終於做了一件實事[捂臉]







伊順孫哥


供銷社是我讀小學時最難忘最喜歡去的地方,滿滿的回憶!一瓶墨水,一張白紙,一隻鉛筆,一塊橡皮,一根冰棒,一塊糖塊……都是拿一枚枚硬幣買來的,感覺那個時候一角錢就能買好多東西,物價很低,錢也好使,家裡沒錢買燈油、鹹鹽時也可以用平時積攢的雞蛋去換,所以小時候想吃一個煮雞蛋都是一種奢望……[捂臉]


雨露雜談


供銷社聽起來很親切的名字,是小時候最願意去也必需去的地方。

家裡的油鹽醬醋茶以及煤油等生活必需品,只有到供銷社才能夠買到。

生產隊種地所需的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也是到供銷社購買領取,在計劃經濟年代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什麼提出供銷社要回歸這一問題,這要從供銷社的下列職責說起:

按照政府授權對重要農業生產資料、農副產品經營進行組織、協調、管理;維護各級供銷合作社的合法權益;協調同有關部門的關係,指導全國供銷合作社的業務活動,促進城鄉物資交流。

生活必需品方面。農村聯產承包初期,“代銷店”發展到了每個村莊,利用自家閒置房屋,農閒時間經營,剛開始還到供銷社進貨,後來直接到縣城的批發市場拿貨,因為價格低、農民信任,慢慢的供銷社失去了農村生活必需品的市場。失去了這塊市場的供銷社到2000年左右大多入不敷出,經營困難,職工下崗,靠變賣資產度日。

農業重要生產資料方面。以前,化肥、農藥以及塑料薄膜等重要生產資料,生產廠家根據計劃將這些物資交給供銷社專營,其他地方買不到。

隨著這些生產資料的放開,供銷社失去了統購統銷的優勢,越來越多的生產資料門市部開始售賣這些東西。

他們大多是下崗的供銷社職工,掛靠著供銷社這塊金字招牌,幹著自己的買賣。不再從供銷社進貨,即使想進貨供銷社也沒有貨源,於是進貨渠道五花八門,質量得不到保障。

前期省供銷社做客“問政山東”,問政記者發現了很多問題,掛供銷社牌子的商店,沒有跟上監督管理,導致坑農、傷農問題發生。

供銷社迴歸是一件好事,農產品購銷、生火必需品這些已經形成了很規範的產供銷市場體系,沒有必要再次介入。

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應該統一購銷,生產廠家可以直接對接供銷社,供銷社無差價的經銷,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好農業。


奮鬥幸福515


農村供銷社要回歸,這是一件可喜的事。說明農村這一廣闊市場一直被挖掘,農民的生產生活一直被關注。把這事做好,對鄉村振興的實施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但因供銷社這一經濟形式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今天的歸來肯定不能再按照過去的模式出現了。把這好事辦好至少要實現這麼幾個目標:

一是要堅持初心不改。供銷社誕生之處是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的。所以,這個初心不能變。按照鄉村振興的規劃,供銷社要在農資供應和農產品銷售要保障農民的利益,要把社會效益擺在第一位,經濟效益擺第二位。

二是要實現創新。在供大於求和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今天,供銷社要以“互聯網+農業”科技平臺的形式進行推廣,且要按照向農民價格和利益傾斜的方式將農民和其他群體進行區分,將國家的相應的農業專項補貼資金融合起來。真正實現“便利、快捷、惠農”目標。

三是要實施嚴格監督,把好事辦好。供銷社具有先天的政策優勢和流量優勢,市場容量巨大,在運營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利益分割和侵佔問題,由此也就會出現安全把控不嚴(農資的質量和價格等)以至出現腐敗問題。要注重發揮群眾監督的力量,將國務院今年將要全面實施的“好差評”制度落實到位,杜絕一切漏洞,切實把好事辦好。

UKola瞭望哨關注“三農”,一直原創探討,請關注評論。


Ukola瞭望哨


不必要了。

供銷社是我國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農村統購統銷的歷史產物。那時侯,農村大部分物資都由供銷社壟斷經營,其他單位和個人不準經營。當時有一句流行的順口溜"食品公司油嚕嚕,供銷社花嚕嚕嚕,糧食公司的飽嘟嘟,人民教師灰嚕嚕"。壟斷產生特權,特權產生腐敗。

改革開放後,中國開始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允許個體,集體辦公司發展市場經濟,允許競爭,這麼一來,供銷社經營就一路下滑,因為供銷社沒有競爭力。前2年,我們對縣級供銷社經營管理情況進行過調研,大部分供銷社已經老化,有的通過股權改革的方式改給私人經營,有的靠賣資產地皮過日子,有的已破產,供銷社所佔的資源特別好,但是現在沒有很好的政策和人才來激活這些資源。

我認為農村市場靠的是電商+快遞+合作社,或者"電商+公司+農戶"經營模式,供銷社做不了這些事了。


飛飛貓說話


這是不可能的。農村供銷社,在計劃經濟時期是農村經濟的中心,國家限量供應品的供應;農村的農副產品的收購,都是要通過農村供銷社來進行。改革開放後,農村經濟多渠道進行,國家沒有計劃產品供應,也不進行農副產品的收購,現在農村人也比較少,農村供銷社能生存嗎?


崔老大245331624


供銷社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在村子裡,離老遠都能聞到供銷社裡特有的味道!煤油、食用油、醬油、醋、鹹菜、糖果、點心等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那是老百姓經常打交道的社,離不開的社!

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都拿點破銅爛鐵去供銷社賣點錢,買幾掛鞭炮,一個一個點著放,很是滿足!

這隻能是個回憶了!

供銷社不可能回來了。現在個人批發零售點太多了,還有大型的購物中心,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需要了。供銷社已經沒有存在的空間!


擇鄰山莊莊主


不太看好!供銷社的本質是“以民辦(合作社)的名義搞的地方國營(集體)商業企業”,主要業務是向農村老百姓銷售日用品,附帶業務是收購部分農產品、銷售一部分農資。供銷社能夠生存的前提是沒有私營商業。現在私營商業已高度發達,供銷社不搞承包經營肯定幹不過私營商業,搞承包經營不過是為一部分人創造了一個發財致富的機會!所以如果真的想為農民辦實事的話,不如恢復政府投資的農業生產資料公司,所有的種子、化肥、農藥、農膜、農業機械全部保證質量,以補貼後的價格賣給農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