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鄉村逆風奔跑的堅守者


這裡是河南省永城市劉河鎮的最東部的一個村莊——祖樓村。這裡毗鄰安徽蕭縣,流動人口多,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壓力大。村書記陳松說:“過了那個橋就是安徽了,自打疫情防控開始以來,我們就輪流在這裡值班。我們的工作就是:本村人不出村,外村人不入村。”是啊,一道防線,一層保障,在我們眼裡,這或許只是一個疫情防控的值守卡點,但在他們眼裡,這是一扇隔離病毒的大門。守住一道防線,就是看好河南的東大門。

“我是1月13號從湖北迴來的,俺雖然不在武漢打工,但是俺配合政府的工作,安心呆在家裡,自我隔離14天,俺自願接受群眾監督。現在14天過去了,俺也不會到處走,就等著疫情結束的那一天,俺們再收拾行囊出去掙錢。”是的,等到疫情結束時,不僅是你,還有成千上萬個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再次走出家門再奮鬥。讓我們一起等待武漢櫻花的美麗綻放!

疫情就是命令,基層黨員幹部迅速投入戰鬥。這戰鬥,沒有滾滾濃煙,卻十分嚴峻,我們的武器不是子彈刀槍,而是一壺消毒水。每天,挨家挨戶為群眾噴灑消毒水、宣傳疫情防護知識,成了他們的工作常態。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在疫情防護第一線。我承諾:看好一村人,守好一方田。”這是年輕的劉河鎮訾樓村黨支部書記王上對全村百姓所作出的鄭重承諾。自疫情防護開始以來,他已經近一個月沒有回家了,他的孩子才8個月。問他:“想孩子嗎?”他沒有回答,眼裡卻泛滿了淚花......

敬老院的老人們不是被遺忘的群體,每天早上,一位年近70的老大爺揹著藥箱給全院消毒,一天三次,一次的時間將近一個小時。“累嗎?”大爺是這樣回答的:“累,咋能不累。可是一想到這裡面住著的都是老弱病殘,就得幹。俺院長說了,看好門、多消毒,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敬老院院長李洪昇、管理員楊勳每天早晚各一次為這些孤寡老人測量身體、登記造冊。

“我今天的體溫是36.6°,今天很好,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你放心,我絕對不會給政府找麻煩,我在家做好自我隔離。你們辛苦了!”這是劉河鎮的武漢返鄉人員給村醫說的話。每天的電話回訪成了隔離人員與外界的交流方式,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大冷的天,俺村裡的這些黨員幹部一直在這卡點堅守著,為的就是護俺這一村人的安全,吃不好、休息不好的,這是俺的一點心意。”村民每天不約而同的來給值守黨員送東西。這感人的一幕,也讓我想起了《西柏坡擁軍小唱》裡的一句歌詞:最後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後一尺布用來做軍裝,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黨紮根民心,真正實現了群防群控,也讓黨旗在防空第一線高高飄揚!


曾經熱鬧的村莊突然之間靜了下來,人們聽從政府的召喚,不約而同的“躲”了起來。誰說女子不如男,眼前的她就用一己之身抗起了戰“疫”的“槍”。是她,築起了王樓村這個路口守望相助的“銅牆鐵壁”。

因為防控的需要,每個村口都設置了值守卡點,有警示攔截,大車不好出入。一個喇叭、一輛三輪車,成了他們的巡邏宣傳車。大爺,謝謝您,謝謝像您一樣的老黨員們,你就是老百姓的貼心人。

他是孫廠村的村醫孫家順,旁白站著的是他的愛人,也是孫廠村的黨支部書記豆玉玲。孫家順每天走村串巷,為全村人講解疫情防控知識、公共區域消毒;妻子豆玉玲則每天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村裡的大喇叭覆蓋不全面,她就拿個小喇叭,每天挨家挨戶的宣傳、走訪。身在一線的不止他們夫妻二人,還有大兒子孫洋在永城市陳官莊鄉防疫一線值守, 因為疫情的嚴峻,雖說這個年是冷清的,但是冠狀病毒防疫熱情是持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